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HNL患者的18F-FDG PET/CT及临床表现,分区域选取18F-FDG摄取最高的病变淋巴结54枚,分析其最大径、位置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11例HNL中,7例受累淋巴结呈全身性分布,4例仅颈部和/或腋窝淋巴结受累;11例颈部淋巴结均受累,9例腋窝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呈卵圆形,最大短径均<2.30 cm,密度多均匀,且无融合趋势;18F-FDG PET/CT显像见不同程度放射性摄取,SUVmax为1.22~23.34,中位SUVmax为5.56(2.37,9.87)。8例发热患者中,6例中轴骨摄取高于肝脏。淋巴结最大短径、最大长径均与SUVmax呈低度正相关(r=0.496,P<0.001;r=0.347,P=0.010),所在位置与SUVmax无明显相关(r=0.019,P=0.892)。结论 HNL于18F-FDG PET/CT显像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发淋巴结轻、中度肿大,颈部及腋窝淋巴结多受累及代谢增高,伴或不伴中轴骨代谢增高。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HNL患者全身淋巴结受累、判断疾病活动度及辅助活检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静脉瘤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静脉瘤栓患者的PET/CT资料,观察瘤栓放射性摄取程度及形态学改变,测量瘤栓及原发肿瘤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按照美国Mayo Clinic瘤栓分级标准,采用PET/CT及增强CT分别对20例肾脏肿瘤导致的下腔静脉瘤栓进行分级。分析静脉瘤栓与原发肿瘤SUVmax的相关性和PET/CT与增强CT对瘤栓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瘤栓共累及53个静脉节段,以下腔静脉(n=16)、肾静脉(n=16)及门静脉(n=7)为主;瘤栓代谢高于血池本底51个,等于或低于血池本底各1个;48个呈条状,5个呈结节状;41个伴静脉增宽,31个患者瘤栓与原发肿瘤相延续。静脉瘤栓平均SUVmax为7.54±5.06,原发肿瘤平均SUVmax为9.25±6.17,二者呈正相关(r=0.76,P<0.001)。PET/CT明确诊断静脉瘤栓31例,诊断正确率为91.18%(31/34)。PET/CT与增强CT对瘤栓分级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P<0.001)。结论 18F-FDG PET/CT对静脉瘤栓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OC(DOTA-TATE)和18F-FDG PET/CT显像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疑似NET并先后接受68Ga-DOTA-TATE和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显像对NET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病理分级NET病灶的68Ga-DOTA-TATE和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 68Ga-DOTA-TATE PET/CT显像诊断NE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率分别为96.55%(28/29)、80.00%(8/10)、93.33%(28/30)、88.89%(8/9)及92.31%(36/39),18F-FDG PET/CT显像分别为82.76%(24/29)、100%(10/10)、100%(24/24)、66.67%(10/15)及87.18%(34/39)。39例中,29例获得病理分级,包括5例G1级、16例G2级和8例G3级 NET;其中G1级、G2级及G3级NET在68Ga-DOTA-TATE PET/CT中的SUVmax分别为28.80(15.20,44.80)、10.55(5.98,22.93)及4.70(3.90,7.50),3个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06,P=0.01);其在18F-FDG PET/CT中的SUVmax依次为3.10(2.38,5.85)、3.10(1.82,5.18)、7.10(1.70,9.93),3个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19,P=0.34)。结论 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用于诊断NET及分期的价值高于18F-FDG PET/CT,且其SUVmax与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定性诊断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接受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的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80)和恶性病变组(n=155)。比较2组早期和延迟显像中肺部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SUVmax变化率 ;以ROC曲线分析早期及延迟期肺部病灶SUVmax、RI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病变组早期及延迟期SUVmax均大于良性病变组(P均<0.001),且2组延迟期SUVmax均大于早期(P均<0.001)。恶性病变组RI大于良性病变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早期SUVmax、延迟期SUVmax、RI及三者联合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645、0.697、0.722及0.727(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可用于定性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前纵隔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28例中,侵袭性胸腺瘤6例,胸腺癌8例,淋巴瘤12例,精原细胞瘤2例。观察不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淋巴瘤患者肿瘤最大径及SUVmax差异。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精原细胞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物。淋巴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多个结节融合成团块状肿物,密度均匀。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和淋巴瘤间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胸腺癌和淋巴瘤SUVmax(11.54±3.79、14.11±4.34)高于侵袭性胸腺瘤(4.87±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胸腺癌与淋巴瘤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结论 前纵隔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卵巢癌脾脏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分析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最大径的相关性。