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 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或细菌阳性尿标本62例,在室温和4℃条件下保存0、2、4、6h后进行尿沉渣分析检测,比较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细菌检测结果。结果尿红细胞和管型计数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4h后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在6h后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计数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2h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温度下保存相同时间,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温和4℃保存2h后,细菌计数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尿沉渣检测结果影响较大,为确保分析质量,应尽量在4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本的不同保存方法和时间对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试验分3组。1组采集自愿者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标本2例,将离心血浆分别放置4℃冰箱及室温(20±5)℃保存,在不同的时间点取出标本进行检测;1组采集自愿者的EDTA抗凝血标本21例,每7例标本分别在冰浴、4℃冰箱及室温条件下保存,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离心,检测血浆ACTH;1组采集自愿者的EDTA抗凝血标本2例,将标本离心后,放4℃冰箱及室温条件下保存,在不同时间点取出一定量上层血浆进行ACTH检测。结果血浆标本、不同时间点离心的标本、离心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的标本,在不同时间点及不同保存方法组间检测结果在24h内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抗凝标本检测ACTH时,标本室温或4℃冰箱放置时,在24h内检测结果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份血清MAO待测标本,准确记录采集时间并编号,放置30min后离心立即检测1次MAO水平。然后按照室温、4℃、-20℃3个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保存。其中在24h和7d时将-20℃保存的标本检测1次,在2、4、8、12、24h时将室温和4℃保存的标本各测定1次。结果保存条件为-20℃的标本1周之内MAO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8h和4℃保存12h以内的MAO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保存24h和室温下保存12、24h时的检测水平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进行血清MAO检测的标本,如室温条件下8h内不能完成检测,应将标本放于4℃冰箱保存,且于12h之内检测。4℃冰箱保存的标本在12h之内不能完成检测的,应将标本冷冻于-20℃冰箱,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液酒精浓度(BAC)的影响。方法测定三种真空分离胶试管的空白BAC值。观测不同保存状态(室温密封3天、一周;4℃密封一周;室温敞开1h、2h)下的BAC变化情况。结果三种分离胶试管空白BAC值(mg/ml)分别为0.03±0.02,0.27±0.11,0.05±0.02。室温密封3天,一周,4℃密封一周及室温敞开1h的BAC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室温敞开2h的BAC值则明显下降。结论BAC测定标本保存应密封,尽量避免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管,全血标本密封4℃或室温保存一周不影响BAC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凝剂类型、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等实验前影响因素对B型钠尿肽(BN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住院患者,清晨空腹抽血,采用SIEMENS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分别用肝素与EDTA抗凝,血标本放置在室温与4℃条件下保存,于1h内、2、3、4h同时测试BNP结果.结果 通过对肝素与EDTA抗凝剂抗凝的血标本检测的BNP结果进行比较,肝素抗凝标本的BN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EDTA抗凝标本(P<0.05).标本室温与4℃放置和不同时间检测显示,室温存放4h后与l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后检测结果开始降低.4℃保存标本4h内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 不同的抗凝剂获取的标本结果有差异,室温条件下存放标本对检验结果有影响,随时间的延长BNP测定结果呈下降趋势.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建议BNP检测需选择固定的抗凝剂,留取的标本尽快送检,运送存放随温度的升高结果呈下降趋势,不能立即送检的应放置于2~8℃保存.  相似文献   

7.
血标本保存条件对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对ADVIA12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标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4℃、10℃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RDW和PLT的测定值在24 h内无明显变化;MPV 8 h内无明显变化,8 h后升高.20、30℃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RDW和PLT的测定值在12h(20℃)和6h(30℃)内无明显变化;MPV的测定值在6h(20℃)和4h(30℃)内无明显变化,6 h后(20℃)和4h后(30℃)明显升高,尤以30℃显著.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在12 h时(4℃和10℃)、8 h时(20℃)和4 h时(30℃)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抗凝血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10℃,20℃(室温)保存的标本应在8 h内完成检测;如果室温大于30℃,血标本采集后应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离胶促凝管采集60例患者静脉血,准确记录采集时间并编号,放置30 min后离心.一份置于4 ℃冰箱分别保存0、6、12、24 h后检测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T)、钾离子;另一份于室温保存0、6、12、24 h后检测上述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结果 室温下放置超过6 h和4 ℃保存超过12 h,钾离子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立即测定结果(P〈0.05).室温保存时间的长短对总蛋白、清蛋白和尿酸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4 ℃保存超过6 h,保存时间的长短明显影响总蛋白、清蛋白和葡萄糖的测定结果(P〈0.05).4 ℃的尿酸测定及室温保存 24 h内的葡萄糖测定,不受时间长短影响(P〉0.05).室温保存6 h和4 ℃保存24 h会对ALT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P〉0.05).结论 实验室应对标本保存条件标准化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对ADVIA12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标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4℃、10℃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RDW和PLT的测定值在24 h内无明显变化;MPV 8 h内无明显变化,8 h后升高.20、30℃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RDW和PLT的测定值在12h(20℃)和6h(30℃)内无明显变化;MPV的测定值在6h(20℃)和4h(30℃)内无明显变化,6 h后(20℃)和4h后(30℃)明显升高,尤以30℃显著.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在12 h时(4℃和10℃)、8 h时(20℃)和4 h时(30℃)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抗凝血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10℃,20℃(室温)保存的标本应在8 h内完成检测;如果室温大于30℃,血标本采集后应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0.
