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术与口服消旋山蓖菪碱片联合手法训练及局部微波治疗对患者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入院后即施以间歇性导尿,并对8例膀胱容量小于250ml及膀胱内压力大于80cmH2O的患者予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10mg/次,3次/d,微波治疗1次/d,同时施以手法训练;以上各项训练前及训练后第4周检测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训练后第4周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P〈0.01)。结论间歇性导尿与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联合微波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和自主排尿,减少尿路感染几率,缩短康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自主排尿的方法。方法对实验组30例患者间歇导尿6次/d,音频电疗、微波治疗各2次/d;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方法,观察2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结合音频电疗、微波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地促进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自主排尿的方法.方法 对实验组30例患者间歇导尿6次/d,音频电疗、微波治疗各2次/d;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方法,观察2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导尿结合音频电疗、微波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地促进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此法结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31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以测压管连通导尿管,使患者可以直视膀胱内压的变化,根据患者排尿障碍的不同进行不同模式的视觉反馈膀胱训练。训练前后记录安全容量、基础膀胱内压、最高膀胱内压、自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时程等数据。结果:经过2—8周训练,患者的平均最大膀胱内压由30.372±12.957cmH2O增至63.378±19.313cmH2O,尿潴留、无自主排尿者(16例)中有12例可以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100ml,4例目前尚无自主排尿,但可明确感知膀胱充盈;有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100ml者(14例)中有12例残余尿量降至100ml以下,2例残余尿量仍在150—200ml;有自主排尿,但排尿时程延长的1例患者控制膀胱内压能力有所提高,但排尿时程仍较伤前长。结论: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膀胱内压,为膀胱功能的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4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无菌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歇导尿次数。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治疗,排尿功能均正常或接近正常,13例患者经30~50 d的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 ml停止导尿;25例形成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8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术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明珍  蓝佼晖  罗丹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04-1505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膀胱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疗效。方法53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施以间歇性导尿结合手法训练、局部音频电疗、微波治疗等膀胱功能训练等康复护理。结果53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结论康复护理结合膀胱功能训练,配合局部音频电疗、微波治疗,能使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训练达到平衡和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菌间歇导尿与常规留置尿管行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7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下膀胱训练方法,观察组34例采用拔除尿管间歇导尿方法,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每日自排尿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残余尿量少,每日自排尿量多,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损伤4周后即使未出现拔管指征,也可以将尿管拔除采用间歇导尿的方法继续训练膀胱功能,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量,增加每日自主排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最佳康复训练方法,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不同特点,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法将14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78例患者依照脊髓损伤平面不同进行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并予以间歇导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残余尿量减少、自主排尿时间缩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个体化护理能有效恢复膀胱生理功能,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