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活检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HGIEN)病变浸润深度的术前判定的准确性研究。方法选取近3年104例胃黏膜活检组织示HGIEN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根据EUS术前分期的结果指导行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104例患者术前EUS示:34例局限在黏膜层病变考虑为早期胃癌,其中有32例行ESD,2例选择行外科手术,有30例术前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在该组EUS检查阳性预测值88.2%(30/34);70例为低回声病变浸润至肌层以外考虑为进展期胃癌,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有65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EUS对非早期胃癌检查阴性预测值92.9%(65/70)。结论活检组织胃黏膜HGIEN术前行EUS检查,EUS诊断结果对病变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应用小探头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治且资料完整的59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 患者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前均接受小探头EUS检查并判断病变浸润深度, 最终以内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并分析影响EUS判断准确性的病变自身内镜特点及病理学因素  结果  EUS判断早期胃癌病变浸润深度总体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9.7%, 特异性为81.4%, 准确性为79.7%。其中, EUS诊断黏膜层病变的敏感性为66.1%, 特异性为80.0%, 准确性为79.7%;诊断黏膜下层病变的敏感性为80.0%, 特异性为81.6%, 准确性为81.4%,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US判断胃癌病变过高分级比例为16.9%, 以胃上1/3(20.0%)和中1/3(27.3%)、大体形态为隆起型(0-Ⅰ:25.0%, 0-Ⅱa:38.5%)以及合并溃疡(33.3%)的病变更为多见, 这类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也相应较低。EUS判断胃癌病变过低分级比例为3.4%  结论  小探头EUS对于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较高的准确性, 有助于作出适当的治疗决策, 病变部位、大体类型及溃疡的存在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早期胃癌,均行ESD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记录一般资料,分析影响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1例失访,22例病情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组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病情未复发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较好,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及指导治疗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内镜超声检查的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n=80),同时选取未接受内镜超声检查的早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n=60),比较内镜超声与病理结果情况,分析内镜超声诊断Tis/T1a、T1b的价值,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性切除比例的差异。结果观察组Tis/T1a、T1b比例分别为86.23%和13.7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超声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634(P < 0.05),内镜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0%,其中有2例T1b误诊为Tis/T1a,有6例Tis/T1a误诊为T1b,内镜超声诊断Tis/T1a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0%、81.82%、96.92%和60.00%;内镜超声诊断T1b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91.30%、60.00%和96.92%;观察组治愈性切除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内镜超声在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指导医师对切除范围的了解,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内镜诊断对贲门黏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113例贲门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给予胃镜病理活检、超声内镜检查及放大内镜检查,短期内均行ESD,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胃镜活检、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诊断效果及其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46.9%,LGIN、HGIN和ECC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0%、45.8%、68.8%,Kappa值为0.175。术前超声内镜诊断贲门黏膜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3.5%,诊断黏膜内层和黏膜下层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0%和21.2%,Kappa值为0.202。术前放大内镜判断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为64.6%,判断非癌性和癌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1.1%和56.6%,Kappa值为0.319。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为55.8%,对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1%、53.1%和25.9%,Kappa值为0.313。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贲门黏膜病变的可靠性欠佳,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患者经白光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术(EUS)的病情评估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该院4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白光内镜和EUS。分析早期胃癌不同形态病变的白光内镜特征,EUS和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评估情况,早期胃癌在EUS和白光内镜下的T分期情况,白光内镜联合EUS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4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白光内镜结果显示,4例为隆起性,40例为平坦性,1例为凹陷性。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EUS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白光内镜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低。白光内镜联合EUS诊断Tis期、T1a期和T1b期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 白光内镜能够较好地评估早期胃癌患者的浸润深度,EUS可较好地评估病灶T分期情况,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电子分光图像处理(FICE)技术在早期胃癌中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内镜FICE技术对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142个病灶进行诊断观察,并行病理活检,将内镜FICE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内镜FICE技术诊断隆起型(0-Ⅲ)、平坦型(0-Ⅳ)及凹陷型(0-Ⅴ)胃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1.7%、96.7%、87.5%,总病理符合率为95.0%。