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26-1027
目的观察肝素加头孢呋辛钠封管治疗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置管方法。对照组给予肝素加庆大霉素封管治疗,观察组给予肝素加头孢呋辛钠封管治疗。比较两组抗感染治疗效果,导管平均置留时间及拔管比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61.5±12.5)d显著长于对照组(48.3±10.8)d,拔管比例(4%)显著低于对照组(20%)。结论采用肝素加头孢呋辛钠封管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抗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延长导管置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加肝素混合液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生素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用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降福医院血液透析室135例次留置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患者随机被分为A组(抗生素肝素组)和B组(肝素组).观察了抗生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加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置管感染的影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①抗生素肝素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仅1.60%,较肝素组11.1%明显降低,其中导管内感染0%,显著低于肝素组的8.33%。说明肝素加抗生素封管能明显降低导管内感染的发生率。②肝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混合液封管,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局部渗血或血肿和导管意外脱落的发生率与肝素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肝素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霉素封管不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肝素混合液)封管是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鸿志  肖红  彭秀兰  谭晚晴 《新医学》2008,39(4):236-237
目的:探讨加用头孢拉定封管对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方法:行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双腔管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头孢拉定加肝素钠封管组(A组)66例和单纯肝素钠封管组(B组)62例.以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或导管栓塞为观察终点,未出现感染者以3个月为观察终点.分别记录2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病原菌谱,比较2组的导管栓塞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比B组明显降低(11%比23%,P<0.05),B组8例(67%)发生革兰阳性球菌感染,A组仅2例发生革兰阳性球菌感染.A、B组的导管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0%和11%(P>0.05),2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加用头孢拉定封管能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而且不会增加导管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两种封管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封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4例股静脉置管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后再用肝素钠封管,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堵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堵管率为8.7%,对照组为22.6%,观察组休疗期发生Ⅱ级堵管1例,对照组8例,两组总堵管率和Ⅱ级堵管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肿瘤股静脉置管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联合肝素钠封管法可明显降低堵管率,延长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对血液透析行颈内静脉双腔导管患者短期凝血指标及导管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置管操作方法,观察组给予高浓度肝素钠封管,对照组给予低浓度肝素钠;比较两组使用肝素液封管后短期凝血指标、导管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高浓度肝素钠封管后30 min优于基础值(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血液透析行颈内静脉双腔导管患者高浓度肝素钠液封管,发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及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7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时间分为实验组(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385例和对照组(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3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比较两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皮肤感染、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前白蛋白(PA)]、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皮肤感染、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有助于优化监测目标管理,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案对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均给与常规导管维护,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在置管前后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包括风险评估、动态管理及易感因素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情况.结果 实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监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方案能降低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有效提高肿瘤患者化疗疗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颈内静脉置管采用5mg/ml肝素盐水封管。B组股静脉置管采用5mg/ml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内血栓、留置处渗血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A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30.0±5.6d,B组平均为29.0±3.8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4%,B组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诱导透析多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既降低血栓发生率,减少置管部位出血,又降低医疗费用,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2 100 U/ml肝素盐水封管液,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液,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凝血指标及导管内血栓、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28.0±5.2)d,对照组平均为(27.0±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凝血指标、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应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可降低血栓发生率,减少插管部位出血,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赵丽榕  廖穗丰 《当代护士》2013,(11):127-128
目的 探讨改良封管液在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使用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于透析结束后采用尿激酶10000U+氨苄西林钠1g +肝素50mg+NS,进行封管,对照组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采用纯肝素50mg+NS进行封管.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0 00%.对照组为8.89%(χ2=6.41,P〈0.05);实验组患者血栓的发生率0 00%,对照组为6.67%(χ2=4.31,P〈0.05),实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封管液不仅可以较好地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出现局部感染时应用碘伏湿敷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9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常规组(46例)和实验组(52例).常规组出现局部感染时,中心静脉导管继续采用常规维护法;实验组在常规维护的基础上采用碘伏湿敷法.观察2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CRBSI感染率为1.9%,常规组感染率为13.0%,实验组CRBSI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局部感染时采用碘伏湿敷,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自制聚维酮碘帽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入选湖北黄石市爱康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以0.5%肝素盐水封管+封管帽封盖导管出口,B组以0.4%庆大及0.5%肝素盐水封管+封管帽封盖导管出口,C组以0.5%肝素盐水封管+自制聚维酮碘帽封盖导管出口.随访1年观察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3组实验前相关指标及导管感染患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组患者平均年龄最高、血红蛋白最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5、0.001.实验6月时,3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共13例(19.1%),B、C组与A组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26,有统计学意义.12月时,A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3例,B组6例,C组2例,χ^2=7.510,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216,P=0.007. 结论 聚维酮碘局部应用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管内感染,从而延长导管寿命.  相似文献   

14.
