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oNT/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钠通道Nav1.3和功能性钠电流的影响。 方法 建立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根据注射溶液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注射组(注射生理盐水)和BoNT/A注射组(注射BoNT/A),每组9只;另取9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分支,但不做神经结扎手术。术后第5天在一侧足底皮下注射BoNT/A(7 U/kg和15 U/kg)或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大鼠机械撤足阈值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观察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BoNT/A对各组大鼠DRG神经元中Nav1.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电生理膜片钳检测BoNT/A对各组大鼠功能性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的影响。 结果 足底皮下注射BoNT/A可显著升高外周神经损伤后下降的机械触痛阈(P<0.001),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术后DRG神经元中Nav1.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01),BoNT/A干预后第7天和第14天的Nav1.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oNT/A可降低SNI术后增大的TTX-S钠电流(P<0.05)。 结论 BoNT/A可调控Nav1.3钠通道蛋白表达,影响功能性TTX-S钠电流,发挥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特征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以单侧L5和L6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经元兴奋的基强度降低,动作电位爆发阈值下降,小直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宽,自发放电的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结论: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这可能是引起动物神经病理性痛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根神经节钠通道与疼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疼痛是周围神经、组织损伤或炎性刺激所诱导的周围神经性病变的一种主要症状。最近一些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钠通道表达及位置的改变与某些病理性疼痛有关,钠通道基因表达的可塑性及电生理的改变导致DRG细胞呈高兴奋性、产生自发动作电位及异常高频电活性,DRG钠通道在疼痛的病理生理中起做重要的作用。通过选择性地影响伤害性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及阻滞特异性钠通道可缓解神经性及炎性疼痛,有希望成为疼痛治疗的又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探讨外周敏化在骨癌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雌性SD大鼠,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4×104,4 μl)的方法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术后14天用y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同侧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TW)以检测造模是否成功.对照组分别注射等体积的热杀死癌细胞(HK组)或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造模后14天,在急性分离的小直径DRG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骨癌痛及其对照组大鼠DRG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电流阈值(current threshold,CT)以及恒定去极化电流(300pA,1 s)诱发动作电位爆发的个数,观察骨癌痛大鼠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结果:建立模型后14天,与对照组相比,(1)骨癌大鼠同侧后爪的50%PWT分别由HK组、PBS组和空白对照组(Na(l)ve组)的13.75±0.64 g、13.30±0.64 g和15.10±0.01 g降低到4.43±0.42 g,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n=7~10),表明MRMT-1癌细胞接种大鼠具有明显的机械性痛敏行为;(2)在骨癌痛大鼠的小直径DRG神经元中,低(LT)、中(MT)兴奋阈值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RMP)绝对值和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电流阈值(CT)均明显降低(P<0.05,P<0.001),相同去极化强度刺激下动作电位爆发的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P<0.001),而以上记录指标在高兴奋阈值(HT)的神经元则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骨癌痛大鼠伤害性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显著升高,这种小直径DRG神经元超兴奋性(hyperexcitability)的变化可能是引起骨癌痛大鼠外周敏化(peripheral sensitization)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根神经节钠通道与疼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慢性疼痛是周围神经、组织损伤或炎性刺激所诱导的周围神经性病变的一种主要症状。最近一些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钠通道表达及位置的改变与某些病理性疼痛有关,钠通道基因表达的可塑性及电生理的改变导致DRG细胞呈高兴奋性、产生自发动作电位及异常高频电活性,DRG钠通道在疼痛的病理生理中起做重要的作用。通过选择性地影响伤害性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及阻滞特异性钠通道可缓解神经性及炎性疼痛,有希望成为疼痛治疗的又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腰5脊神经结扎(L5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痛大鼠腰4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超极化激活电流(Ih)及其通道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发生的可塑性变化。方法:以单侧L5SNL制备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背根神经节神经元Ih的表达和激活特性。结果:L5SNL之后,腰4 DRG神经元Ih的电流密度降低,单位电导下降,而翻转电位及电压依赖特性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结论:腰4DRG神经元Ih的这些变化可能贡献于L5SNL大鼠的神经病理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骨癌痛大鼠为例,探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慢性痛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分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对照组和骨癌痛组大鼠小直径DR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及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的电流,分析大鼠小直径DRG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记录到骨癌痛大鼠的小直径DRG神经元静息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爆发动作电位的阈值降低、TRPV1通道的电流幅度增大。