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4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IDC)33例,导管原位癌(DCIS)11例。观察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X线表现为肿块24例,钙化19例,结构致密或扭曲12例;24例肿块除2例显示边界清晰的良性征象外,其他均为恶性边缘征象的肿块;典型恶性钙化多见(13/19),且钙化除单纯钙化外可同时伴发肿块或结构致密。(2)33例浸润性导管癌主要表现为肿块23例,结构致密或紊乱9例,以上两者伴钙化8例。(3)DCIS中全部表现为典型恶性钙化,且单纯钙化均出现于DCIS而未见于IDC中。(4)隐性乳腺癌均见于IDC,其中临床和X线隐性乳腺癌分别为4例和1例。结论导管癌的常见X线表现为肿块、钙化和结构致密,单纯钙化首先考虑DCIS,其余征象均首先考虑ID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肿块型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主体为77例肿块型乳腺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两组,A组62例,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B组15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炎。对比X线诊断效果。结果:A组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B组以乳腺脓肿为主。对比两组的典型X线征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肿块型乳腺疾病患者行X线诊断可有效鉴别疾病类型,具有典型的X线征象,利于治疗方案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CR钼靶诊断分析,以提高早期及不典型浸润导管癌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钼靶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15例病历资料.结果:15例中,有3例因腺体增生明显将块影遮盖.故造成误诊和漏诊,其余12例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时,应注意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合,对不典型病例应注重两侧对比观察,对病人进行详细的问诊、触诊,熟练应用CR图像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数字化X线钼靶与三算子乳腺血氧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数字化X线钼靶征象与三算子乳腺血氧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78例乳腺导管内癌的主要X线征象:肿块32例(42.1%),钙化21例(27.6%),肿块伴钙化17例(22.4%),结构扭曲及非对称致密6例(7.9%),因X线钼靶表现为阴性者而漏诊2例;三算子乳腺血氧征象:病变血氧分析表现为高血高氧15例(19.7%),高血低氧58例(76.3%),平血低氧3例(3.9%);三算子均表现为等灰度线局灶性异常,其中边缘欠光整41例(53.9%),边缘毛刺35例(46.1%),其中可见异常血管61例(78.2%),未见异常血管17例(21.8%)。结论对于典型的乳腺导管内癌无论是X线钼靶检查或是三算子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都很高,对于不典型的乳腺导管内癌应用数字化X线钼靶检查结合三算子乳腺血氧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导管癌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乳头溢液(血性、浆液性、血性及浆液性交替、清水性)导管癌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平片及导管造影X线表现,并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乳腺钼靶X线平片正常10例,平片见肿块及钙化11例,选择性导管造影X线表现:大导管及分支导管管壁不规则浸润、僵硬、狭窄及截断征象和导管束状结构是癌侵犯、收缩或压迫等引起的改变。结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导管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早期导管内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CR钼靶X线征象及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与肿瘤组织类型进行对照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肿瘤CR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99例,毛刺征62例,钙化48例,结构扭曲、紊乱16例。肿块样表现见于浸润性导管癌55例、单纯癌34例、黏液腺癌2例、髓样癌6例、混合癌2例,其中并钙化40例;毛刺征见于浸润性导管癌41例和单纯癌21例;结构扭曲、紊乱多见于浸润性小叶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其中并钙化6例,仅表现钙化2例。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表现不同的CR钼靶X线影像,组织类型与其影像表现具有相关性,诊断乳腺癌应综合分析肿瘤各种X线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0例IDC的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摄影X线征象。结果X线显示钙化39例(48.8%),肿块57例(71.3%),结构扭曲17例(18.9%),其中,23例钙化伴肿块,9例钙化伴结构扭曲。11例钙化颗粒多于5枚或钙化灶直径〉13cm。结论IDC常见X线表现为钙化,伴肿块或导管结构扭曲,综合临床和上述钼靶X线征象大部分IDC可作出相应诊断。  相似文献   

8.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特征 ,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3 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钼靶摄取乳腺轴、斜位片 ,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主要X线表现 :3 7例中显示肿块影 3 3例 ,占 89.2 % ;显示毛刺状改变 18例 ,占 48.6% ;细小钙化如精盐样 12例 ,占 3 2 .4% ;所显示肿块较临床触诊扪及为小 2 6例 ,占显示肿块病例的78.8%。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较特征性表现 ,乳腺钼靶检查是诊断此病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 ,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钼靶摄影对中青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中青年(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X线钼靶影像学表现.结果:在36例乳腺癌中,位于右侧者19例、左侧者17例,均为单侧发病;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25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导管内癌4例、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1例.X线征象表现为肿块或结节、钙化、片状阴影、结构紊乱等.结论: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中青年女性乳腺癌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种X线征象及评价CR摄影对乳腺癌X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34例;髓样癌8例;黏液癌3例。钼靶X线征象显示大导管相5例、橘皮征2征、漏斗征3例、脐样征2例、塔尖征8例、牛角征6例、周边淋巴结肿大4例、钙化灶15例。结论:钼靶X线CR摄影能清楚显示乳腺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是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鑫 《华西医学》2010,(1):65-6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高频钼靶X线的征象。方法:采用高频钼靶常规乳腺摄影,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伴早浸14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小叶原位癌及小叶癌早浸3例。