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防止风险的发生。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1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实施护理风险护理前收治的1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表扬的发生情况及满意度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表扬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实践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和投诉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从总体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护理风险事件因素与相应管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ICU发生的73例护理缺陷情况,找出ICU常见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与高危环节,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预防风险的能力,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护理期间相关时间指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到达急诊输液室后等待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输液室实施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减少输液不良事件,避免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风险管理实施后(2011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社区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162例设为观察组,同时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我社区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162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为其提供更加安全有序的服务,大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科重症学病房实施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1 月在我院儿科 重症学监护病房工作的 30 名护理人员与就诊的 10 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全部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并 对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调查的回答率、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以及家属对 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调查的积极性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 对患儿的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促进患儿机体发育(P<0.05)。实施过后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 结论 基于单 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儿科重症学病房患儿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月至12月和2020年1月至12月两个时期,我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个时期肿瘤科的护理质量,统计两个时期内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1+3”模式在肿瘤科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肿瘤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门诊部收治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措施,具体实施方式为:总结医院门诊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种类,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识别以及评估,并以此作为根据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便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更好地规避以及解决风险。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风险管理前相比,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当中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对于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有显著效果,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227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50例患儿为实验组,根据对照组患儿出现的相关护理风险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并对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及家属的焦虑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现的护理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SDS及SA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儿科护理风险的发生,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并评价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护理风险意识实施后2012年4~6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作为风险管理组。分别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风险管理组患者投诉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规范性、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性、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风险管理组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实施风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和投诉的发生率,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管理模式(FMEA)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6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月~12月),各58例。实施前行常规护理。实施后应用追踪方法联合FMEA管理模式,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血糖控制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护理风险优先指数(RPN)分值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实施后血糖控制良好率、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胰岛素泵护理质量指标RPN评分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追踪方法联合FMEA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病区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收治的2 57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2010年6~12月收治的2 63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控、患者满意度、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控、产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间来我科室就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儿。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运用风险管理模式,为研究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二组发生不良护理事故的情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期间,研究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2.0%;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P<0.0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保障患儿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护理部与信息部共同开发护理不良事件网络分享平台, 并应用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 比较实施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普外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护理质量及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学习主动性、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记忆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及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危重护理、环境护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普外科标本采集错误、术中压疮、用药途径错误、导管护理不良、术中低体温、输液外渗、文书记录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 而实施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可提高普外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 从而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5月门诊输液患儿720例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70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NICU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我院NICU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收治的26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6~12月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25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风险事件的发生、NICU的护理质控分数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风险事件发生、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控分数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NICU病房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且减少发生风险事件,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获得更多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能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预防体系,从而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值得NICU病房广泛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到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有效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住院未实施精细化管理的11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差别。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8.3%及89.8%,投诉率分别为5.0%和12.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科病房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措施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收住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护理风险意识实施前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住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状况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事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护理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和消毒隔离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风险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在该病的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技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 5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 4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毕业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某医院外科任职的32名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新毕业护士作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某医院外科任职的32名接受常规培训的新毕业护士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新护士"知-信-行"(KAP)问卷得分、护理风险和投诉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后新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态度和行动得分均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均P0.05),风险和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风险管理前(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新毕业护士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