结论通过内镜FICE技术对早期胃癌患者黏膜及黏膜下观察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及微血管形态,记录最佳波长组合,推测病变的组织类型及浸润深度,及时作出诊断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对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经内镜活检结果为早期食管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52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别评价超声内镜及NBI放大内镜判断病变浸润深度与病理的准确率及一致性。结果两种方法预测食管癌前病变或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总体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并且与病理结果对比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NBI放大内镜与超声内镜对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都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两者在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肿瘤相关因素(如病灶大小和位置),评估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微创治疗前诊断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13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符合镜下治疗标准的内镜辅以碘染色并行透明套帽辅助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余手术治疗.对所有行EMR术及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EUS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分析病变的大小及位置对EUS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EUS判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黏膜内癌判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3%、71.9%及85.9%,sm癌为67.7%、89.4%及84.4%.病变<2 cm时准确性比病变≥2 cm高(P<0.05,x2=9.76).结论 EUS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浸润深度评估的精确性在病变<2 cm时显著高于病变≥2 cm,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诊断准确性也较食管上段高.确定治疗方案前,结合上述因素综合评价病灶内镜可切除性对指导高发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内镜和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在内镜下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10年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7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布以胃窦为主,占61.5%;病变分型以型为主,约占38.5%;病变浸润深度以黏膜下癌较多占64.1%,黏膜内癌占35.9%;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占多数38.8%;胃周围淋巴结转移者均见于黏膜下癌,其中以低分化腺癌占多数(57.1%)。结论:内镜检查结合病理学分析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的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45例患者行EUS检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对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病理结果与EU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US对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判断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相符者127例,准确率为87.6%,其中对黏膜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89.5%,对黏膜下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76.8%;对固有肌层癌判断的准确率75.0%.结论 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可准确评估病灶内镜下切除的可能性,使内镜下黏膜切除更为安全有效,对指导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例早期胃癌病人均行内镜检查、黏膜染色、病理检查、小探头超声检查 ,证实为早期胃癌后 ,行黏膜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中 4例得到完全切除 ,1例术后病理提示切除断端仍有癌细胞残留 ,7d后重新做残蒂部黏膜扩大剥离术 ,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小探头超声对病变深度的判断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NBI-ME)观察下食道病变上皮乳头内血管袢(IPCL)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该院内镜诊治中心2013年7月-2016年12月发现的食管黏膜表面异常的102例(共132处病变)患者内镜表现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IPCL分型对食道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作用。结果 IPCL为A型的病变中95.0%(38/40)病理诊断为食管炎,IPCL为B型的病变中96.7%(89/92)病理诊断为EEC及癌前病变;NBI-ME观察后,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完整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0.4850.4,P 0.01);B1、B2、B3型IPCL预判食道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68.0%(34/50)、73.3%(11/15)及100.0%(4/4)。结论 NBI-ME观察下对食道病变的IPCL进行AB分型,有助于对食管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同时结合病理结果及超声内镜(EUS)等技术,可实现对病变病情的综合评估,从而可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蒋志凌  邓桂英 《华西医学》2014,(11):2050-205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为早期胃癌个体化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1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肿瘤部位、大小、内镜分型、分化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黏膜下层浸润9例,其中淋巴结转移3例;黏膜内癌9例,均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9例,其中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7例,伴淋巴结转移3例;分化型9例,仅有2例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及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内镜分型为Ⅲ型提示黏膜下浸润可能性大(P〈0.05)。结论内镜下大体分型为Ⅲ型的早期胃癌,因多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率高,不适合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ERUS)对直肠肿瘤浸润深度分期的准确性,评价ERUS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行TEM局部切除术患者50例,共50个直肠肿瘤.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ERUS进行直肠肿瘤浸润程度分期,术后进行病理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术前ERUS分期判断pT0、pT1、pT2期直肠肿瘤浸润深度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和术前ERUS诊断T0/Tis+T1期直肠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直肠肿瘤术前ERUS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诊断35例直肠腺瘤(pT0期),4例原位癌(pTis),8例早期侵袭性癌(pT1期),3例进展期癌(pT2期),术前ERUS诊断uT0期38例(76.0%),uT1期8例(16.0%),uT2期4例(8.0%). ERUS判断直肠肿瘤浸润深度总的准确性为90.0%(45/50),判断pT0、pT1、pT2期直肠肿瘤浸润深度准确性分别为94.0%(47/50)、95.2%(46/50)、94.0%(47/50). ERUS诊断pT0/pTis+pT1直肠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95.7%、66.7%、97.8%、50.0%.