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胆道梗阻(Obstruction of biliary tract)是胆管狭窄或阻塞所致的胆汁通过障碍,临床上出现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特征的胆汁代谢综合征.梗阻可发生于胆管的任何部位,而不同平面的梗阻性黄疸是由一系列不同的疾病引起的.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扫描在明确和鉴别梗阻性黄疸中提供了较其他各传统方法更多信息.本通过69例分析,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胰头-壶腹区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黄疸患者的超声检查,以明确黄疸的性质,梗阻的部位和病因,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超声诊断的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观察其病变部位及声像图特征,并结合临床综合判断。结果:38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常见病因包括:胰头癌,胆总管癌,壶腹癌,胆总管结石,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讨论:超声检查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具有无创伤,可重复,动态显像等优点,是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临床较为常见。CT、B超广泛应用于诊断梗阻性黄疸,尤其是CT检查能够显示胆管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和原因。现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26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26例梗阻性黄疸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6~78岁。胰腺癌42例,胰腺炎7例,胆管癌18例,胆管息肉1例,胆囊癌1例,胆管结石38例,胆管炎症6例,胆道蛔虫病2例,壶腹癌6例,外科术后狭窄2例,肝癌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增味小承气汤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腹部切口愈合程度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每组10只,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大鼠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建模前1 d至建模后第7天,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每日以增味小承气汤灌胃2次,同时给予其他各组大鼠等量蒸馏水灌胃。模型建立后第3、5、7天自大鼠尾静脉取血,测定直接胆红素水平;术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行皮肤切口抗张力实验、腹壁切口抗张力实验,皮肤切口行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激动蛋白(SMA)。 结果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活动量有所增加;建立模型后第3、5、7天留取的血清检查发现,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假手术组均程度明显升高,说明模型建立成功。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皮肤切口所抗张力程度明显提高(F=127.4,P<0.05),腹壁切口抗张力程度明显提高(F=101.9,P<0.05);皮肤切口组织HE染色可见,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切口愈合较好,Masson染色可见梗阻性黄疸+中药组胶原纤维分布均匀紧密;各组皮下α-SMA表达量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9,P<0.05),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梗阻性黄疸+中药组皮下α-SMA表达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 结论增味小承气汤明显加快了梗阻性黄疸大鼠腹部切口纤维化的形成,增加了切口的抗张力程度,促进了腹部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孙青 《中国临床研究》2011,(10):935-936
目的探讨CT诊断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梗阻性黄疸中,均有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良性梗阻13例:胆管炎2例,胆道结石11例;恶性梗阻17例: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囊癌局部浸润2例,胆囊癌术后局部复发1例,肝门部淋巴结转移2例,胆总管癌4例,胰头癌3例,壶腹癌1例。结论 CT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置胆囊胆汁内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4年1月-2000年12月壶腹周围癌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9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9例均行间置胆囊胆汁内引流术,术后2-5周黄疸完全或基本消退至正常,血清胆红素由术胶平均5.8mg/dl下降至0.9mg/dl,碱性磷酸酸指标也明显下降。结论:(1)对于壶腹周围癌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无法切除而采用姑息性间置胆囊胆汁内引流术,提高了病人生存期及生活质量。(2)手术操作方便,吻合口无张力,减少了胆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CT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4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29例,恶性梗阻为19例,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部位、病因及定性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CT对梗阻性黄疸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检查与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技术水平。方法 对近两年中有超声检查及手术结果的77例进行分析,其中胆结石35例,胆管蛔虫2例,胆管癌10例,壶腹癌7例,胰头癌10例,其它13例。结果 通过的图像特征的分析与手术病理对照,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准确率97%,定位诊断准确率98.7%。结论 认为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及病变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定位诊断准确性与检查操作手法及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 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规M R I及M RCP检查影像资料。结果:本组中胆管癌11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7例。M RCP能清晰地显示胰胆管树结构,能直观地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对梗阻性胆道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结论:M 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较高特异性,为临床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ERCP对225例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对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的225例患者做ERCP检查,发现1.