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前后导尿对胆道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胆道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A组与B组各20例,A组在麻醉前患者清醒状态下导尿,B组在麻醉后导尿;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频率、手术后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躁动分值。结果B组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频率增高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期躁动分值B组高于A组,B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比A组明显延长。结论清醒状态下接受导尿术的胆道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轻,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影响小,并可缩短手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42-3943
分析研究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62例在我院行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硬膜组和全麻组,各31例。全麻组通过单纯全麻进行麻醉,硬膜组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手术情况。通过对比研究得知,硬膜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全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能显著降低苏醒期躁动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姚猛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49-3649
目的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8例需要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两组均以咪达唑仑、阿曲库铵、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于手术结束前、停药前10 min给予芬太尼10~20μg/kg。分别纪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全麻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小儿上肢手术患儿65例纳入到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臂丛阻滞组33例和静脉组32例。静脉组采用传统静脉全身麻醉;臂丛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就2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臂丛阻滞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跟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有23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6.96%;静脉组有21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3.75%。臂丛阻滞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静脉组(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0.31)min、(45.12±5.32)mg、0.00%,静脉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2.42)min、(67.63±5.14)mg、15.63%。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满足小儿上肢手术需求,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语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降低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儿苏醒期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0例全麻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0例。对照组采用护士语言唤醒,试验组采用父母语音唤醒。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躁动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结果试验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苏醒期患儿实施父母语音唤醒,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用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苏醒期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联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组(对照组),联合麻醉组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麻醉后行全麻诱导,全凭静脉组直接行全麻诱导;麻醉维持:联合麻醉组术中持续静脉泵并每隔60 min硬膜外追加局麻药,对照组持续静脉泵麻醉。术毕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意识状态、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遗忘效果。结果联合麻醉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麻醉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组比较,丙泊酚-雷米芬尼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苏醒快而平稳,适用于结肠癌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纳布啡对防治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患者80例,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前预注纳布啡,而对照组全麻患者术前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苏醒时间、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素,有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等。结果观察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个不同时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麻患者术后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在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减少患者发生躁动情况,提高镇静作用,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且不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丁佐梅 《当代护士》2018,(1):126-128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在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80例,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间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及非躁动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筛选出患者麻醉苏醒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患者中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89%,躁动组与非躁动组在全身麻醉方式、手术类型、导尿管留置、麻醉诱导后导尿管留置、糖尿病发生率、术中补液量、术后镇痛、术后贫血、手术时间及在麻醉恢复室内停留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ASA分级、静脉复合麻醉、术中输液、导尿管留置、术后疼痛是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躁动的因素较多,临床工作者应对高危人群加强护理干预,以降低麻醉苏醒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全麻状态下与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对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在麻醉前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对照组(40例)在麻醉后行导尿术,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分值和导管脱出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躁动分值和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躁动分值与导管脱出呈正相关。结论在麻醉前行导尿术,可明显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芬太尼+七氟醚诱导麻醉,观察组诱导麻醉前15 min泵注0.3 μg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喉罩时(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术毕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记录其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比较其苏醒期内躁动、咳嗽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HR、RR、MAP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1~T4时,对照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均较T0时升高,且高于观察组同期(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稳定短小手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对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症状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行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及针对性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心率及血压值。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苏醒躁动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的心率及血压较基础值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讨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搜集其临床资料,统计其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病例,并调查分析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中,麻醉苏醒期躁动16例,占比26.67%。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方式、胸肺科手术、术后镇痛以及导尿管的处理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 h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涉及诸多因素,其中手术时间延长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辅以合理高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生命体征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期心率与血压均较术前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可有效避免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减少躁动发生,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毕前应用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腹部腔镜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部腔镜手术(包括外科中上腹腔镜手术及妇科盆腔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35~45岁,ASAⅠ~Ⅱ级,无明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在术毕前10 min静脉给药。Ⅰ组给予地佐辛5 mg;Ⅱ组给予地佐辛10 mg;Ⅲ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Ⅳ组给予地佐辛5 mg,氟比洛芬酯50 mg。动态观察4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血压波动,疼痛,呕吐以及术毕至拔管时间等指标变化。4组患者均术后1 h连接PCIA设备。结果Ⅰ组与Ⅲ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Ⅳ组患者比较,拔管时间较长,恶心情况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高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毕前应用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预防腹部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苏醒期出现躁动,50例苏醒期未出现躁动,分别设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可能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与全麻苏醒期躁动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临床应针对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行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麻醉恢复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PARS评分对其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入室及出室时PARS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镇静剂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室时PA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ARS评分能有效反映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生理功能变化,可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留室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醉前认知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腹部手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麻醉前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9.80%)明显低于对照组(29.14%)(P 0.05);躁动持续时间(3.47±1.27) min短于对照组的(8.69±2.61) min(P 0.05);躁动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麻醉前认知干预可以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有利于保证手术效果和术后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减少术后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时机下术前导尿配合手术室护理对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术前导尿时机分为3组:A组(手术当日清晨在病房导尿,33例)、B组(麻醉前在手术室导尿,30例)、C组(麻醉平稳后在手术室导尿,37例)。记录并比较3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及导尿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比较3组一次性导尿成功率、术后导尿管适应度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3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尿后SBP、DBP、HR较导尿前均显著升高(P<0.05),B组和C组SBP、DBP、HR与导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性导尿成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术后导尿管适应度显著差于B组和C组(P<0.05);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苏醒期躁动分级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前后于手术室进行导尿的效果明显优于手术当日清晨在病房导尿,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对导尿管的适应度,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