朱亚  王芳  葛学娣  黄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0):1524-1526,1536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两种置管途径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特点,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12月,将1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组83例和CVC组82例,PICC组实施经肘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组实施经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所需时间、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患者的自觉舒适度、与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等。结果 CVC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PICC组(P〈0.05),PICC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P〈0.05);发生与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低于CV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PICC组显著低于CVC组(P〈0.05);患者自觉舒适度PICC组显著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是CHF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途径,CVC是CHF患者应急抢救的有效通道。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 are a major cause of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theters modified with miconazole and rifampicin that constantly and slowly releas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are assumed to be beneficial in reducing rates of colonization an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DESIGN AND SETTING: Prospective controlled non-blind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 two German university hospitals. PATIENTS: 223 adult inpatients with CVC between October 2000 and February 2002.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PACHE II score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were comparable. INTERVENTION: Randomization to receive either a miconazole and rifampicin modified catheter (n=118) or a standard triple-lumen CVC (n=105). MEASUREMENTS, DEFINITIONS: Microbiological evaluation was done after CVC removal. A catheter was considered colonized if growth of > or =15 cfu was found by semi-quantitative roll-plate technique from a proximal or distal catheter segment. A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RI) was defined as a colonized catheter with local signs of inflammation. A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was defined as a colonized catheter with isolation of the same organism from the patient's blood with accompanying clinical signs of infection. RESULTS: A colonization of CVC was observed in six patients (5.1%) with a modified catheter and 38 patients (36.2%) with a standard catheter (P < 0.001). Five patients in the modified group (4.2%) and 18 in the standard group (17.1%) developed CRI (P=0.002). One assumed CR-BSI was detected in the standard group, with none in the modified group. No adverse effects related to the modified catheters and no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CVC supersaturated with miconazole and rifampicin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ower risk for catheter colonization an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compared to standard cathete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采用抗结核药物及退热、对症治疗。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胸水定位后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选择最大、最深积液区进行置管),置管后间断排放或负压抽吸胸腔积液(抽液量800~1 500 mL.次-1)。在每次放液结束后,试验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尿激酶25万U配制成混合药液共20 mL,其中15 mL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胸腔,5 mL用来封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肝素钠2 500 U配制成混合药液共20 mL,其中15 mL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胸腔,5 mL用来封管。2组疗程为7~14 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胸腔积液包裹、导管堵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较彻底,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小组活动在预防重症监护患者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1月~12月在重症监护室开展医护合作小组活动,随机抽查100例(A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监测导管使用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并与2010年同期100例(B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组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通气导管、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81.13%、42、71%、60.60%,均低于B组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通气导管、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82.95%、56.41%、81.28%,除中心静脉导管外,呼吸机通气导管与导尿管使用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通气导管、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0.52‰、3.97‰、3.48‰,均低于B组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通气导管、导尿管感染率分别为1.96‰、7.94‰、6.0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医护合作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各项措施执行力,降低各种导管使用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前(2011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后(2012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3例患者设为集束组。比较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前后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及时间,置管情况。结果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8.31‰下降至1.6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BSI发生时间由(7.47±2.44)d延长至(13.75±1.92)d,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9.78%上升至71.50%,股静脉置管率从45.70%下降至18.6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入中长导管对急诊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5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开展超声引导中长导管(MC)置入技术分为MC组(n=278)和对照组(n=251),MC组应用超声引导置入MC作为早期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序贯方法,对照组采用留置针作为CVC拔除后的静脉序贯治疗方法。统计CVC、MC、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两组CVC使用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的CVC留置时间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CVC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CRBSI和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C组CV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 d vs.13 d,P=0.000),CVC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83%vs.80.45%,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困难静脉、ICU住院时间延长、置管部位和未开展超声引导MC置入均是CVC留置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MC组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71‰vs.3.802‰,P=0.038),两组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结论开展超声引导置入MC可缩短CVC留置时间,减少CVC使用率,降低CRBSI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腹水引流治疗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合并张力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中心2009年1月-2011年6月、2004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中重度OHSS合并张力性腹水患者分别作为置管组(n=10)、对照组(n=15)。置管组采用CVC腹腔留置引流腹水,对照组采用传统多次腹腔穿刺引流腹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置管组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腹水后患者腹胀明显缓解,腹围、体重、红细胞压积、尿比重均明显下降,24h尿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治疗5d患者腹围明显减小、腹水引流量及总引流次数增多、病程有所缩短,且置管组无特殊并发症。结论采用CVC腹腔留置引流治疗中重度OHSS合并张力性腹水患者效果良好,且方便、安全、经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