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间关节综合征 (FactJointSyndrome ,FJS)又称关节源性腰痛 ,严格来讲是与椎间关节病变有关的一系列相关症状 ,以下腰痛 (Low -BackPain ,LBP)为主要表现 ,从症状上与盘源性LBP存在区别。对此 ,我院采取椎间关节阻滞 (FactJointBlock ,FJB)复合椎旁阻滞 (ParavertebralBlock ,PVB)对 4 7例FJS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4 7例病人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18~ 6 4岁 ;病史 3天~ 10年 ;ASAI~II级。其中退行性椎间关节炎 2 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行性椎间关节炎 6例 ,脊柱…  相似文献   

2.
椎间关节错位一症,临床上常误诊为肌肉扭伤、挫伤劳损;出现内脏反射性牵引疼痛者,医技检查无内脏阳性体征,亦有妄诊为内脏疾病、致使患者内服外用药物及针灸而疼痛依旧不在少数,本文立足于病因及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间管和椎间管外区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腰椎椎间管和椎间管外区同有性结构特点。方法:作者对32具肿国成人 腰椎骶椎骨标本进行了形态研究。结果:L1-L5椎弓根水平宽、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和L1至S1上关节突最外侧经级至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尤以L4、L5增大显著;L4、L5横突基部下缘较其它3个椎骨横突基部下缘显著下移,因而L4/L5、L5/S1关节突关节显著上移。结论:从后面观,L1/L2至L5/S1手术窗逐渐减小并显著向外侧移,尤以L4/L5、L5/S1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腰椎椎间管和椎间管外区骨性结构特点。方法 :作者对 3 2具中国成人腰骶椎骨标本进行了形态研究。结果 :L1 ~L5 椎弓根水平宽、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和L1 至S1 上关节突最外侧缘至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 ,尤以L4、L5 增大显著 ;L4、L5 横突基部下缘较其它 3个椎骨横突基部下缘显著下移 ,因而L4/L5 、L5 /S1关节突关节显著上移。结论 :从后面观 ,L1 /L2 至L5 /S1 手术窗逐渐减小并显著向外侧移 ,尤以L4/L5 、L5 /S1 显著。  相似文献   

5.
背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适用于腰椎任何节段,并且保留了侧椎板和关节突关节的完整,较传统的椎间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有关其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很少。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生物力学测试,于2005—08/2006—04在南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 材料:新鲜1月龄小牛腰椎标本20具。 方法:20具小牛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分别依次建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单纯椎闾融合模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模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模型,每组5个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应变、位移、应力、扭角等力学量。 结果:行单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虽然在平均应变和应力上变化不大,但刚度和扭转强度明显减小了,说明虽然椎间融合器的植入能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分别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其稳定性明显比单纯融合组加强了,甚至超过正常组,附加双侧内固定组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侧内固定组。虽然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腰椎稳定性逊于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但是其即刻稳定性也大大地加强了,甚至超过了正常标本,说明附加单侧内固定同样也能提供腰椎术后足够的初始稳定性。 结论:单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是不够的,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都能明显的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运用关节松动术的原理和手法,并结合了传统手法的特色予以治疗.方法:在常规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aitland关节松动术,采用康复医学的治疗评分办法,量化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影像学检查,传统手法结合针对性的松动椎间关节的方法,可提高椎间盘突出症失代偿期的治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常鑫  冯彩虹 《天津护理》2014,22(5):421-422
<正>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结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可以明显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1],并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少,康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将经皮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沈惠英  鲁丽敏 《全科护理》2012,10(32):3041-3042
对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行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手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结果2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82-2283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对减少并发症也有极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单、双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单边组(44例,单侧固定)与双边组(44例,双侧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边组的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少于双边组,住院费用低于双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PGE2及5-HT水平均降低,且单边组低于双边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柱融合率均为100.00%;术后,两组Prolo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单边组关节退变率低于双边组(P<0.05)。结论单边固定术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经济费用较少,相邻关节退变率较低,但要注意把握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在后路腰椎间融合固定的近期疗效.方法 38例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以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放入椎间隙植骨融合.结果 3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8个月,术后X线片示融合率97.3%,手术效果按Nakai标准评定: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 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可靠,能够维持腰椎生理曲度,融合率高,对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冲击波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及腰椎间孔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4周及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问卷(RMDQ)以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ODI、RMDQ及QOL-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在治疗1周时,发现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6±1.4)分]、ODI评分[(15.9±8.3)分]、RMDQ评分[(9.9±5.4)分]及QOL-SF36评分[(74.6±17.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并且这种差异持续保持至治疗8周观察结束时;在治疗4周时冲击波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5±1.3)分]、ODI评分[(15.1±7.3)分]、RMDQ评分[(9.8±5.1)分]及QOL-SF36评分[(76.8±16.8)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差异持续保持至治疗8周观察结束时。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腰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问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878-1880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凸、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间盘源性或小关节突源性导致的严重的下腰痛属于胸腰椎退变疾病。该病发生后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外科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两种。而与传统手术相比,脊柱微创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性、较少出血量、快速恢复、并发症少、影响脊柱程度轻等优点,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当前较为经典的术式,越来越广泛用于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基于此,本研究综述脊柱微创术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疾患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可用于退变性腰椎的融合。目的:比较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轻度不稳患者49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25例采用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术后椎体融合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使小关节稳定,解除临床症状,门诊随访满意。但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P〈0.05),说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 7年1月~201 8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C臂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腰椎V A 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的疗效优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腰椎疼痛感,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相关的手术器械是按照西方人体格设计,和国人体格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融合物难以置入,所以探讨相关的解剖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目的:测量腰椎椎间孔及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相关的解剖参数.方法:对14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腰段椎间孔宽度、长度、高度进行了观测;对腰椎各结构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进行了观测.结果与结论: 结果表明腰段(L1~L5)椎间孔宽度逐渐变小;L1-L4椎间孔高度逐渐增大,L5略小于L4,L1~L5高度均明显大于其宽度(P<0.01);L1~L5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大(P<0.05).L1至L5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其性别间、左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国人经椎间孔入路能满足高度9~14 mm单枚椎间融合器斜向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置入不会因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而导致脊髓与神经根损伤.  相似文献   

20.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degeneration disc discease,DDD)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当疼痛成为外科治疗的主要指征时,手术切除产生神经根受压的椎问盘组织可迅速改善病情。传统的椎问盘髓核摘除术,由于摘除后导致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局部小关节受力增大,易出现退变,且椎间隙变窄,术后疗效报道优良率为70%~80%,大约有3%-14%的患者由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不得不再次手术。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椎问融合手术因在显微镜下手术,皮肤切口小,脊柱破坏少,出血少,脊柱稳定性好,恢复快,受到广泛重视。椎问融合器植入椎间隙,达到椎体上下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