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房黏液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心房黏液瘤的特点和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总结从2003年7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手术治疗心房黏液瘤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房黏液瘤5例,左房21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房黏液瘤切除术。结果全组近远期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复发,无远期并发症。随访2~65月,平均随访46月。结论心房黏液瘤在心脏黏液瘤中最多见,多为良性,诊断右心房黏液瘤不要忽视转移瘤。心房黏液瘤手术效果好,确诊后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2.
右心黏液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黏液瘤占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的50%,右房黏液瘤约占心脏黏液瘤的10%~20%,右心室黏液瘤更少见,占1%~4%.本院1991年12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右心黏液瘤手术23例,右心黏液瘤诊断与治疗有与左心黏液瘤不同的地方,现对其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心脏黏液瘤占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的50%,右房黏液瘤约占心脏黏液瘤的10%-20%,右心室黏液瘤更少见,占1%~4%。本院1991年12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右心黏液瘤手术23例,右心黏液瘤诊断与治疗有与左心黏液瘤不同的地方,现对其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的11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房黏液瘤102例,右房黏液瘤14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结果: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整切除肿瘤,1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0.86%。随访5个月至23年未见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临床少见,其中左房黏液瘤占75%以上,因随时可能发生栓塞,甚至猝死,一旦明确诊断.应行急诊手术:因有复发可能.即使良性肿瘤也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5.
心脏黏液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我院10年来心脏黏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价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996年6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42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左房黏液瘤41例,右房黏液瘤1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年(平均4.8年),无复发,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手术治疗心脏黏液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46例心房黏液瘤超声诊断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心房黏液瘤病例术前超声诊断,术后资料对比,左房黏液瘤36例,右心房黏液瘤10例。结果:超声诊断心房黏液瘤具有简便、无创、准确、费用低等优点。外科临床医生往往是以超声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直接手术。结论:超声是目前诊断心房黏液瘤最有临床价值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避免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所致栓塞的危险,而且可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指导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房黏液瘤切除术患者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倩 《护理学报》2006,13(3):51-52
报道22例心房黏液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向其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鼓励患者增强治病的信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早终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黏液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近5年来我所超声心动图室诊断的心房黏液瘤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20例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房黏液瘤合并动脉栓塞的CT表现、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 收集6例左心房黏液瘤合并动脉栓塞患者,均于完善包括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CTA检查在内的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对其CTA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心房黏液瘤均发生于左心房,CT平扫呈低密度,3例动脉期强化,蒂宽窄不等,1例伴有钙化;6例均伴有动脉栓塞,栓塞部位为髂动脉2例、 肱动脉1例、 股动脉2例和腹主动脉伴两侧髂动脉多发栓塞1例。采用同期或分次心房黏液瘤切除联合外周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进行治疗,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肢体疼痛消失。随访6个月~2年,均无心房黏液瘤复发或取栓部位黏液瘤再发种植转移,受累肢体血运良好。结论 CTA可对心房黏液瘤合并动脉栓塞作出较全面的诊断;采用心房黏液瘤切除辅以栓塞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进行联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27例及厦门心脏中心近4年所收治的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其中肿瘤位于左心房109例、右心房22例、双心房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取胸部正中切口,经右心房-房间隔途径摘除黏液瘤.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1例,三尖瓣成形术6例.切除肿瘤均送检病理.结果 术后早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2例,术后新发脑栓塞6例,左下肢栓塞1例,肺栓塞1例.余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自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心脏体征消失,痊愈.病理检查结果 均显示为心脏黏液瘤.结论 心脏黏液瘤多为良性,但引起的临床后果严重,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摘除;术中严防肿瘤脱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且应注意术后随访;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的最佳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改变、不良事件、生存时间和中期随访情况。结果全组19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干细胞治疗。1例术后第3天因脑栓塞死亡。全组患者治疗后早期无心梗发生,无肝、肾功能衰竭,无新发恶性心律失常出现。18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全部存活,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心功能和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是可行的。手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观察,此种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非停跳冠脉搭桥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非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后易并发低氧血症的患者及早进行护理干预,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及肺部并发症.方法 对77例OPCA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77例OPCAB患者中并发低氧血症的32例,占41.6%,其中,中度6.3%,轻度93.7%.通过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均康复出院.结论 ...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6例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CAD)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ABG。应用体外循环(CPB)74例,非体外循环22例。搭桥数264支。平均2.7支。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96例手术,9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死于顽固性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室性心律失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6例;气胸1例,为呼吸机辅助下自发性气胸;心功能不全3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切口感染2例;42例取静脉侧下肢有轻度水肿,2~4个月后消失;胸腔积液11例。上述并发症均给予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者61例,明显减轻者29例。无明显改善者6例。92例随访1~41个月,随访率96.8%,所有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成熟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加强术后管理,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Increasing numbers of patients have undergon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the last four decades. As a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reoperat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s rising. Reoperative procedures pose several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perative risks, which exceed those of the initial revascularization. As the incidence of reoperative procedures is increasing so is the experience of reoperat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ith the resultant evolution of several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o lower the operative risks.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alternative techniques for re-entry, strict avoidance of graft manipulation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graft atheroembolism,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myocardial protection, depending on the status of the native coronary circulation and the patency of venous or arterial graft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s one such technique that, through the avoidance of inherent risks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reoperat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current outcomes of reoperative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highlights the concerns and controversies associated with this strateg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10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CABG手术,其中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8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结果本组平均搭桥3.7根,围手术期死亡4例(3.92%),余者均痊愈出院,心功能均明显改善,89例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9例症状较前减轻。结论CABG可充分改善心肌血供,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引起体外循环下停跳冠状动脉搭桥(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0年4月-2004年4月施行的单纯CABG病人229例,对比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肺部疾病史、肾功能、术前心梗、心衰、心功能分级以及造影情况、CPB时间、阻断时间、搭桥数、低心排、心律失常、心衰、LABP辅助、低血压、少尿、大量引流、开胸止血、肺部感染、呼衰、肾衰、纵隔感染、下肢感染、清创、消化道出血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寻找危险因素。结果 回归法显示术后使用IABP、脑梗死、长时间转流、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术前NYHA分级是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各项危险因素需进一步细化分析,以更好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Diabetes is a well-known risk factor fo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urrently, diabetics represent approximately a quarter of patients requiring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US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and analyze the available data in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review will also examine new developments i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and assess their probable impact on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diabe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2年1月-2009年2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非体外循环组发生并发症1例,体外循环组6例;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死亡1例,体外循环组死亡3例.结论 在多支病变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低,但是合并瓣膜病或严重的3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更适宜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能取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慢性贫血对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院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679例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10g/L)将患者分为贫血和非贫血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3679例患者中有贫血患者426例(占11.6%),非贫血患者3253例(占88.4%)。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分别有10例(2.4%)和64例(1.9%)发生院内死亡(P〈0.05);贫血组院内MAC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4.2%比3.2%,P〈0.05),但两组新发心肌梗死(0.7%比0.6%)、卒中(1.2%比0.4%)和再次血运重建(0比0.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贫血的冠心病患者较非贫血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增加,其中全因病死率的增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