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共济失调患者在主动与被动复杂对指运动模式下关键脑功能区激活体积和强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共济失调患者1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入选者均进行主动与被动复杂对指运动,在这两种运动模式下进行BOLD-fMRl检查,记录相应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体积和强度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共济失调量表(ICARS)对共济失调患者的共济运动进行评分.结果 病例组患手主动运动时,同侧辅助运动区(SMA)激活体积大于正常组同侧手的测定结果,激活强度也高于正常组;同侧小脑的激活体积和激活强度则小于正常组,小脑激活区的出现率也低于正常组.病例组患手主动运动时,同侧小脑激活区的体积、激活强度与共济失调量表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共济失调患者患侧小脑功能下降,而同侧SMA可以发挥代偿作用,临床共济失调量表的评分尚不能准确反映小脑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共济失调患者在主动与被动复杂对指运动模式下关键脑功能区激活体积和强度的变化。 方法选取共济失调患者1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入选者均进行主动与被动复杂对指运动,在这两种运动模式下进行BOLD-fMRI检查,记录相应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体积和强度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共济失调量表(ICARS)对共济失调患者的共济运动进行评分。 结果病例组患手主动运动时,同侧辅助运动区(SMA)激活体积大于正常组同侧手的测定结果,激活强度也高于正常组;同侧小脑的激活体积和激活强度则小于正常组,小脑激活区的出现率也低于正常组。病例组患手主动运动时,同侧小脑激活区的体积、激活强度与共济失调量表评分无相关性。 结论共济失调患者患侧小脑功能下降,而同侧SMA可以发挥代偿作用,临床共济失调量表的评分尚不能准确反映小脑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手执行主动及被动运动时的脑激活模式,探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 方法对5例左侧大脑皮质下脑卒中患者患手执行主动及被动抓握-释放动作,执行动作期间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BOLD-fMRI)进行脑扫描,利用SPM5软件对上述患者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使用XJVIEW toolbox 8.11版软件得出入选患者在上述两种运动状态下的脑激活区分布图,并对其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脑激活模式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入选患者患手在执行主动运动时其脑激活部位主要位于对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双侧小脑及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另外同侧SMC及PMC区也有轻度激活;激活脑区主要位于对侧大脑及小脑半球。患手执行被动运动时的脑激活部位主要位于双侧SMC、PMC区、双侧小脑、SMA区;激活脑区平均分布于两侧大脑及小脑半球。与患手主动运动比较,患手被动运动时的脑区激活范围较广泛,激活强度也较高。 结论患手执行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均可激活脑卒中患者运动相关脑区,提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均可促进其脑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4.
fMRI评价正常老年人腕关节被动运动下脑激活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正常老年人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脑区激活情况.方法 对30例正常的右利手老年受试者分别进行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的功能MR扫描,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 利手(右手)运动主要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后顶叶及同侧小脑;非利手运动时除激活上述脑区外,还激活了同侧运动感觉区和对侧小脑,且对侧运动前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和同侧小脑的激活体积明显大于利手腕关节运动.结论 被动运动依赖于大脑皮质和小脑等许多与运动相关的脑功能区的参与;与利手腕关节运动相比,非利手腕关节运动更依赖于对侧PMC、双侧SMA和同侧小脑等运动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健康成年人手部主动、被动对掌运动时的脑激活区的特点,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9名健康成年人参加实验。以右手主动及被动对掌运动作为刺激模式,采用区块设计,利用SPM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测量位于对侧感觉运动区及运动前区的脑激活区的中点,并统计各脑区出现激活的频数。 结果主动及被动手对掌运动时主要激活的脑区包括: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区、对侧运动前皮质(PMC)区、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小脑,其中对侧SMC区的激活频率最高;被动运动时所激活的对侧SMC和PMC区的几何中心较主动运动时偏后。主动和被动对掌运动均可引起运动相关脑区激活,两种运动模式所激活脑区在分布上无明显差别,但被动运动所激活的对侧SMC和PMC区几何中心较主动运动偏后。  相似文献   

6.
