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以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宾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87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87例患者中,病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急性脑血管病33例(37.9%)、急性中毒24例(27.6%)、糖代谢紊乱11例(12.6%);经积极救治后共抢救成功72例,成功率为82.8%,死亡15例;病死率为17.2%。结论引起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很多、构成复杂,快速、准确的诊断以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加以系统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8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就其昏迷原因及急救方法开展探析。结果: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心血管病变27例,占33.8%;糖尿病并发疾病16例,占20.0%;急性中毒33例,占41.2%;继发性脑部病变3例,占3.8%;其他1例,占1.2%。经抢救治疗之后,13例抢救失败,抢救成功率为83.8%,致死率16.2%。结论:急诊内科昏迷的病理原因依然具有相应的复杂性,且临床表现特征不显著,为增强临床诊断的精确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症状加以系统全面地探究,进而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抢救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46-3047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分析其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询问患者家属以及调查后总结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有脑血管疾病38.8%(31/80),严重创伤27.5%(22/80),代谢性脑病12.5%(10/80),乙醇中毒10.0%(8/80),糖尿病6.2%(5/80),药物中毒5.0%(4/80)。影响急诊内科昏迷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有发病情况、昏迷程度以及入院时间,各因素之间的病死率相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需要分析病因并针对性给予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要点及急诊抢救措施。【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528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对其病因、病死率及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28例昏迷患者中急性脑血管意外占34.66%,外源性中毒占27.65%,各种休克占14.77%,其中最常见病因为急性脑血管意外。五大致死因素分别为高热、少尿或无尿、缺氧、消化道出血和血压异常。【结论】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复杂,病死率高,应该重视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以及抢救措施。方法选择急诊科接诊的78例昏迷患者,分析其昏迷病因和临床症状,及早诊断并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抢救措施。结果 78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主要原因是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中毒性脑病,分别占39.75%和29.48%,其次是低血糖占12.82%,严重创伤占10.26%;经过及时、积极的抢救,78例患者抢救成功73例(93.59%),死亡5例(6.41%)。结论急诊昏迷的患者病因构成复杂,病死率较高,正确快速的诊断并积极对症抢救有利于降低其病死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急诊内科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昏迷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昏迷的病因与急救措施。结果病因分析,本组88例患者,39例(44.4%)急性中毒,32例(36.3%)心血管病变,11例(12.5%)糖尿病并发症,4例(4.5%)继发性脑部病变,2例(2.3%)其他。经抢救,88例患者中14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中,10例为心血管病变者,2例糖尿病并发症,1例继发性脑部病变,1例其他。结论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时,应该先准确判断其病因,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干预救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7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对其病因、病死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7例昏迷患者中急性脑血管意外致昏迷者最为常见,计48例,占37.8%,其次是各种休克,计37例,占29.1%,再次是外源性中毒,计24例,占18.9%。共27例最终死亡,病死率为21.3%,少尿或无尿、高热以及血压异常为致死的直接因素。【结论】昏迷患者原发病因较多,病情较急、较重,快速准确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以尽快明确病因诊断,提高急诊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急诊昏迷患者18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3例昏迷患者中,脑卒中54例(29.5%),急性中毒42例(23.0%),严重创伤39例(21.3%),低血糖昏迷15例(8.2%);死亡43例(23.5%).结论:急诊昏迷患者可首先考虑脑卒中、急性中毒、低血糖昏迷等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相应检查有助于缩短病因诊断时间,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87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成功抢救250例,成功率87.8%,死亡37例,死亡率12.2%。针对内科昏迷患者,其昏迷原因较多,糖尿病、急性中毒、原发性脑部疾病比例较多,快速诊断病因、给予急救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对本院106例昏迷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措施,并给予个性化的对症处理,评价抢救成功率。结果106例昏迷患者通过急救后,抢救成功90例(84.91%),死亡16例(15.09%),其中死亡原因为脑出血3例(16.67%)、脑梗死3例(18.75%)、酒精中毒1例(8.33%)、心肌梗死7例(25.00%)、有机磷中毒1例(14.29%),一氧化碳中毒1例(16.67%)。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较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抢救期间极早诊断、有效对症治疗,可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抢救成功22例(57.9%),死亡16例(42.1%).结论:心源性休克病因复杂,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针对不同心脏基础病变,争分夺秒地正确实施救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为76.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立移动ICU,基本设施包括必要的抢救设备及足量的抢救药物,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急救技术准入的医护人力支援。对临床科室抢救的22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启动移动ICU协助救治。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移动ICU在(2.5±0.5)min到达急救现场并建立抢救团队。22例患者中,死亡4例(18.18%),抢救成功12例(54.55%),转入ICU继续救治6例(27.27%)。未发生一例医疗纠纷。结论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的建立,提高了住院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的救治水平,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荣 《护理学报》2008,15(1):53-55
目的探讨改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按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救护车出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60例,双号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的救护程序:第1步先进行快速护理诊断,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确定昏迷等级;第2步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有效开放;第3步测定瞳孔、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为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应对措施处于预启动状态,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和术前准备,形成院前救护-CT室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气管插管、头部CT检查、入手术室时间,两组术后3d内意识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接到呼救电话至入手术室时间、至头部CT检查时间、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3d内意识好转、意识恢复率提高(P〈0.05或P〈0.01),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改良院前救护程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诊科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00例ACS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200例ACS患者均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正确的诊治,187例痊愈出院,13例患者在发病后4~24 h内死亡,。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迅速及时的抢救、正确的诊治,及早缓解病痛,同时为入院后的进一步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多发伤病人进行急诊伤情评估后及时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对抢救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ABCDEFGHI伤情评估后给予急救护理干预的124例多发伤病人为实验组,未采用ABCDEFGHI伤情评估程序即进行抢救的108例多发伤病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多发伤病人的抢救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抢救前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情况的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死亡1 0例,抢救存活率为91.90%;对照组死亡19例,抢救存活率为82.40%,实验组抢救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913,P=0.029 0)。[结论]对多发伤病人进行ABCDEFGHI伤情评估后再进行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抢救小组在抢救病人中的运作方法及作用。方法在全院成立重症抢救小组,应对突发的抢救工作,24h待命。记录和分析125例通过重症抢救小组抢救的成功率。另外,选择130例一般抢救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125例患者中,118例患者抢救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4.4%,与对照组的82.3%(107/13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抢救小组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与急诊抢救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GCS评分与急诊抢救时间的关系,以提高颅脑损伤急诊救治效率和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CS评分≤4分组(A组)在急诊室所用的抢救时间最短58.0±14.2min,9-12分组(C组)最长71.4±17.3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抢救处理项目中X线检查在各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CS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必要优化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室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93.8%),死亡2例(6.2%),死于心源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针对不同基础心脏病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