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院2001-01~2006-06共收治不典型EB病毒感染56例,其中误诊26例,误诊率为46.4%,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EB病毒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观察到疱疹病毒颗泣而命名.我科2002年1月~2004年4月,收治EB病毒感染儿3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永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29-4429
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病,原是危害我国人民最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在华北地区少见,城市更为罕见,常易漏诊或误诊,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女,1岁6月龄。因发热20 d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每日最高体温39~40℃,偶有咳嗽,无痰,无吐泻,无头痛,无鼻衄、牙龈出血,无皮肤瘀点瘀斑,在私人诊所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头孢类抗炎治疗1周无效,来我院。查体:精神尚好,轻  相似文献   

4.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BV)感染症状及相关疾病诊断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并探讨EBV感染临床多样性机制。方法:对本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BV-VCA-IgM阳性的105例EBV感染患儿的症状、疾病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以发热多见(71.4%).其它依次为咳嗽(24.8%)、皮疹(12.4%)、淋巴结肿大(17.1%)、眼睑水肿(8.6%)、咽炎(14.3%)、惊厥(1.9%)、肉眼血尿(0.9%)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种多样,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46.3%),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7%)、病毒性脑炎(5.7%)、川崎病(4.8%)、过敏性紫癜(1.9%)、类风湿性关节炎(1.9%)、系统性红斑狼疮(0.9%)、噬血细胞综合征(0.9%)、病毒性心肌炎(0.9%)、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0.9%)等。结论:儿童EBV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作相应的检查才能减少误诊率,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了:了解EBU现毒感染临床情况,方法:首诊49例患儿,均发热(超过10天)伴或同时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可能是EB病毒感染者,抽取其外周血和脑脊用ELISA法测定其EBV-IgM,结果:EBV-IgM阳性18例,最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S)9例,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非霍奇金病,鼻咽癌,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各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结论:EB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增殖性疾病,有自限的良性疾病,如IMS,有进行性但非恶性的,如VAHS,有恶性的如非霍奇金病和鼻咽瘘,而AAA,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均可作为IMS少见的伴发症。  相似文献   

6.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比较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EBV-AHS)与其他病因所致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临床特点,了解EBV-AHS患儿预后。回顾性比较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644例EBV-AH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其他病因所致HPS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EBV-AHS的总体生存率。结果表明,①本组IM病例中EBV-AHS发生率为4.2%(27/644),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其他病因所致HPS患儿,以<3岁的患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②>7岁组患儿肝功能损害明显重于其他两组患儿,LDH、AST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其他两组;③与其他病因所致HPS患儿相比,男性患儿更为多见,尤其以≤2岁的患儿最为明显,肝功能损害重,尤其以LDH和GGT水平升高为显著;④对EBV-AHS患儿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无效,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高,本组EBV-AHS患儿病死率高达37.0%,由高到低依次为:>7岁组、≤3岁组和3-7岁组;⑤HLH-2004方案可显著改善EBV-AHS患儿预后,病死率从50.0%降至18.2%,3年总体生存率显著提高(P=0.032)。结论:绝大多数IM患儿呈良性自限性过程,约4.2%患儿进展为EBV-ASH,该病预后凶险,病死率高,HLH-2004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解霞 《临床医学》2012,32(10):91-92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55例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肺炎40例(72.72%),高胆红素血症20例(36.36%),肝功能损害30例(54.54%)。所有患儿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支气管肺炎治愈36例,好转4例;高胆红素血症治愈12例,好转7例,未愈1例;肝功能损害治愈10例,好转15例,未愈5例。结论儿童CMV感染以支气管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和肝功能损害多见,血清特异性CMV-IgM阳性为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更昔洛韦是治疗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经酶联免疫染色法(ELISA)检测EBV抗体确定为EB病毒感染的50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中,男32例,女18例,男女之比1.8: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9例(58.0%),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24.0%)、扁桃体炎8例(16.0%)、支气管炎7例(14.0%)、肺炎2例(4.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22.0%).结论 小儿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不典型表现者居多,易误诊漏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EB病毒(EBV)在研究Burkitt淋巴瘤中首次被发现以来,已证实与多种儿童疾病有关,尤其是造血系统和淋巴系统疾病[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与EBV感染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51例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本组为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血液专科患儿病原学检查血清EBV Ig M抗体阳性[抗-EBV-Ig M( )]病例51例,年龄9月龄~14岁,平均年龄6岁7个月;男32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7∶1。二、方法回顾性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起病状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ITP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11—2012-1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163名ITP患儿,针对EB病毒感染情况分EB-VCA-Ig M(+)/Ig G(+)、EB-VCA-Ig M(-)/Ig G(+)、EB-VCA-Ig M(-)/Ig G(-)3组,对各组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水平的平均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B-VCA-Ig M(+)/Ig G(+)组血小板上升至正常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其他组,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B-VCA-Ig M(+)/Ig G(+)和EB-VCA-Ig M(-)/Ig G(+)两组ITP转慢率均高于非EB病毒感染者,而两组间转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病毒感染的ITP患儿血小板上升至正常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比非感染EB病毒患儿的血小板上升至正常的平均住院天数延长。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4个病例分析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相关的血液学病征。总结了临床特点,应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穿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EBV抗体,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原位杂交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EBV编码小RNA-1(EBER-1)。结果显示:4例患儿有持续或反复的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全身炎症反应;骨髓象表现增生减低、成熟障碍、病态造血和噬血细胞增多;4例患者均有CD8^+T淋巴细胞增多,其中1例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2例EBV—VCA-IgG滴度≥1:5120,1例血浆EBV-DNA拷贝数为3.26×10^3/ml,1例PBMNC的EBER1阳性率为1.7%;最后,4例患者均被诊断为CAEBV。结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是本研究中4例CAEBV患儿的血液学病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EB病毒与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 月至2019年1 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 例.2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不实施抗病毒治疗,对2 组患者术后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经抗病毒治疗,仅26例患者最终发展为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复发率为20.80%,对照组当中未实施抗病毒治疗,79例患者最终发展为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复发率为63.2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87,P<0.05).