结论 ERUS判断T0期直肠腺瘤和早期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较高.虽然在影像学上区分T0期与Tis期直肠肿瘤存在困难,但不影响ERUS为TEM提供可靠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及其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188例胃间质瘤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明确。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超声内镜下特征(病变直径、病变部位、起源层次、边界是否规则、回声是否均匀、有无表面溃疡、黏膜桥、液化及钙化),对比超声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内镜与病理检查诊断胃间质瘤的一致性,并探讨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准确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88例胃间质瘤疑似患者中,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者152例,内镜下特征表现为9例来源于黏膜肌层,10例来源于黏膜下层,133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病变部位为97例胃底,35例胃体,14例胃窦,6例胃角。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88例胃间质瘤疑似患者中有162例胃间质瘤,19例平滑肌瘤,4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的灵敏度为88.27%,特异度为65.38%,准确率为85.11%,阳性预测值为94.08%,阴性预测值为47.22%,Kappa值为0.462。符合诊断的患者160例,不符合诊断的患者28例。符合诊断的患者中,病变直径 ≥ 2 cm、回声不均匀、存在钙化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不符合诊断的患者(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直径(O = 1.624,95%CI:1.108~2.380)、回声均匀(O = 1.407,95%CI:1.017~1.947)、钙化(O = 1.724,95%CI:1.351~2.200)是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 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与术后病理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病变直径、回声均匀、钙化是影响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不孕不育患者宫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不孕不育患者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将428例诊断为不同类型宫腔病变患者的三维超声结果与宫腔镜或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宫腔镜或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计算三维超声诊断各类宫腔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 结果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病变患者428例,其中包括宫腔粘连235例(54.9%),子宫内膜息肉153例(35.7%),子宫黏膜下肌瘤40例(9.4%)。将428例患者的三维超声结果与宫腔镜或病理组织学结果相比较,诊断结果一致为404例(94.4%),误诊24例(5.6%),其中,宫腔粘连误诊14例,子宫内膜息肉误诊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误诊3例。三维超声与宫腔镜或病理组织学结果相比,其诊断各种类型宫腔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宫腔粘连96.73%,子宫内膜息肉96.96%,子宫黏膜下肌瘤98.83%。 结论三维超声对各种宫腔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不孕不育患者排除宫腔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53例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提高其在内镜下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999年~2002年手术病理证实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布以胃窦为主,占39.6%;病变浸润深度以黏膜内癌较多占58.5%,黏膜下癌占41.5%;组织学分型以腺癌占多数(86.8%);胃周围淋巴结转移者均见于黏膜下癌,早期胃癌于术后5年生存率可为90%以上。结论能否及时及早发现胃癌,对于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内镜下的特征性表现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内镜治疗后经病理确诊的40例GC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特征性表现,并对其中GCP合并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单独分析。结果:GCP内镜下表现以黏膜下隆起型为主(18/40, 45%),术前超声胃镜对黏膜下隆起型的GC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前诊断为GCP而接受治疗的比例为20%,内镜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5例(12.5%)GCP患者合并有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黏膜病变型(Ⅱa+Ⅱc型),接受内镜下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GCP患者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下隆起型;GCP患者常合并早期胃癌,老年男性、既往远端胃切除史、病灶位于贲门、内镜表现为Ⅱa+Ⅱc型可能是GCP合并早期胃癌的高危因素;无论是否合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日本窄带成像技术专家小组(JNET)分型联合超声内镜(EUS)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浸润深度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发现的86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按JNET分型对病变微血管分型,并用EUS评估其浸润深度;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所获组织病理结果加以对比;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联合JNET分型判定结肠肿瘤性病变浸润深度的可靠性,并与单用JNET分型评估进行对比,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86例患者94个病灶,JNET分型1型与病理诊断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息肉(SSP)的符合率为82.1%(23/28),2A型与病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符合率84.1%(32/38),2B型与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肉瘤变(HGIN)/黏膜内癌(M)/黏膜下浅层浸润癌(SM-s)的符合率为65.2%(15/23),3型与病理诊断黏膜下深层浸润癌(SM-d)的符合率为61.1%(11/18)。以病理结果为准,EUS联合JNET分型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为97.06%(33/34);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单独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80,P<0.01),而EUS联合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0,P<0.01)。结论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符合率,但部分亚型符合率仍较低,JNET分型与EUS联合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浸润深度判断中的准确度高于单用JNET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