孙秋瑾  王宇 《检验医学》2011,26(5):334-337
目的探讨放置时间、保存温度对2~6岁幼儿末梢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以指导体检工作流程的合理安排。方法取40名幼儿末梢全血用乙二胺四乙酸三钾(EDTA-K3)抗凝,分组标记后保存于不同温度中。应用ABX-Micros 6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将分装标本分别在0.5、4、8和10 h测定。结果保存于室温和4℃冰箱冷藏环境下,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百分率(LY)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血小板(PLT)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均有下降的趋势。标本于室温8 h及4℃冷藏10 h以后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多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h时室温与4℃冷藏放置2组数据比较,大多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对幼儿末梢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中的一些参数有明显影响,在4h之内检测,室温与4℃冷藏2种环境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末梢血标本放置在4℃冷藏条件下10h内完成检测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外周血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例健康供者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T)移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第5天EDTA-K2抗凝静脉血,各分装2管,分别在室温和4℃条件下保存,对每份外周血标本分别于0、1、2、4、6、8、10、12、24h计数MNC和CD34+细胞。结果室温放置的标本中,MNC和CD34+细胞计数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低,放置到8h时,CD34+细胞计数和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5);放置到12h时,MNC计数和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P<0.05)。4℃条件下,标本放置到24h,MNC和CD34+细胞计数结果和0h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0、1.24,P>0.05)。结论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室温放置的标本CD34+细胞计数应在采血后8h内完成,MNC计数可在采血后10h内完成,外周血标本最好放置于4℃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肿瘤细胞生物治疗单个核细胞采集中,影响终产品单个核细胞计数(mononuclear cell,MNC)和采集效率(collection efficiency,CE)的因素。方法:对共计142例肿瘤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全身血容量、诊断类别、血管通路、操作者、终产品量、ACD抗凝剂用量、流速、循环次数、采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去掉抗凝剂的循环血量、终产品单个核细胞计数和单个核细胞的采集效率。其中单个核细胞CE(%)=终产品MNC×100/(采前MNC×去掉抗凝剂的循环血量)。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终产品MNC和CE的因素。结果:肿瘤患者的CE高于健康供者(24.41±1.91,20.01±0.99,P=0.043),不同操作者之间CE不同(P=0.01,H=18.59)。终产品MNC与终产品容量、ACD抗凝剂用量、采前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0,P=0.01,P=0.00,r=0.811);MNC的CE与流速、采前RBC计数呈负相关,与操作者工作年限、ACD抗凝剂用量呈正相关(P=0.01,P=0.04,P=0.03,P=0.00,r=0.495)。结论:采前淋巴细胞计数越高、ACD抗凝剂用量和终产品容量越多,终产品MNC越多;ACD抗凝剂用量越多,操作者资历越高单个核细胞CE越高;采前RBC越高、采集流速越快,单个核细胞CE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对AC-9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标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4℃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24h内无明显变化;MPV8h内无明显变化.8h后升高。20℃、30℃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12h(20℃)和6h(30℃)内无明显变化;MPV的测定值在6h(20℃)和4h(30E)内无明显变化,6h后(20℃)和4h后(30℃)明显升高,尤以30℃显著。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在12h时(4℃)、8h时(20℃)和4h时(30℃)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抗凝血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20℃(室温)保存的标本应在8h内完成检测;如果室温大于30℃。血标本采集后应在4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标本不同保存方式对25项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2名志愿者静脉血,每人10 mL分装于2支分离胶促凝管中,分别置于室温24~25℃和2~8℃冰箱冷藏保存,并于0、2、4、6和8 h后检测,将结果同0 h时结果比较。制备22支儿童混合血清,每支分装8份,1支当日检测,其余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之后每隔1周检测1份。据第1批留取标本1周后采用同样操作制备检测第2批标本,2周后制备检测第3批标本。将3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温下在不同保存时间的乳酸脱氢酶(LDH)和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NEFA水平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2~8℃冰箱冷藏保存不同时间的尿素(UREA)和NEF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EFA水平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但其升高程度低于室温,UREA水平则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80℃保存时各项目变异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在室温24~25℃和2~8℃冰箱冷藏保存下,除UREA、LDH和NEFA外,离心后分离胶储存管标本在8 h内常规生化项目结果变异基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分离后儿童血清-80℃冰箱冷冻保存7周,生化结果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及冻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脐血采集后的放置,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冻存等的影响因素。方法为血液采集后,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冷冻保存及复苏后洗涤,结果优选为采集后4℃或室温放置24小时内,羟乙基淀粉2次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50%二甲亚砚加自身血浆为保护剂冻存,复苏后洗涤等程序,结论:本研究的优化方法可有效地保存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6.