偏瘫康复治疗中不同拇指运动方式的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拇指运动方式在偏瘫康复治疗中的脑机制。方法:使用血氧水平依赖对比成像的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观察了右侧底核区出血致左侧偏瘫患者在进行主动、被动、阻力和交替拇指运动时的脑区激活状况,将健侧与患侧运动时激活的脑区进行比较。结果:主动运动时健侧仅激活了对侧初级运动区(M1)。患侧激活了对侧M1区、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同侧M1区、对侧小脑、底核区;被动运动时健侧激活了对侧M1区。患侧激活了对侧底核区、小脑;阻力运动时健侧激活了对侧M1区、同侧小脑、底核和M1区。患侧激活了对侧M1区、底核区及同侧感觉区、小脑;交替运动时双侧M1区不同程度被激活。结论:不同拇指运动方式各有其独特的康复作用。主动运动对于额叶高级皮质运动区的功能康复,是最好的方式,应尽早进行。被动运动方式对于相对低级的皮质下运动区(底核区、小脑),具有与主动运动相似的康复作用。阻力运动方式有助于皮质和皮质下运动区的全面功能康复。健、患侧交替运动时,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有“带领”作用,可以减低患侧肢体重新学习运动的难度,是有助于患侧功能康复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偏瘫康复治疗中不同拇指运动方式的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金真  张磊  曾亚伟  王彦  纽竹  张通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38-4239,T002
目的:探讨不同拇指运动方式在偏瘫康复治疗中的脑机制。方法:使用血氧水平依赖对比成像的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观察了右侧底核区出血致左侧偏瘫患者在进行主动、被动、阻力和交替拇指运动时的脑区激活状况,将健侧与患侧运动时激活的脑区进行比较。结果:主动运动时健侧仅激活了对侧初级运动区(M1)。患侧激活了对侧M1区、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同侧M1区、对侧小脑、底核区;被动运动时健侧激活了对侧M1区。患侧激活了对侧底核区、小脑;阻力运动时健侧激活了对侧M1区、同侧小脑、底核和M1区:患侧激活了对侧M1区、底核区及同侧感觉区、小脑;交替运动时双侧M1区不同程度被激活。结论:不同拇指运动方式各有其独特的康复作用。主动运动对于额叶高级皮质运动区的功能康复,是最好的方式,应尽早进行。被动运动方式对于相对低级的皮质下运动区(底核区、小脑),具有与主动运动相似的康复作用。阻力运动方式有助于皮质和皮质下运动区的全面功能康复。健、患侧交替运动时,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有“带领”作用,可以减低患侧肢体重新学习运动的难度.是有助于患侧功能康复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全脑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参与对指、握拳、被动运动的关键脑功能区.方法对10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右手(利手)或左手(非利手)的对指、握拳、被动运动进行全脑BOLD-fMRI扫描,记录激活体积、激活强度,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三种运动模式下,左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层(SMC)体积、强度大于右手运动(P<0.05).被动、时指运动激活对侧SMC体积、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对指运动激活对侧SMC体积大于握拳运动(P<0.05).被动运动激活对侧SMC强度大于握拳运动(P<0.05).对指与握拳运动激活对侧SMC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与手运动复杂程度有关,体积、强度等定量指标进一步证实利手、非利手激活脑功能区的不对称性.恒定的被动运动(五指依次被动曲伸)任务用于BOLD-fMRI研究具有实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被动单指运动任务在脑卒中急性期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被动单指运动任务,对2004年6月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的1名急性单侧皮质下梗死患者和1名正常右利手被试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分析比较正常被试与脑卒中患者被动单指运动的脑激活模式及其异同。结果:正常人被动单指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和辅助运动区。脑卒中患者健手运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结果基本同正常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患手被动单指运动,依赖双侧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和同侧后顶叶皮质等脑区的协同参与。结论:正常人双手被动运动和脑卒中患者健手被动运动的脑激活模式与主动运动相似,但患手被动运动则不一样。被动运动为脑卒中急性期运动恢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被动单指运动任务在脑卒中急性期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被动单指运动任务,对2004年6月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的1名急性单侧皮质下梗死患者和1名正常右利手被试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分析比较正常被试与脑卒中患者被动单指运动的脑激活模式及其异同。结果:正常人被动单指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和辅助运动区。脑卒中患者健手运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结果基本同正常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患手被动单指运动,依赖双侧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和同侧后顶叶皮质等脑区的协同参与。结论:正常人双手被动运动和脑卒中患者健手被动运动的脑激活模式与主动运动相似,但患手被动运动则不一样,被动运动为脑卒中急性期运动恢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neural network of active and passive hand movements. Method: Seven healthy aged people were checked, and acquire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on a 1.5T scanner. Active movement consisted of repetitive grasping and loosening of hand; passive movement involved the same movement performed by examiner. Both types of hand movements were assessed separately. These data were analysed by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Microsoft. Result: The main activated brain areas were the contralateral supplemental motor area, primary motor area, primary sensory area and the ipsilateral cerebellum when subjects gripped right hands actively and passively. The supplemental area was less active in passive hand movement than active hand movement. The activated brain areas were mainly within Brodmann area 4 during active hand movement; in the contrast, the voxels triggered by passive movement were mainly within Brodmann areas 3,1,2 area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eural networks of passive and active tasks spared some common areas, and the passive movement could be as effective as active movement to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limbs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in damage.  相似文献   

12.
卒中早期手指被动运动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及BOLD-fMRI技术观察卒中早期手指被动运动时大脑半球相关区域血氧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1.5 T MR成像系统对6名早期卒中患者进行BOLD-fMRI及扩散张量成像,采用手指被动屈伸运动作为fMRI的刺激任务.结果在锥体束中断时,卒中早期健手运动时激活双侧SMC区,患手运动可激活对侧半球后顶叶皮层及同侧SMC区;锥体束较完整时健手运动时激活对侧SMC区,患手运动激活双侧SMC区、双侧后顶叶皮层.结论卒中早期可能发生运动功能通路的重构,但锥体束不同损伤情况下运动功能恢复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DTI与fMRI联合应用将是监测和研究脑卒中后恢复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3.
