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体骨转移:MRI与核素骨扫描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MRI与核素骨扫描在椎体骨转移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60例(其中肺癌30例、前列腺癌15例、乳腺癌15例)疑椎体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行全身核素骨扫描和脊柱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骨转移显示情况。结果 经病理或随访确诊为椎骨转移瘤50例。以受累椎体个数为统计单位,在脊柱范围内,共150个椎体确诊为转移;MRI诊断正确145个病灶,假阴性5个,无假阳性,其诊断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100%;核素骨扫描诊断正确123个病灶,假阴性27个,假阳性7个,敏感性为82.0%,特异性84.6%。结论 在显示骨转移瘤方面,MRI较核素骨扫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核素骨显像与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病理证实其原发病灶为恶性肿瘤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行骨显像与MRI检查,将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4部分,以椎体数为单位,比较两种方法对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骨显像与MRI阳性病例检出率分别为94.6%(53/56)和91.1%(51/56)(P>0.05),阳性病灶数检出率为24.1%(338/1400)和22.1%(309/1400)(P<0.01),骨显像优于MRI,尤在胸腰椎明显,两者阳性病灶相符率为94.1%(1317/1400),有比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骨显像较MRI能更敏感地检出脊柱转移瘤,可作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的骨转移:MRI 与核素骨扫描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比较分析MRI与核素骨扫描(BS)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方法 71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在治疗前分别行核素骨扫描和盆腔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盆腔范围内骨转移显示情况。结果 71例前列腺癌患者,以盆腔范围为观察目标,确诊为骨转移瘤者19例。MRI正确诊断18例,假阴性1例,无假阳性,其诊断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100%,正确诊断率为986%;核素骨扫描正确诊断17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8例,其诊断敏感性为895%,特异性846%,正确诊断率859%。以病灶为统计单位,在盆腔范围内,共92个病灶确诊为转移;MRI诊断正确91个病灶,假阴性1个;核素骨扫描诊断正确66个病灶,假阴性26个,假阳性18个。敏感性MRI为989%,而核素骨扫描为717%。结论 在显示骨转移瘤方面,MRI较核素骨扫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但受扫描范围限制。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共10例。年龄43-85岁,平均74.7岁,对其X线,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估季X线平片检查,2例做了CT和MRI检查,3例做了骨核素扫描。结果 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中,先发现骨转移,然后查出原发病灶者8例,先发现原发病灶,然后查出骨转移者2例。其中成骨型转移8例。混合型2例。结论 前列腺癌属于亲骨性肿瘤,极易发生骨转移,成骨型多见。临床上以发病年龄较大,多数先发现转移病灶,后发现原发病灶为特点,影像特点;以骨盆和脊柱为主的向心性转移多见。X线,CT,MRI,核素扫描相结合对于发现和诊断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核素骨显像与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乳腺癌患者7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发生骨转移39例,未发生骨转移32例,均行核素骨显像、WB-DWI检测,比较核素骨显像、WB-DWI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乳腺癌骨转移结果。结果:经卡方检验可知,核素骨显像、WB-DWI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乳腺癌骨转移阳性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行核素骨显像与WB-DWI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检查对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光山县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58例,先行X线检查,再行MSCT扫描,观察2种检查方式的周围型肺癌阳性检出率、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及MSCT下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结果与X线检查比较,MSCT周围型肺癌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漏诊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检查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1.38%(53/58)、93.10%(54/58)、13.79%(8/58),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63.79%(37/58)、68.97%(40/58)、0.00%(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1,χ^2=10.994,χ^2=6.579;P<0.001,P<0.001,P=0.010);MSCT下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病灶平均直径为(1.96±0.57)cm,可见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洞征等多种征象。结论MSCT可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阳性检出率,准确判断TNM分期,并可显示病灶征象及其周边形态特征,有助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总体分布特征。方法病理学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4例、乳腺癌患者360例以及肺癌患者460例,均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比较三种肿瘤的各骨骼的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的差异。结果 (1)前列腺癌的骨转移率(70.8%,102/144例)高于乳腺癌的骨转移率(41.7%,150/360例;χ2=35.8,P=0.000)和肺癌的骨转移率(56.1%,258/460例;χ2=10.2,P=0.001)。(2)前列腺癌的盆腔骨骼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为28.6%(572/2000个),明显高于乳腺癌盆腔骨骼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19.8%,262/1324个;χ2=33.6,P=0.000)和肺癌盆腔骨骼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21.8%,496/2279个;χ2=26.5,P=0.000)。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的脊椎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2,υ=2,P=0.759)。(3)三种肿瘤患者的颈椎、胸椎、腰椎、骶尾骨、锁骨、肱骨、股骨和四肢骨中远端的骨转移病灶分布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列腺癌的髂骨、坐骨、耻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相对较大(P<0.05),乳腺癌的胸骨、颅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相对较大(P<0.05),肺癌的肋骨、肩胛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相对较大(P<0.05)。结论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总体分布既有共同的特点,又呈现不同的特征,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骨转移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T与MRI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M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MCI患者,均先行CT检查,之后行MRI检查。评价MRI与CT对本组120例MCI患者的检出率、不同梗死时间的检出率、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检查时间及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在发病时间24 h、24~72 h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顶叶、额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部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的检查时间显著长于CT(P0.05),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检出情况显著优于CT(P0.05)。结论 CT与MRI均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对MCI而言,MRI较CT的检出率更为理想,特别对于早期梗死病灶、不同梗死部位、病灶大小及数量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76-2277
