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热振并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玉洁  赵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882-2882
采用磁热振、颈牵引复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治疗前后观察患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结果所有患眩晕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椎-基底动脉供血有改善。表明磁热振、颈牵引复合疗法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微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 个疗程后利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两组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以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颈椎牵引能加快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急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60例给以针刺风池、天柱两穴,每天1次,共6次.对照组给以静脉应用尼莫地平等药物,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和TCD检查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治疗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的总有效率为针刺1次后93%,6次后98%,并能显著增加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在急性期给与第1次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尼莫地平药物治疗(P<0.05).结论 针刺风池、天柱两穴对急性期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压迫刺激椎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循环障碍和颅内供血不足所导致.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可采用刺络拔罐[1],也可采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改善症状[2].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大部分为对症治疗,本院在改善血供情况下结合角度牵引、理疗等综合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通过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观察56例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椎动脉血流流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减轻,颈椎活动时无明显不适,椎基底动脉血流较前加快,血液流变学较前好转。结论: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6.
王鹏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6):1138-1140
目的:探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松筋、整骨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松筋、整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功能,改变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症候群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机械压迫及交感神经刺激,体液因子、血管病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针刺颈椎夹脊穴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并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笔者从1998年采用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患者262例,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是门诊上较为常见病之一.该病由颈椎骨质退变增生发生在钩突关节处,或椎体不稳致使钩椎关节松动,使横突孔出现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扭曲与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为眩晕为主的临床症状,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  相似文献   

9.
颈椎牵引辅以耳穴及头颈部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邱平1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该型颈椎病的患者常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耳鸣、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对于该型颈椎病的治疗,目前...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一般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从观察病人中发现,在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并不患有颈椎病,仅为单纯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其症状即可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76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采取颈椎牵引、按摩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鸡血藤、川断、白芍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治疗10~5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1%,对照组有效率4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牵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1]。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颈椎肥大刺激椎动脉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管径变小,供血减少,而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门诊120例此类病人进行温热磁振治疗仪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对象与方法有眩晕、突发性昏厥,疑有颈椎病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并经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证实有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120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男44例,女76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方法:应用日本HM-ZSC-A温热磁振治疗仪1将电磁板置于颈椎部;2将电源打开,温度调50℃治疗20min/d,2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推拿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的应用,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推拿治疗主要有4种手法,软组织松解手法,穴位刺激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手法配合其他疗法,这些方法能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从而恢复颈椎功能,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门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47-8047,8073
为探讨推拿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的应用,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推拿治疗主要有4种手法,软组织松解手法,穴位刺激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手法配合其他疗法,这些方法能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从而恢复颈椎功能,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结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气虚痰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给予益气聪明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主要体征及TCD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效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压迫和刺激,导致椎基体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椎动脉负责大脑的颞叶、枕叶、丘脑、间脑、脑干、小脑、脊髓上部以及内耳的血液供应,如果供血不足,就会出现诸多症状,病情也比较复杂.内耳的血液主要由基底动脉的内听支供给,一旦缺血,就会出现内耳症状:眩晕、耳鸣和耳聋.近年来人们发现颈性眩晕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利用疗养院特点采用非药物疗法对22例颈性眩晕的老年疗养员进行综合治疗,旨在研究非药物疗法在颈性眩晕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汉辉  郑素芬  曾荣  何小玲 《临床荟萃》2004,19(16):919-920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综合征,即椎基底动脉压迫综合征。压迫通过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尤其在颈部转动或过伸时压迫更为明显。常规治疗是病因及对症:手法复位,牵引等理疗,配合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具有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法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P<0.05),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均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经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明显降低(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减轻或消失。结论:旋转复位手法潜伏着导致椎基底动脉急剧供血不足或损伤椎动脉的危险。但如果选用得当,手法正确娴熟,不但能避免损伤和意外,而且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9.
八珍汤加味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软组织损伤致颈椎失稳,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上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