其X线影像表现为:单纯簇状钙化者8例占32%(8/25),单纯结节5例占20%(5/25),星芒征5例占20%(5/25),结节合并钙化4例占16%(4/25),团片状密度增高影3例12%(3/25)。结论:高频钼靶可以清晰地显示早期乳腺癌的病变结构,是诊断早期乳腺癌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7例病灶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4例,良性病变2例,1例未发现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3%。根据文献和本研究中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将17例病变分为5类:实性肿块型(6例),导管扩张型(5例),结构紊乱型(4例),囊性病灶型(1例),其他类型(1例)。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多样,充分认识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减少误诊,结合钼靶及乳腺导管内镜检查可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前驱病变肿瘤分子标记物联合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乳腺癌、104例癌前病变(28例导管非典型增生ADH、31例低级别原位癌LG-DCIS、45例高级别原位癌HG-DCIS)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TPS、CA125的水平,化学显色法检测TSGF;ELISA法检测OPN分子标记物水平,并与30例正常乳腺组对照,结合ER、PR、c-erbB-2、Ki-67等临床病理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与癌前病变组、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标记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LG-DCIS、ADH及正常对照组比较,HG-DCIS血清CAl5-3、TS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DCIS与ADH、正常对照组肿瘤标记物血清水平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肿瘤大小(1cm为界)、患者年龄(50岁为界)、肿瘤部位、灶数(单灶、多灶)无关(P〉0.05);与ER、PR、c-erbB-2、Ki-67差异相关,ER、PR阳性程度高,肿瘤标志物低负相关(P〈0.05);c-erbB-2、Ki-67(20%为界)高则肿瘤标志物高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单项检测相比,联合检测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CA15-3、TPS、CA125、TSGF、OPN是乳腺导管癌诊断和监控转移的较好指标,对乳腺高级别粉刺型原位癌诊断和治疗、随访有-定价值,但对癌前病变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X线钼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患者109例(126个病灶),对其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及联合诊断符合率。结果109例乳腺癌患者合计126个病灶,其中93例单发乳腺癌,29例为多中心型或多灶型乳腺癌,4例双乳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3%、84.92%、79.37%,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明显高于单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0.77、18.31,P均<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诊出率较高,X线钼靶漏诊率较高;X线钼靶对10个肿块中细小毛刺可清晰显示,但彩色多普勒超声仅对其中3例进行描述;X线钼靶确定微小钙化灶2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仅对其中13例进行显示。结论X线钼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符合率均较低,但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能起到互补作用,大幅度提升诊断符合率,筛查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伏云  孙宗琼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2):88-88,91,10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钼靶X线的征象。材料与方法:采用高频钼靶常规乳腺摄影,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伴早浸14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小叶原位癌及小叶癌早浸3例。其X线影像表现为:单纯簇状钙化者8例占32%(8/25),单纯结节5例占20%(5/25),星芒征5例占20%(5/25),结节合并钙化4例占16%(4/25),团片状密度增高影3例占12%(3/25)。结论:X线钼靶可以清晰地显示早期乳腺癌的病变结构,是诊断早期乳腺癌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0T MR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浸润性导管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69病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资料,均采用3.0T MRI行平扫、动态增强及DWI序列扫描,分析病灶的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学表现、血流动力学特征、时间-信号曲线(TIC)及ADC值。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比较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和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同时采用成组设计方差分析比较3型曲线间ADC值有无差异。结果 65例(69例病灶)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肿块型[58.0%(40/69)]或非肿块型[42.0%(29/69)],边缘不规则,T1WI呈等[36.2%(25/69)]或低信号[63.8%(44/69)],T2WI呈稍高[27.5%(19/69)]或高信号[72.5%(50/69)],DWI呈稍高[49.3%(34/69)]或高信号[50.7%(35/69)],增强扫描肿块型呈早期不均匀强化,内部间隔强化,非肿块型以导管样及簇集状强化为主,TIC以Ⅱ型[56.5%(39/69)]、Ⅲ型[37.7%(26/69)]曲线为主,ADC平均值(0.93±0.21)×10^-3mm^2/s,尚不能认为3型曲线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182,P=0.834〉0.05)。结论应用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序列,能较好的显示病变形态及强化方式,结合形态学表现、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学特征,有助于对浸润性导管癌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乳腺癌的乳肿计算机X线摄影(CR)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征象.结果:20例乳腺癌患者中,X线均显示恶性征象,乳腺癌常见征象为.肿块形态、边缘毛刺形态、钙化、血供增加、结构扭曲、批复增厚和凹陷,乳头回缩及淋巴结增大等.结论: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CR)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诊断要仔细地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各种征象,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进行胸部X线和CT检查,比较和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120例病灶位于右肺、57例位于左肺、23例位于双侧肺野,而检查结果均为肺组织实变。X线多表现为间质性浸润,CT表现多为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的临床诊断率更高(84.0%vs 70.0%),能够更好地显示肺内病灶及合并症。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