比较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检出率,梗死病灶位置,病灶检出时间,检查时间和病灶大小。MRI对梗死时间24h和24~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两组对梗死时间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和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脑干、额叶、颞叶、顶叶和小脑位置的病死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时间显著长于MRI检查(P0.05),检查时间显著短于MRI检查(P0.05),检出病灶显著大于MRI检查(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MRI与CT检查在评估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发现脑梗死病灶数量、部位、大小、病灶检出时间及发病至检查时间,并对比两种方式检查不同梗死时间检出率、总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及是否血管性痴呆患者梗死检出率。结果: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梗死时间24h、24~72h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时间、发病至检查时间较短,发现脑梗死平均病灶较小,病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小脑、基底节区及脑干梗死病灶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非血管性痴呆患者梗死检出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诊断,MRI检查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优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42-143
分析颅脑CT与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颅脑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不同脑梗死时间检出率、不同检查指标水平及病灶检出部位。发病24h及48h,MRI检出率高于CT,差异显著(P0.05),48h时,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出病灶数量大于CT,病灶大小检出能力强于CT,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额叶、颞叶、顶叶及小脑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脑室旁及基底节区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颅脑CT与M RI均可检测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组织,MRI与CT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查时可及时发现微小病灶,但其检查费用高于CT检查;因此,在检查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梗死情况选择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86-2287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检查对脊柱损伤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诊治的脊柱损伤患者86例,均行MRI、CT检查。观察2种检查方式对脊柱损伤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 86例脊柱损伤患者中,CT、MRI均可检出椎旁软组织肿胀、韧带损伤、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碎骨片、骨折椎体等脊柱损伤不同征象,且MRI对脊髓、韧带、神经根、软组织等损伤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可对不同征象脊柱损伤进行有效检测,相比CT扫描,MRI检查可显著提高脊柱损伤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13-3615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与CT影像检查,观察MRI与CT影像检查诊断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且发生脑梗死<24h和24~72h时,MRI对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灶数多于CT,MRI检出病灶小于CT,MRI检查时间稍长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更加准确,病变检出率更高,尤其在在早期、较小病灶的诊断中具有优势,可有效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探讨低场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作者对7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桂转移瘤的低场强MRI资料进行了研究,并与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脊柱转移瘤在低场强MRI上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椎体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盘嵌入征、多累及椎弓、椎旁软组织肿块。本研究提示:低场强MRI比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能更敏感地检出脊柱转移病灶,并能对转移灶的分布、数目、大小以及是否侵犯邻近组织作出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CT与MRI检查脊柱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符合本研究标准的71例脊柱外伤患者展开研究,71例患者均给予CT以及MRI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并分析诊断价值。结果:CT与MRI检查相比较,CT检出脊柱损伤64例,检出率为90.14%,MRI检出70例,检出率为98.59%,MRI对于椎旁软组织损伤、韧带拉伤、神经根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弯曲改变、脊椎骨折等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CT与MRI检查脊柱外伤均具有一定价值,但是MRI的检出率更高,可更加准确的定位脊柱外伤空间,并良好显示脊柱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对5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MSCT、MRI检查,比较肿瘤残留或复发情况、肿瘤包膜情况。结果以DSA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为对照,52例患者78个病灶,术后DSA扫描有肿瘤残余或复发54个病灶,无肿瘤残余或复发24个病灶;MSCT扫描有肿瘤残余或复发40个病灶,无肿瘤残余或复发38个病灶。DSA与MSCT有无肿瘤残余或复发的显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2,P0.05);MRI扫描有肿瘤残余或复发51个病灶,无肿瘤残余或复发27个病灶。DSA与MRI有无肿瘤残余或复发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MRI判断病灶的准确性为94.87%,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100%;MSCT判断病灶的准确性为82.05%,敏感性为74.07%,特异性为100%。两组敏感性、准确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χ2=6.98,P0.01);MSCT包膜的检出率为6.41%,MRI包膜的检出率为32.25%,两组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P0.01)。结论 MRI对术后肿瘤复发、残余病灶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MSCT,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且MRI能显示TACE治疗HCC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理想的TACE术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运用和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5月期间共计收治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检出率。结果:MRI下总检出率是97.50%(39例),较之CT的80.00%(32例)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MRI下病灶检出数量是(2.5±0.4)个,病灶大小(10.7±1.6)mm^2,检查时间消耗是(18.5±2.2)min,其数据较之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与CT影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病灶检出数量更多,准确性高,但时间消耗长,CT检查时间消耗短,建议推广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运用MRI与CT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与CT检查,统计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对患者的检出效果。结果:MRI检查对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发病时间24h、24-72h患者检出率、总检出率、患者平均病灶数与CT检查相比明显较高,MRI检查患者病灶大小、检查时间、检出时间与CT检查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运用MRI检查效果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02-5403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肺癌脑转移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本组123例患者均接受了MRI检查,结果显示,MRI全部确诊,与病理结果一致。MRI平扫检出瘤灶190个,MRI增强扫描检出瘤灶314个。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内壁相对粗糙,外表光滑,壁厚不均。MRI对肺癌脑转移的检出率、准确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核素显像的价值。方法:对70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核素骨显像。结果:703例全身骨显像阳性者435例(占61.87%),其中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胃癌等骨转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0.34%、50.34%、57.23%、78.57%、63.64%、66.67%。435例骨转移病灶呈放射性浓聚者425例(占97.70%,),呈放射性稀疏者10例(占2.3%);单发病灶:106例(占24.36%,),多发病灶329例(占75.63%)。骨转移部位以胸部及脊柱最多,其次是骨盆、四肢和颅骨。结论:核素骨显像有很高灵敏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