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提升产科病区5S管理达标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病区环境查检表,分析问题,拟定并实施对策。结果:实施后产科病区5S管理达标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QCC活动进步率为30.91%,目标达成率为108.32%;活动后圈员各项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产科病区5S管理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产科病区5S管理达标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许昌市鄢陵县人民医院产科病区产妇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研究组患者病区5s管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服务态度、实践技能、文书书写和病区管理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提高产科病区5S管理达标率,并且为孕妇以及新生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卓茜  黄婷 《当代护士》2016,(7):164-16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实施与体会。方法由内科病区8名护士自发组建QCC小组,按照QCC的步骤及品管手法,对影响住院糖尿病患者口服药漏服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住院糖尿病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由QCC活动前的13.68%降至活动后的5.19%,目标达标率为111%,进步率为62%。结论通过这次QCC活动,显著降低了住院糖尿病患者口服药漏服率,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医生的满意度,护患、医护关系更加和谐,同时圈员的能力得到提高,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增强,充分发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开展"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现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观察实施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由活动前的31.7%降至活动后的14.3%(P0.01);QCC目标达标率为113%;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方面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参与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CVC管道通畅率的成果。方法 2017年3月—2017年8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儿科病区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对儿科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CVC堵管率,提高CVC管道通畅率。结果实施QCC后CVC管道通常率由实施前的75%提高到了9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CVC管道通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肝病病房护士针刺伤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按QCC活动的步骤实施活动,依据实施前后针刺伤发生数的变化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施QCC活动后肝病病房针刺伤发生数显著下降;目标达标率为122%,进步率为75%。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显著减少肝病病房针刺伤的发生次数,避免和减少护理人员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以及降低湿包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6年7月起实施品管圈管理,将此时间点前后6个月的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以及湿包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达标率高达91.00%,明显超过实施前的64.00%;品管圈管理实施后的腔镜器械湿包率仅为0.46%,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管理,有助于推动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腔镜器械湿包率,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PICC置管术后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以"降低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的处置等。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皮肤过敏情况,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QCC成员个人能力及团队功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由18.30%(101/552)降低到5.47%(27/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P0.01),目标达成率164.06%,进步率70.11%;QCC成员个人能力及团队功能得以提升。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说明QCC是护理工作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及5S管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建立"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及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的5S管理方式,进行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确认、标准化处置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房5S管理达标率从72.37%上升至90.82%(P0.01);品管圈活动后病人的满意度由整改前的94.74%上升到99.05%(P0.05)。[结论]实行"品管圈"活动及5S管理模式可提高产科病房达标率和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液增长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增长控制达标率,成立QCC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实施措施,最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达标率由49.36%提高到89.69%,实现了目标值。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对体液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和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有利于科室成员的团结协助,提高护士对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品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对病区环境安全的影响,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把握环境安全现状,设定目标,对环境安全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5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病区环境不达标率降低(P0.01);患者及医护人员对病区环境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病区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到溶栓时间(DNT)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诊科成立QCC活动小组,开展以提高AIS患者DNT达标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按照QCC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导致患者DNT延长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相关对策,比较活动前后DNT≤45 min的达标率。结果:开展QCC后,DNT达标率由46.70%提高到92.30%,圈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意识和创新观念深入人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QCC活动开展后有效缩短了患者DNT,提高了DNT达标率及救治效率,降低了患者致死、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院脑卒中救治水平及国内影响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22-3224
本院于2016年3~8月实施品管圈,选取Ⅰ类切口患者598例,另选取实施前的655例Ⅰ类切口患者作对比,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QCC活动目标达标率为101.47%,改善幅度为48.09%;无形成果为每位圈员进步较大,且工作团队更加团结与和谐。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QCC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12月208例PICC患者作为实施前,将2017年1~3月开展QCC活动后的224例PICC患者作为实施后。应用QCC活动的十大步骤,完成PDCA循环。结果:QCC活动实施前后,达标率、满意率分别为84.61%、97.77%和92.31%、97.32%,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成员的各方面自我评价平均得分均有提高。结论:应用QCC活动可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达标率及PICC患者满意度,促进PICC术操作流程的不断改进、完善以及更多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中的有效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效果评价等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危急值通报及时率由活动前91.7%上升至99.2%。[结论]开展QCC活动通过分析优化工作流程,落实工作制度采取循环管理PDCA方法,提高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实现实验室危急值的质量管理,确保病人安全,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自服用药遵医依从率的影响,为自服用药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立QCC小组,确定"提高住院患者自服用药遵医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况调查、目标制定和要因分析,根据"5W1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QCC活动住院患者自服用药遵医的依从率从活动前的83.4%上升至97%,升幅为16.3%。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住院患者自服用药遵医嘱的依从率,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圈员的软技能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对其注射规范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区使用胰岛素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品管圈管理。比较QCC实施前后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情况、胰岛素笔注射规范达标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水平较实施前提高(P0.05);患者胰岛素注射各项指标规范达标率均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采取品管圈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胰岛素笔相关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规范注射达标率,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先成立一个QCC小组,然后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以QCC活动前为对照组、QCC活动后为实验组,并比较2组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实施QCC活动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由52.38%下降至1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降低了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提升了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药品混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减少药品混放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采集2015年3~5月病区药柜药品混放的次数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造成药品混放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整改对策并组织实施;活动后采集2015年6~8月病区药柜药品混放的次数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药品混放发生率的下降情况。结果 QCC活动后药品混放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的12%。结论 QCC活动不仅减少药品混放发生率,还提高了科室的用药安全和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高龄卧床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维护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的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QCC活动后的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践,观察比较实施前后PICC规范维护率的变化。结果:有形成果:QCC活动实践后,PICC不规范维护率降为5.3%(16/300),明显低于QCC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7,P0.05)。即PICC规范维护率为94.7%,超过目标值92%。无形成果:本次QCC活动对各位圈员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包括QCC手法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护理品质意识、自信心、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践可显著提高高龄卧床患者的PICC规范维护率,并能有效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