探讨影响血气分析测定结果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后标本保存时间、运送、溶血以及抗凝剂的使用等因素对血气分析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份白细胞正常的动脉血标本隔绝空气放置2 h与20 min内上机的血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对血气结果的影响;对30份和40份动脉血标本第一次分析后,进行注入气泡后静置和注气后搓匀在室温放置5 min后,进行第二次分析,观察气泡对血气分析的影响;采用冻溶法对40例正常人动脉血红细胞内外血气进行测定,观察标本溶血、凝血的影响;对40份标本与抗凝剂混匀前后进行测定观察分析。结果:放置2 h后与20 min内测定血气分析比较,pH、PO2下降,PCO2升高(P〈0.01),注入气泡搓匀后导致PCO2降低,PO2升高(P〈0.01),溶血导致pH降低,PCO2、PO2升高(P〈0.01),未混匀的抗凝剂肝素导致pH下降(P〈0.05)。结论: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后标本保存时间、运送、溶血以及抗凝剂的使用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鲍云非  王兰  左力 《检验医学》2009,24(12):866-868
目的分析尿液不同保存方法对24 h尿肌酐(UCr)检测值的影响,探讨留取24 h尿测定UCr的适宜保存条件。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尿液后,分别在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和加入不同防腐剂的条件下,检测初始和保存后的UCr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时间、温度和防腐剂3种因素对UCr测定值的影响。结果在室温和4℃保存条件下,UCr均可稳定保持24 h,在24 h内测定值没有明显变化;加入甲醛会降低UCr测定值(P〈0.05),而二甲苯对UCr测定值没有影响。结论留取24 h尿测定肌酐,只需将24 h尿在室温下放置即可,无需额外添加防腐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藏、汉族人群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条件下携/释氧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世居高原藏族7份、世居平原汉族6份,上述两类健康成年人血液标本。采集上述两类人群抗凝血,利用不同保存液(4℃EDTA抗凝剂保存、4℃添加CPDA-1红细胞保存液、复方甘油溶液–80℃)保存红细胞,3d后检测上述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红细胞P_(50)值;另检测4℃EDTA抗凝剂保存样本的pH值,分析可能影响P_(50)的因素。结果藏、汉族所有保存3d后血液标本P_(50)值均较正常人P_(50)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保存条件对藏、汉族人群P_(50)均有影响,两组人群在保存液中的红细胞P_(50)均高于4℃EDTA保存(P 0.05)和复方甘油溶液–80℃冻存样品(P 0.05)的P_(50)值。复方甘油溶液–80℃冻存样品与4℃EDTA保存样品的P_(50)值相当(P0.05)。但同一保存条件下,高原藏族人群与平原汉族人群P_(50)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原藏族人群4℃添加保存液的红细胞P_(50)检测值稍高于平原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藏族、平原汉族人群4℃EDTA保存血样pH值相均偏酸性。结论不同保存方式对红细胞P_(50)产生显著影响。三种不同保存液对藏、汉族人群红细胞P_(50)的影响一致。两类人群在CPDA-1保存液中保存的红细胞P_(50)值均相对较高,该保存液对其携放氧影响较小。上述结论将对我国血液条件下保存及藏、汉族患者血液输注品种选择,尤其是高原藏族人群输血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尿沉渣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尿液标本采集后即刻、放置1h、2h、4h、6h尿沉渣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放置不同时间点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结果]室温、4℃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4h、6h时红细胞计数、管型计数、大红细胞计数较即刻均显著下降,溶解红细胞均显著增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室温、4℃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6h时白细胞计数较即刻显著下降(P<0.05);不同时间点上皮细胞计数、小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检查结果影响较大,建议尽量在标本采集后4h内完成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计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静脉血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静脉血标本并立即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基准值,然后将每例标本等分为3份,按保存温度分为冷藏保存组(4℃)、室温保存组(25℃)、水浴组(37℃),使用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分别在采集标本后3、6、24h检测3组标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PLT-I)、荧光通道血小板计数(PLT-F)、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比较3种保存方法在不同时间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采血后立即测定基准值相比较,在采血3h后,水浴组的RDW和PLT-I发生明显变化(P0.05);在6h后,室温保存组RDW、MCHC和MCV发生明显变化(P0.05),冷藏保存组的MCHC和MCV发生明显变化(P0.05),水浴组的RBC、RDW、MCHC、MCV和PLT-I发生明显变化(P0.05);在24h后,室温保存组RBC、RDW、MCHC、MCV和PLT-I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冷藏保存组的MCHC、MCV和PLT-I发生明显变化(P0.05),水浴组除MPV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血标本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会对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工作中应保证全血标本在采集后3h内尽快测定,未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应置于4℃冷藏环境中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