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PA、PAI-1、TM及GMP-140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t-PA水平明显降低,PAI-1、TM及GMP-14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东昌  张栩 《临床荟萃》2001,16(22):1016-101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尼莫地平两组,川芎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120mg入液静点。尼莫地平组加用尼莫地平4mg入液静点,连用2周后,分别改为口服川芎嗪100mg,每日3次和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总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素(ET-1)的含量。另选择30例查体健康者做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MP-140和血浆TM、E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治疗后,两治疗组GMP-140、TM和ET-1水平显著下降,尼莫地平组较川芎嗪组改善更加明显,临床疗效也显著优于川芎嗪组。相关分析表明,血浆TM、ET-1水平与血小板GMP-140显著正相关。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TM和ET-1水平,改善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异常变化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且对缺血梗死范围的扩展和疾病的预后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观察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动态变化及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时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50例患者均经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2~83岁,平均72.5岁;均于发病后48小时内入院。梗死灶直径≤2cm者28例,多见穿通支;>2cm者22例,多见主干支。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查体正常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0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与血小板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发病初期组,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结果:血清中NO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同时,血小板PAgT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ADP<0.05,PADR<0.01);GMP-140在发病初期和稳定期减低,较正常对照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发病初期随着血中NO水平的增高,PAgT受抑,GMP-140水平减低。认识上述病理变化对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提示NO含量,PAgT,GMP-140测定可作为脑梗死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止血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众多试验找出脑梗死的早期实验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比浊法,全自动义器法进行10项参数检测,结果: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组织纤溶酶激活物(t-PA)及抗凝血酶Ⅲ(AT-Ⅲ)试验在脑梗死组均明显异常,结论:vWF、GMP-140、MFPV、t-PA及AT-Ⅲ的异常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前期(血栓前状态)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TNF-α、IL-1β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IL-1β含量较恢复期及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恢复期TNF-α、IL-1β含量虽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为高,P<0.01。二者含量变化的关系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两者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TNF-α、IL-1β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IL-1β含量较恢复期及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 0.01。恢复期TNF-α、IL-1β含量虽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为高,P< 0.01。二者含量变化的关系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两者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观察海岛地区脑血管病患小板表现GMP-140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居住于舟山群岛上66例脑梗塞,40例脑出血及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表面GMP-140的阳性表达率,并与60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在急性期GMP-14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极显差异(P<0.01),在恢复期上述三组GMP-140均下降,与急性期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但仍高于健康人对照组,也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急性期可出现血小板GMP-140升高,并与病情变化呈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9.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44例急性脑梗死患急性期,恢复期血浆TNFα,IL-β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血浆TNF-α,IL-1β含量较恢复及其对照组均显增高,P<0.01,恢复期TNF-α,IL-β含量虽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为高,P<0.01,二含量变化的关系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急性脑梗死患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两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不稳定心绞痛 (UA)患者周围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 (N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12h内入院的AMI患者 30例 ,于入院即刻取血。UA患者 30例 ,于UA疼痛发作时取血。分别测定周围血中ET、NO、GMP 140浓度。正常对照组 30例。结果 :AMI及UA患者血浆ET、GMP 140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变化依次为AMI组 >UA组 >正常组。NO的变化与之相反。AMI组与UA组ET与GMP 140呈正相关 (r =0 6 0 2 ,P<0 0 1,r=0 40 1,P <0 0 5 ) ;两组NO与GMP 140负相关 (r=- 0 6 0 6 ,P<0 0 1,r =- 0 5 0 4,0 0 1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缺血时 ,ET、NO的平衡失调与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 ,加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与痉挛 ,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了67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38例,稳定型心绞痛29例)和19例健康人血清中的TNF-α及其可溶性受体(sTNFR-I、sTNFR-Ⅱ)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TNF-α及其受体sTNFR-I、sTNFR-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疾病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水平间亦有显著性差异,但其sTNFR-I和sTNFR-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及sTNFR-I、sTNFR-Ⅱ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心病与血小板活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试验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和170例健康人血浆GMP-140、TXB2、vWF、6-keto-PGF1α浓度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同时对抗血小板治疗组与非治疗 进行了比较。结果:肺心病各期、各组患者血浆GMP-140、TXB2、vWF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P<0.01);抗血小板治疗组则低于非治疗组(P<0.01);而血浆6-keto-PGF1α浓度,肺心病患者各期各组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P<0.01);抗血小板治疗组则高于非治疗组(P<0.01)。结论:(1)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以急性发作期尤为显著,对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及归起一定作用。(2)血浆vWF浓度变化与GMP-140基本相仿,也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之一。(3)抗血小板治疗可作为肺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以改善肺循环功能,促进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缓解。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彬  扈友庄  刘东彪 《中国康复》2004,19(6):363-364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及常规组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及TNF α水平的变化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血清sICAM 1和TNF 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治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组 (均P <0 .0 1) ,其中葛根素组下降幅度较常规组大 (P <0 .0 5 )。结论 :TNF α、sICAM 1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葛根素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 1、TNF 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血栓调节蛋白 (TM )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 -PA、PAI -1、TM及GMP -14 0的检测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t -PA水平明显降低 ,PAI -1、TM及GMP -14 0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急性期又较恢复期高(P<0.05),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且血清中TNF-α含量与IL-1β和sICAM-1也相关。结论:TNF-α、IL-1β和sICAM-1互相作用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与电针联用对脑梗死患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随机分为两组,基础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β-七叶皂甙钠静滴与电针联用,观察其对脑梗死患神经功能评分及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治疗前神经功能积分为TNF-α含量均无显性差异(P>0.05),但用药7d和14d后,联合组社会功能积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而基础组的神经功能积分在用药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联合组TNF-α含量在用药14d后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而基础组TNF-α含量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提示β-七叶皂甙钠与电针联用,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TNF-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一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 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对纳入研究患者于24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将患者按脑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各5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方面的一般性资料,检测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饮酒、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比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面积脑梗死组患者hs-CRP、Hcy、血糖水平均低于大面积脑梗死组(P0.05),并且脑梗死面积与血清hs-CRP、Hcy水平及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5、0.833、0.651,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脑梗死面积的预测,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疾病状况,分为急性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比较2组患者斑块分布情况、血管重构方式,对各项检验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腹侧壁、上侧壁斑块分布人数比例显著高于TIA组(P 0. 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背侧壁、下侧壁斑块分布人数比例显著低于TIA组患者(P 0. 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管正性重构比例显著高于TIA组患者(P 0. 05),负性重构及无重构比例显著低于TIA组(P 0. 05)。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方面,斑块负荷百分比、狭窄率、斑块面积(PA)、管腔最窄处血管面积(WA_(MLN))及管腔最窄处管腔面积(LA_(MLN))均有一定准确性与敏感性,其中WA_(MLN)有着最优的诊断能力,最优截止数值为9. 50 mm~2,特异性与灵敏度分别为63. 00%与86. 70%。结论高分辨率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