Ankle dorsiflexion (ADF) is an integral component in gai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fine,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in healthy volunteers (n=12), the brain regions that are activated dur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S)-induced ADF movements, and compare this to the pattern of activation occurring during active and passive ADF. Concurrent electromyography (EMG)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tibialis anterior muscle activity so as to allow EMG-guided fMRI analysis to be performed. Patterns of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activation in response to active, passive and ES-induced ADF movement were identified. EMG-guided fMRI analysis was shown to improve detection and reduce inter-session variance for active and ES tasks.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number of voxels were activated during active and ES-induced ADF compared to passive ADF in contralateral primary motor (M1), primary sensory (SI), and secondary somatosensory (SII) areas, as well as in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 and cingulate motor areas (CMA); bilateral dorsal and ventral premotor areas and cerebellum VI. The contrast of active greater than ES-induced ADF showed increased activation in SMA, contralateral PMdr; bilateral PMvr,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CMA; and ipsilateral cerebellum IV. Active ADF generated greater activation in brain areas responsible for motor planning, execution and visuomotor co-ordination. ES-induced activation was greater in bilateral SII and insula than for active ADF, hypothesised to result from increased sensory integration, but also possibly due to a nociceptive component to ES.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三种模式手指运动时脑激活区域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简单动作 (反复连续的手指对指动作 )、随意动作 (抓物体 )和假想动作三种运动模式时 ,脑功能区域的活动机制。方法 利用功能磁共振 (fMRI)影像技术分别摄取 1 0例正常人的利手和非利手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双侧脑激活区域 ,再进行机制分析。结果 随意动作时 ,脑同侧激活区的数目多于简单动作 (P <0 .0 5) ,而对侧无明显差异。在简单动作和随意动作中 ,无论利手或非利手 ,主要的激活区为对侧的初级感觉运动皮质 (SM1 ) ,但非利手也可激活同侧少量的SM1。另外 ,脑双侧辅助运动区 (SMA)、前运动区 (PMA) ,对侧顶上小叶 ,同侧小脑也有明显激活 ;偶见基底节激活。假想动作时主要激活额上回、额中回、顶上小叶 ,另见少量扣带回、小脑、脑干、中央旁小叶、基底节处激活。结论 利手的简单动作支配主要在对侧脑SM1 ,而双侧的SM1参与了非利手的简单动作。随意动作属于复杂动作 ,参与动作的区域多于简单动作 ,且双侧SMA均参与 ,可能与双手协调、记忆动作模式的选择、动作顺序的执行有关。假想动作时主要由SMA、PMA支配。该机制对脑卒中的运动训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下简称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情况,并探讨脑卒中后脑功能重组特点及其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GEI.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急性期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行Bold—fMRI检查。fMRI检查以被动对指运动(以下简称运动)为刺激任务,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急性期患者fMRI结果的异同点,计算脑激活区体积和单侧化指数(LI),考察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话增多,健手运动的fMRI结果与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LI值也进一步确定,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统计学分析表明,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的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fMRI检查能客观地反映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改变,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提示f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脑肿瘤致偏瘫患者患侧运动区定位的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肿瘤致偏瘫患者患侧运动皮层进行定位研究。方法选择7例运动皮层区域肿瘤致偏瘫患者,采用组块设计的方法,分别行健侧手、患侧手、双手同时的三种静止与对指任务,在GESigna1.5T磁共振成像仪下行数据采集,SPM99进行数据后处理,结果采用单样本分析,另选9例临床症状轻或无的该区域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中每位病例不同任务下对比显示激活的PM区后方紧邻M1区。偏瘫患者组中仅有3例能完成含有患侧手的动作任务(42.9%),这3例患侧SMA、PM、M1区有激活。7例患者均完成了健侧手的动作任务,且有6例患侧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有激活(85.7%)。结论偏瘫患者健侧手复杂对指时能激活患侧的辅助运动区和运动前区的位置,并可以PM区推断主运动区的位置,这在患侧手不能完成动作任务而患侧脑区不能定位时起到了较好的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训练上肢对脑可塑性的可能作用。方法: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例,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lg-Meyer上肢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及患者屈伸腕关节时进行功能核磁共振扫描(fMRI)。结果:治疗6周后,10例患侧的上肢功能评定FTHUE-HK、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定变化明显提高(P0.05)。fMRI扫描示:患者健侧手运动脑功能激活区主要位于对侧初级运动皮质区(SMC)及同侧小脑,患者健手在康复训练后脑激活区增多,包括对侧SMC区及同侧小脑、部分边缘系统;患者治疗前患侧手运动激活区分布广泛,而对侧SMC激活减少,同侧SMC激活增多,另主要还见辅助运动区激活增多;治疗后可见双侧SMC及辅助运动区激活,对侧SMC激活较治疗前增多,另主要还见对侧顶上小叶激活增多。结论:计算机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诱发大脑皮质功能重塑是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