结果 21例中,17例单发,4例多发,共28个病灶。13个病灶18F-FDG PET/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其中9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病灶边界不清;4个病灶密度不均匀,内见坏死、囊变,余9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表现为类圆形等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均匀。28个病灶均呈18F-FDG高摄取,其中21个病灶18F-FDG摄取均匀,7个病灶18F-FDG摄取不均匀。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SUVmax为8.04±3.92,最大径为(2.23±1.02) cm,SUVmax与最大径呈正相关(r=0.687,P<0.001)。21例中,5例肿瘤仅累及脾脏;16例累及其他部位。结论 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软组织肉瘤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肉瘤患者资料,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原发灶的SUVmax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30例软组织肉瘤原发灶中, 18F-FDG PET/CT显像假阴性1例, 其对原发灶的阳性检测率为96.67%(29/30)。②18F-FDG PET/CT提示远处转移17例, 正确诊断15例, 假阳性2例, 假阴性1例, PET/CT诊断软组织肉瘤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85.71%、90.00%、88.24%及92.31%。③33.33%(10/30)的患者因18F-FDG PET/CT发现远处转移而改变治疗方案。以10.1作为SUVmax界限值, SUVmax≤10.1与SUVmax >10.1两组患者的PFS期、OS期、2年PFS率及2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软组织肉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原发灶SUVmax与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肿瘤样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肿瘤样病变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骨嗜酸性肉芽肿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3例。结果 10例骨肿瘤样病变中,9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发生于肋骨5例,脊柱3例,肱骨及顶骨各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18F-FDG PET/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18F-FDG摄取均匀性增高,SUVmax为6.1~15.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8F-FDG PET/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但邻近脂肪间隙存在,18F-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为3.8~6.3。动脉瘤样骨囊肿18F-FDG PET/CT表现为膨胀性囊状或皂泡样骨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环,18F-FDG摄取不均匀性增高,SUVmax为2.8~6.9。三者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4,P=0.102)。结论 骨肿瘤样病变18F-FDG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诊断肾脏病合并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肾脏病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检测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病理学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18F-FDG PET/CT对肾脏病合并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146例肾脏病患者中,29例并发恶性肿瘤,其中肿瘤继发肾损害19例、肾损害伴发肿瘤10例。PET/CT发现72例存在18F-FDG高摄取灶,病灶SUVmax为5.25±3.94;诊断肿瘤34例,最终确诊29例、误诊5例,诊断灵敏度100%(29/29),特异度88.37%(38/43)。肿瘤继发肾损害病灶SUVmax为5.95±3.02,肾损害伴发肿瘤病灶SUVmax为6.5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用于筛查肾脏病患者是否合并肿瘤,但对于肿瘤与肾损害关系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不同类型肝外胆管癌(EH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疑诊EHCC并接受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患者,根据PET/CT显像及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结节型EHCC组(n=20)、非结节型EHCC组(n=34)及良性病变组(n=17),计算双时相PET/CT显像的诊断效能;比较双时相PET/CT显像中3组阳性显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SUVmean/肝脏SUVmax(T/L)及滞留指数(RI)的差异,以ROC曲线比较各参数AUC,并分析其临界值。结果 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及延迟显像对非结节型EHCC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0.59%(24/34)和73.53%(25/34)。显像阳性患者中,结节型EHCC组SUVmax、T/L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均<0.05)。非结节型EHCC组SUVmax、T/L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SUV滞留指数(RISUV)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638,P=0.007),RISUV最佳诊断临界值为6.0%。联合应用早期SUVmax>3.1和RISUV>6.0%可明显提高对非结节型EHCC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结论 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提高对非结节型EHC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良、恶性肿瘤最大径及SUVmax差异。