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基因治疗现状及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highwire1997-01/2006-06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的文献,检索词“gene therapy,rheumatoid arthritis,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ecepto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7篇相关文献,其中30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37篇,其中21篇系重复同一研究,16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类风湿关节炎的基因疗法作为生物治疗的一种新趋势,在很短时间内从理论和实验室取得成功,为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主要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转移载体、转移途径选择、基因表达调控以及临床应用前景等进行分析。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因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其临床应用的价值,但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HBV S基因与HCV 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和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 S基因与HCV 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 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 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 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 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 C基因与HBV 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相似文献   

3.
基因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疫苗又称为DNA疫苗或核酸疫苗,是指将编码某一特定蛋白质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出来,并与一载体相连接而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它将有望成为继病原体疫苗、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将基因疫苗直接接种机体后,即可在被接种者体内表达出该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内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其主要优势在于可诱导出传统疫苗所不能激活的特异性免疫杀伤细胞(CTL),激活的CTL可交叉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因而有利于克服一般疫苗的规避突变现象,如研制出一种能同时编码表达多个抗原蛋白的基因疫苗,即有可能实现对多种传染性疾病及相关癌症的…  相似文献   

4.
基因转移     
一、β—珠蛋白基因的调控(Grosveld F) 人β—珠蛋白基因家族包含五个功能基因。这些基因的排列顺序与其发育中的表达次序相同,即:5′-ε-γG-γA-δ—β—3′,总长度超过55kb。胚胎ε—珠蛋白基因在造血组织的卵黄囊激活,γ—珠蛋白基因则在胎儿期的肝内激活,而δ—和β—珠蛋白基因在成人骨髓里激活(Collins和Weissman,1984年)。每一基因含有几个与组织和发育阶段相应的特异调控区。而整个座位则被叫做座位控制区  相似文献   

5.
6.
KIR基因与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后,供体细胞所拥有的强大而持久的免疫治疗功效已越来越为人所熟知。本文对2001—2003年具有代表性的关于识别肿瘤靶细胞的KIR和其他NK细胞受体,以及在亲缘移植和无血缘移植时供受者对的KIR多态性的最新文献予以综述。异源反应性NK细胞活性是T细胞异源反应活性以外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白血病活性(GVL)的自然免疫现象。KIR基因以及配体的研究结果揭示了NK细胞自我识别和攻击靶细胞对于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CT)预后的有利影响。NK细胞通过特异性杀伤宿主抗原呈递细胞(APC),促进残存宿主细胞的清除以及识别和攻击宿主白血病细胞(GVL作用)以达到降低GVHD发生率和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之目的。开展NK细胞异源反应活性细胞的诱导、鉴定及分选技术,研发及采用可应用于临床治疗的NK细胞抑制型受体阻滞剂,上调或加强异源反应性NK细胞活性均有可能显著提高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进一步研究KIR抑制型受体的调控将有助于今后癌症免疫治疗新战略及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单基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种类、分型繁多,常规诊断难以确诊,而基因诊断技术在遗传病特别是单基因病的确诊、分型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基因诊断技术进展迅猛,各种检测方法层出不穷.本文重点围绕基因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诊断和预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转移相关基因与转移抑制基因王丹,卞志远赵炬才审校转移是指具有侵袭能力的肿瘤细胞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存活在血管内并沿管道运行,粘附在毛细血管壁,游出毛细血管腔,在远处适宜的组织中分裂繁殖形成肿瘤的过程。它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肿瘤转移需要细胞运动,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因转染效率低下一直是限制基因研究与基因治疗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笔者将生物技术和超声技术有机结合,提出一种基因转染新方法即声化学基因转染或声化学内在化,为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放疗后肿瘤未控、复发、远处转移及正常组织放射损伤仍是面临的难题。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已为肿瘤的放射治疗从分子水平解释和加以认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放射治疗技术渗入到基因治疗中去,也为肿瘤基因治疗带来新的活力和前景。因此,有机地将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结合起来的基因—放射治疗(gene-radiotherapy)是今后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徐冬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61-3263
1992年Joliot在肾母细胞瘤725中发现了高水平表达的约20000 bp RNA,随后分离得到其cDNA,以这种cDNA为探针研究发现这种基因高度表达于所有的禽白血病病毒诱导的肾母细胞瘤中,遂将其命名为肾母细胞瘤过度  相似文献   

13.
基因放大技术又称之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指用简单的试管反应的方法,在体外合成某一基因特异的DNA片段成百万个拷贝,然后再进行分析。为了大量扩增这个DNA片段,需先合成与这一段DNA两端互补的一小段寡核苷酸,长度约10—20个核苷酸,作为合成新DNA的引物。在反应液中,将基因DNA加热,变性,解链。退火时,引物与此DNA两条链按互补顺序配对。加  相似文献   

14.
在《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与遗传病概况》一讲中,对基因已作了初步的介绍。基因是指存在于细胞内有自体繁殖能力的遗传单位,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就是具有特定的核苷酸顺序的DNA区段。突变是指基因的结构改变,也可以说是细胞内DNA分子链上某一段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分子结构的变化,由此可引起形态上或/和生理上可遗  相似文献   

15.
开展并完善单基因遗传病植入前基因分析对杜绝患儿出生、减少流产带来的伦理学争议和孕妇所面临的身心创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植入前单细胞基因分析技术和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四例异基因骨髓移植存活基因的检测王君霞兰炯采黄志光众所周知,骨髓移植已成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骨髓衰竭的有效方法。其中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因具有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复发率低等特点而受到高度重视。判断移植是否成功的实验室指标十分重要。我们...  相似文献   

17.
开展并完善单基因遗传病植入前基因分析对杜绝患儿出生、减少流产带来的伦理学争议和孕妇所面临的身心创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植入前单细胞基因分析技术和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死因 ,在我国 ,心脏疾患是死因的第二位 ,如加上第三位死因脑血管病 ,国人因动脉硬化而死的比率高达 1/ 3。几十年来 ,学术界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心脑血管病 ,取得了许多进展 ,这些成果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期刊登了 6篇专稿 ,反映了当今心脑血管病基础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冠心病、脑血管病本质都是动脉硬化 ,搞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无论对于预防、诊断、治疗都有重大价值。在所有的危险因子中当前最受重视的是胆固醇升高、血凝异常和血管炎性反应。本期关于胆固醇转运蛋白的研究就涉及到胆固…  相似文献   

19.
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及其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德国埃森大学医院药理学研究所宣布,该所与雷根堡大学医院合作研究证实,确实存在一种控制人体血压的基因,该基因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