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对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赘生物进行诊断。结果赘生物主要附着主动脉瓣10例,其次是二尖瓣8例,同时累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5例,三尖瓣1例,肺动脉瓣2例,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2例,室间隔缺损右室面2例。赘生物长径约3~27mm,呈低回声至强回声。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赘生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量的判断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超声心动图还能对心脏基础病变及继发心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能进行准确定位,并能确定其大小、形态、数目及评估心脏情况,对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42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原发病以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杂音,心衰及栓塞症状,心内赘生物多位于主动脉瓣,其次为二尖瓣,二尖瓣最少。  相似文献   

3.
经胸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对2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赘生物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的判断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同时还能对心脏有无原发病变及继发新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探查和判断。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的诊断、定位、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13年9月已确诊的3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常规行心脏各切面扫查,测量各腔室大小及心功能,观察心脏各室壁及瓣膜形态、活动、功能,诊断有无基础心脏疾病,重点了解心内有无赘生物及其分布、形态、大小、数目、回声、活动度等,并结合血培养结果综合分析。结果初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29例,阴性6例,阴性者1周后复查,2例阳性,4例仍为阴性;赘生物分布:二尖瓣8例,主动脉瓣15例,三尖瓣5例,肺动脉瓣1例,肺动脉管壁1例,室间隔右心室面1例。合并有基础心脏疾病2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8例,后天性心脏病21例,无明显基础心脏疾病6例。血培养33例阳性,2例阴性。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快速、准确、早期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对赘生物能准确定位、大致定量,明确瓣膜是否受损及其程度,了解有无并发症,对于早期诊断、治疗、随访及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至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30例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功能并与血培养以及血清学试验结果对照。结果初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阳性23例,阴性7例。其中真阳性22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4例,假阴性3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三尖瓣上7例,二尖瓣上2例,肺动脉瓣上3例,主动脉瓣上3例,肺动脉内3例,主动脉上赘生物合并瓣周脓肿形成2例,右心房内2例。1例瓣膜修补术后患者超声诊断为二尖瓣上赘生物,经多次反复检查证实为手术缝线。5例初次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的患者1周后复查,3例发现赘生物;2例因疾病早期已使用抗生素治疗,所以未发现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敏感度为88.0%(22/25),特异度为80.0%(4/5)。条索状、絮状及较大团块状赘生物活动度大,随心脏收缩、舒张来回摆动;小结节状赘生物活动度小或固定不动;钙化的赘生物回声较强,部分伴声影。27例血培养(+),3例血培养(-)。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10株)、葡萄球菌(10株)、假单胞菌(3株)、真菌(4株)。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对提高预后极其重要。由于微生物培养试验所需时间较长,超声心动图可早期诊断并可对赘生物进行定位,缩短诊断时间,对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1例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血培养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术中发现电极导线上存在赘生物者13例(61.9%),单纯心脏瓣膜存在赘生物者1例(4.8%),电极导线及心脏瓣膜均存在赘生物者7例(33.3%)。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4例,直径为5~40 mm,其附着部位、个数及大小与手术结果相符。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阳性率达66.7%(14/21),漏诊7例(33.3%),其中6例提示起搏器导线不均匀增粗,1例为单纯三尖瓣赘生物,赘生物直径﹤5 mm。血培养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47.6%(10/21)。结论对于直径﹥4 mm的心内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观察心脏瓣膜形态结构、活动及对合功能,寻找赘生物,观察瓣周结构及有无基础心脏病变。结果 114例患者中,104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69例有基础心脏病,5例有全身性疾病。血培养阳性35例。超声示累及二尖瓣46例、主动脉瓣48例、三尖瓣17例、肺动脉瓣1例、人工瓣膜9例,其中多瓣膜受累7例;存在严重并发症19例。59例接受手术患者中,56例检出赘生物,术前超声诊断正确,诊断正确率为94.92%(56/59)。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尖瓣瓣膜瘤(MVA)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的MVA患者。结果 5例均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主动脉瓣赘生物及穿孔,MVA均位于前叶,其中4例瘤体均≤10 mm,仅1例瘤体>10 mm。5例均有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反流。结论 MVA多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主动脉瓣的并发症之一,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MV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住院前于我院行二维及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还进行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赘生物的位置、形态及活动度做出明确的诊断,并可对心内结构和心功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与术中观察一致。三维超声对疾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和并发症的诊断提供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明确而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03-1104
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80例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培养检查。比较血培养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的阳性检出率,并观察赘生物的位置情况。结果 80例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76例阳性,血培养检出68例阳性,经胸超声心动图阳性检出率(95.00%)高于血培养(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76例确诊的感染性内膜炎患者中,赘生物处于主动脉瓣占55.26%,二尖瓣前、后叶占26.32%,三尖瓣占14.47%,肺动脉瓣占3.95%。其中6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赘生物所在部位、大小与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一致,准确率100.00%。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准确诊断赘生物的位置,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