结果 恶性肿瘤18例,17例形态不规则,14例边界不清,11例18F-FDG 摄取不均匀,2例可见远处转移;良性肿瘤14例,13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均清晰,11例18F-FDG摄取均匀,1例神经鞘瘤及1例畸胎瘤18F-FDG无摄取。恶性肿瘤SUVmax(11.93±7.01)明显高于良性肿瘤(3.66±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03,P<0.001);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最大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3.287,P=0.001)。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和18F-FDG PET/CT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活动性判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TA患者36例,均接受CEUS及18F-FDG PET/CT检查,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参数,分析CEUS与18F-FDG PET/CT评价TA活动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EUS明显增强组在病程、印度大动脉炎临床活动性评分(ITAS 2010)、颈动脉闭塞比、CEUS峰值强度、PET/CT视觉评分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分级标准与PET/CT视觉评分呈中度相关(r=0.697,P<0.001),与临床活动性NIH标准及SUVmax均呈低度相关性(r=0.385,P=0.018;r=0.477,P=0.014);以18F-FDG PET/CT视觉评分作为判断TA活动性的标准,临床活动性NIH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3及0.769,CEU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及0.846,AUC分别为0.776和0.923。结论 CEUS判断TA活动性与18F-FDG PET/CT存在明显正相关;以18F-FDG PET/CT视觉评分作为TA活动性的判断标准,CEUS较临床活动性标准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判断TA活动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女性正常子宫内膜及卵巢18F-FDG生理性摄取特点。方法 收集107名经临床、B超、CT及随访证实为子宫内膜、卵巢18F-FDG生理性摄取的女性受检者的PET/CT显像资料。按照是否绝经分为绝经组(29名)及未绝经组(78名)。应用目测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分析PET/CT图像特征,测量ROI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卵巢最大直径(Tmax)。结果 绝经组无子宫内膜及卵巢生理性摄取。未绝经组25名存在子宫内膜生理性摄取,多在排卵期及月经期,其中排卵期10名,平均SUVmax为4.0±0.6;月经期8名,平均SUVmax为5.1±0.9;35名有卵巢生理性摄取,排卵期多见,有28名,平均SUVmax为4.2±0.8。左侧卵巢Tmax为(2.4±0.7)cm,右侧为(2.5±0.5)cm。结论 已绝经女性无子宫内膜及卵巢生理性摄取;未绝经女性在月经周期各阶段子宫内膜及卵巢生理性摄取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BMEC)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BMEC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测量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8例BMEC肿瘤发生于主支气管1例,叶支气管2例,段支气管5例;肿瘤边缘均光滑,肿瘤形态为分叶状2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6例病灶密度与胸壁肌肉密度相仿,1例病灶密度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例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伴淋巴结转移及右侧肾上腺转移,其余7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原发灶SUVmax为5.27±4.17,肿瘤最大径为(29.46±17.33)mm;肿瘤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958,P < 0.001)。6例低级别BMEC病灶SUVmax为3.37±1.26,2例高级别分别为14.63、7.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0,P=0.046)。结论 BMEC好发于叶或段支气管,18F-FDG PET/CT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则18F-FDG摄取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胃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胃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和临床资料,记录胃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代谢体积(MTV),并计算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分别比较不同肿瘤T分期、N分期、病理分期及细胞组织分化程度组间上述代谢参数的差异,并分析上述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44例原发胃癌的SUVmax、SUVmean、MTV及TLG分别为5.81(3.45,7.77)、3.42(1.87,4.37)、14.80(9.02,25.19)cm3及42.03(18.89,107.87)g。不同T分期胃癌原发灶的SUVmax、SUVmean、MTV、TL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N分期及病理分期胃癌原发灶的MTV、T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UVmax、SUV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细胞组织分化程度胃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TV、TL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UVmax、SUVmean与肿瘤T分期及细胞组织分化程度呈中度正相关(P均<0.05),与肿瘤N分期及病理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MTV及TLG与肿瘤T分期、N分期及病理分期均呈中度正相关(P均<0.05);MTV及TLG与肿瘤细胞组织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胃癌原发灶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反映肿瘤的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