梗阻性黄疸常见病因为肿瘤和总胆管结石。2.50岁以上患者肿瘤较常见,主要为总胆管癌、壶腹周围癌和胰腺癌。3.对总胆管结石的诊断,ERCP较腹B超准确,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6%和25.9%,二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4.化脓性胆管炎是ERCP最严重的并发症,对黄疸严重的患者,采取(1)先做PTC;(2)把60%泛影葡胺稀释为30%;(3)在造影剂中加入庆大霉素。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因此,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既准确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壶腹周围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壶腹周围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虽较早引起梗阻性黄疸,但早期诊断较困难。近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较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对壶腹癌的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引起梗阻性黄疸多为胰胆疾病,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胰胆疾病的重要方法。我院1993年至1997年共作ERCP494例,其中资料完整的梗阻性黄疸145例,占29.4%,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梗阻性黄疸145例,男94例,女51例,男女之比为1.8:1,年龄最大82岁,最小22岁,平均53.8岁。肝内外胆管结石或总胆管结石87例,占60%,胆管癌28例,占19.3%,胰腺癌15例,占10.3%,壶腹癌8例,占5.5%,胆囊癌2例,占1.4%,肝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十二指肠降段大憩室、总胆管结扎各1例,各占0.6%,插管失败1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6例老年首诊黄疸待查病人行超声诊断检查,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36例,占78%;非梗阻性黄疸10例,占22%。其中恶性梗阻性黄疸24例,占67%,良性梗阻性黄疸12例,占33%。梗阻性黄疸中以胰头及其周围占位性病变为主,非梗阻性黄疸中以胆淤性肝损为主。作者认为老年首诊黄疸待查病人的病因诊断以恶性梗阻性黄疸为多见,同时应警惕药物对老年病人肝胆系统的损害;并指出超声诊断是诊断老年黄疸病人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鑫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0):669-670
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附4例报告)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514300)吴汉鑫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临床上少见[1]。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患者,作一报道,并讨论如下。1典型病例例1患儿,5个月。因黄染7天,发热呕吐2天于1985年10月2日住...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状态,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一直是术后恢复过程中一大难题。目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被认为是梗阻性黄疸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而梗阻性黄疸时,致病菌大量繁殖,肠道菌群失调,内毒素移位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梗阻性黄疸时的肠道菌群失调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梗阻性黄疸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如何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05例无法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3~75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共植入支架129枚,初次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94.3%,78%患者术后达到临床显效的标准.术后30天患者死亡率为7.6%(8/105),死因均与介入操作无关.术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9天,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246天.术后3、6个月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2.1%和64.5%.结论 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无法从胆道支架成形术中获益患者将有助于改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59例中老年黄疸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评估超声对黄疸病因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59例中老年均为首诊黄疸待查而行超声检查,不包括各种诊断明确的肿瘤终末期黄疸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CT、磁共振及实验室检查或一系列临床随访而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梗阻性黄疸44例(75%);非梗阻性黄疸15例(25%)。其中恶性梗阻性黄疸30例,良性梗阻性黄疸14例梗阻性黄疸中以胰头及其周围占位性病变为主,非梗阻性黄疸中以胆淤性肝损为主。结论 中老年首诊黄疸以恶性梗阻性为多见,药物对中老年肝胆系统损害也不容忽视。超声可作为中老年黄疸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病史摘要患者,男,45岁,工人.因黄疸三个月伴右上腹痛20天于1986年3月26日入院。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厌油,有时呕吐少量胃内容物。三天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就诊子当地医院.查黄疸指数50u,按“黄疸型肝炎”住院保肝治疗一个多月、黄疸减轻,黄疸指数降到20u.20天前出现右上腹痛、闷胀感,黄疸加重伴皮肤搔痒,粪色浅,再经保肝中药治疗无效以梗阻性黄疸原因待查收入我院外科.病后无上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应用实时超声检查120例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结果,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诊断依据为胆管扩张,由扩张处向远方追查梗阻的部位和病因。饮水使胃及十二指肠充盈,有助于胆道、壶腹及胰腺各部位图像的显示。在120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例中,超声对梗阻部位判断正确者118/120(98.3%),对梗阻性黄  相似文献   

20.
105例黄疸患者超声诊断与临床最后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近两年临床确诊或疑诊为梗阻性黄疸的住院患者,超声探查后经手术或其他临床资料证实,最后有明确诊断的10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诊断对梗阻性和非梗阻性黄疸鉴别的敏感性极高,准确率达100%,88例梗阻性黄疸均经手术探查及病理诊断证实。超声对梗阻定位的符合率为97.7%,定性的符合率为92%。17例非梗阻性黄疸经临床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诊断与超声诊断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