结论: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有效而直观的记录到单个神经元动作电位和电流的变化,并由此对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慢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Nav1.3是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之一,由SCN3A基因编码,对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敏感。Nav1.3通道电流具有快速激活、快速失活和快速由失活状态恢复维持高频放电的特征,可在慢斜坡去极化期间被激活并产生持续钠电流,放大神经元兴奋性,在神经电信号的产生及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Nav1.3的错义突变与部分神经损伤引起的电流变化具有共性,通过多种方式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参与并调控痛觉过敏的发生。本文对Nav1.3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机制进行综述,探讨神经部位Nav1.3的表达变化与痛敏表型之间的关系、各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调控Nav1.3的上下游信号及不同病理性疼痛变化差异的比较等,分析Nav1.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Nav1.3成为镇痛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阐明相关机制。方法:30只健康成年雄性野生型CD1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坐骨神经结扎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和治疗组(CCI+SCS),每组10只。通过行为学观察SCS对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缓解情况,以及对小鼠运动功能影响程度;采用电生理方法记录各组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中小神经元的兴奋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DRG内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I组小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明显降低(P <0.05)。治疗组与CCI造模组比较,SCS可提高小鼠的机械痛和热痛阈值。同时,各组转棒实验评分无差异。电生理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提示外周神经损伤后,同侧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同时DRG内TNF-α的释放增加,治疗组与CCI组比较,SCS可以明显抑制DRG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P <0.05)和DRG内TNF-α的释放增加(P <0.05)。结论:SCS通过抑制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DRG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从而有效地减缓小鼠CCI导致的机械感觉过敏和热痛敏,并可减少CCI小鼠DRG中TNF-α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神经损伤诱导了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神经元基因转录发生变化,这可能会造成神经性疼痛的发生,而DNA的甲基化能够抑制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发现:外周神经损伤通过活化八聚体转录因子1可以增加DRG神经元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3a的表达。如果阻断这种改变可以阻止电压依赖性钾离子(Kv)通道亚单位Kcna2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发生,进而抑制神经损伤诱发的DRG中的Kcna2表达降低,从而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反,即使没有神经损伤,在DRG中上调DNMT3a的表达,也可以降低Kcna2的表达,减少Kv电流,增加了DRG神经元兴奋性并导致脊髓中枢敏化,诱发动物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这些发现表明在DRG神经元中甲基转移酶DNMT3a可能通过抑制Kcna2的表达,从而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康复疗养对于高原官兵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刚下4,000 m以上高原赴临潼疗养院的31名高原官兵分为疗养+高压氧疗组和正常疗养组,分别于入院时、疗养15 d,疗养30 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原官兵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随着疗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疗养+高压氧疗组和正常疗养组疗养30 d、15 d较入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高压氧疗组较正常疗养组效果好。结论刚下高原官兵通过康复疗养,血液黏度显著降低,对提高高原守防部队官兵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增强部队连续作战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胡桂梅 《护理研究》2005,19(12):1110-1110
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 ,其消毒灭菌效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因此 ,做好消毒灭菌的监测管理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尤为重要[1] 。1 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供应室是给临床、医技科室提供无菌医疗器材的单位 ,所供应的各种医疗用品直接用于病人 ,必须达到无菌、无热源的标准。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员性参与全流程控制质量的观念 ,发挥内在监控作用 ,使供应的每件医疗用品达到指定的标准。2 实施全方位质量监测  按照供应室质量标准化要求 ,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护士职责、各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59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60%,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87.2%,总有效率78.0%。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下降。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mg/d为宜。  相似文献   

17.
18.
19.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磁共振检查在监测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的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等为早期显示病灶和判断病理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凤  徐建萍 《护理研究》2003,17(18):1113-1113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 ,实习生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为了增强教学意识 ,提高带教老师的讲学能力 ,扩大各临床专业之间的交流 ,我院举办了首届护理教学观摩竞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对象  经过全院带教老师考核合格 ,有带教资格的注册带教老师 ,为参赛对象。2 方法2 .1 制定护理观摩教学竞赛活动方案2 .1.1 选手的选拔 在全院 2 94名注册带教老师中 ,首先以科室为单位 ,进行第一轮的选拔赛 ,注册带教老师在 15名以下的科室选送 1名 ,15名以上的科室选送 2名 ,在规定时间内将名单及讲课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