讨论:EB病毒与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EB病毒阳性患者更容易引起患者发病,但EB病毒阴性患者依然有发病几率,针对患者病情为其实施对症治疗,对于确保患者正常身体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童EB病毒感染与异型淋巴细胞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丹  胡兴文  曾菊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32-1734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EB病毒(EBV)后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异淋)是否升高。方法分三组EBV感染组、住院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各100例,取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统计异淋比值。结果EBV感染组异淋为(3.7±3.8)%,与住院对照组(3.0±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241,P〈0.001);与健康对照组(1.0±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1.469,P〈0.001);住院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0.442,P〈0.001)。100例EBV感染组中有8例异淋高于10%,100例住院对照组中有1例异淋高于10%,100例健康对照组没有一例异淋高于1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058,P〈0.01)。在EBV感染组,有50.0%(50/100)异淋≤2.0%,也就是有一半的EBV感染者异淋没有升高。结论在EBV感染患者中多数并没有引起异淋的升高,只有少数导致异淋的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CAEBV的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月诊治的9例CAEBV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实验室检食、病原学相关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佥结果等,并评估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随访、预后表现。结果CAEBV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其他尚有乏力、恶心、皮疹、黄疸等。辅助检查的异常发现包括:贫血、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乳酸脱氧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及胸部影像学的异常表现等。病原学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升高,8例EB病毒早期抗原IgG为阳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俭测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中位数)为3.07×10^5copies/mL。9例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4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瘤,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CAEBV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常伴有各系统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急性EBV感染及正常儿童EBV—DNA及适应性体液免疫的差异。方法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儿8例(慢性组),急性EBV感染患儿13例(急性组),正常儿童12例(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EBV—DNA水平,采用ELISA、抗体稀释试验评价EBV适应性体液免疫,分析其与EBV感染不同转归的关系。结果慢性组EBV—DNA载量、病毒壳蛋白抗原-IgA、-IgG及早期抗原-IgA水平明显高于急性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壳蛋白抗原-IgM水平及早期抗原-IgG滴度改变速率低于急性组(P〈O.01);慢性组与急性组EBV核抗原-IgG抗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存在不同EBV核抗原-LP拷贝数及不同亲和力的抗体谱,可能与慢性活动性病程相关,对早期识别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96例慢性咳嗽患儿(咳嗽组)及5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咳嗽组MP-IgM阳性50例,阳性率52.0%,以3~6岁组阳性率最高(74.2%).健康组阳性4例,阳性率8%,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诊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诊断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确认和治疗的监测起着关键作用.自从1989年HCV被鉴定至今的近20年间,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HCV的实验室诊断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HCV抗体检测操作简便,耗时少,但对处于窗口期的标本容易漏检,且不能判别是活动性感染还是感染已被清除.HCV RN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定量检测还可以用于抗病毒治疗监测;国际上,RNA检测的发展趋势为全自动化.目前RNA检测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是标准化和高成本问题.近5年HCV抗原检测和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也已问世,但其敏感度尚不及RNA的检测.HCV基因分型主要基于核酸杂交或直接测序原理,均有相应的商品化试剂盒,但高成本限制了其在临床实验室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Epstein-Barr virus, a human B lymphotropic herpes virus,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undifferenti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hich is endemic in Southern China and North Africa. More recently, an association of the virus with certain other epithelial malignancies has been described, some of which are more common in Western countries. Also, the observation that oral hairy leukoplakia, a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related lesion of the tongue, supports Epstein-Barr virus replication in the epithelial cell compartment has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notion that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of epithelial cells may be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vivo.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associa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to examine the evidence suggesting an association of the virus with other epithelial neoplasias and to discuss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of 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成人EBV+T/NK-LPD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对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诊断的19例EBV+T/NK-LP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32岁(20-70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肝脾大、肝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炎为常见首发表现;血细胞减少出现在1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具有β2-MG、LDH、TNF、IL-6水平升高及血EBV-DNA阳性(中位拷贝数>106);骨髓细胞形态表现为异常大颗粒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多或伴噬血现象;骨髓流式细胞检查易见CD5、CD7缺失的T/NK淋巴细胞;骨髓活检显示,10例患者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间质浸润,6例可见少量大细胞成灶性浸润;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异常细胞表达为CD3+CD56+NK细胞2例,CD3+CD8+T细胞11例,CD3+CD4+细胞3例;全部病例表达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和EBER;3例淋巴结活检病理主要为反应性增生。全部患者死于进行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成人EBV+T/NK-LPD以发热和肝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EBV-DNA持续升高、EB病毒感染T/NK淋巴细胞组织浸润并有多器官进行性损伤的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多数预后不良,上述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成人EBV+T/NK-LPD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及存在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结核病早期、有效的诊断,特别是对涂阴结核病和MDR-TB的诊断,是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优先领域.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由于耗时长等原因,不能满足对MDR-TB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的需要.近年来涌现了许多有应用前景的新诊断技术,有望给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带来新的机遇.
Abstract:
The early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is crucial to efficacious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especially for smear negative cases and MDR-TB, and is one of the priorities of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which have been used for decades of years, show many well-known drawbacks, in terms of fast speed and time consuming. Recently, some new promising diagnostic methods emerged, which have been expected to optimize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especially for MDR-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