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BV)感染症状及相关疾病诊断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并探讨EBV感染临床多样性机制。方法:对本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BV-VCA-IgM阳性的105例EBV感染患儿的症状、疾病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以发热多见(71.4%).其它依次为咳嗽(24.8%)、皮疹(12.4%)、淋巴结肿大(17.1%)、眼睑水肿(8.6%)、咽炎(14.3%)、惊厥(1.9%)、肉眼血尿(0.9%)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种多样,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46.3%),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7%)、病毒性脑炎(5.7%)、川崎病(4.8%)、过敏性紫癜(1.9%)、类风湿性关节炎(1.9%)、系统性红斑狼疮(0.9%)、噬血细胞综合征(0.9%)、病毒性心肌炎(0.9%)、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0.9%)等。结论:儿童EBV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作相应的检查才能减少误诊率,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EB病毒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B病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不仅因为它对人类的普遍感染和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更重要的是它与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有关。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对致癌因子的分类标准 ,EB病毒应被列在第一组中 ,即对人类致癌的一组因子中。196 4年Epstein、Achong和Barr首次从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分离出EB病毒。血清学研究显示全球 90 %以上的人受到过该病毒的感染。初次感染者多无症状 ,少数可发展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旦感染 ,EB病毒将潜伏在人体B细胞中 ,受感者将成为终生带毒者。研…  相似文献   

3.
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了:了解EBU现毒感染临床情况,方法:首诊49例患儿,均发热(超过10天)伴或同时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可能是EB病毒感染者,抽取其外周血和脑脊用ELISA法测定其EBV-IgM,结果:EBV-IgM阳性18例,最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S)9例,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非霍奇金病,鼻咽癌,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各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结论:EB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增殖性疾病,有自限的良性疾病,如IMS,有进行性但非恶性的,如VAHS,有恶性的如非霍奇金病和鼻咽瘘,而AAA,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均可作为IMS少见的伴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经酶联免疫染色法(ELISA)检测EBV抗体确定为EB病毒感染的50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中,男32例,女18例,男女之比1.8: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9例(58.0%),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24.0%)、扁桃体炎8例(16.0%)、支气管炎7例(14.0%)、肺炎2例(4.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22.0%).结论 小儿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不典型表现者居多,易误诊漏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EB病毒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观察到疱疹病毒颗泣而命名.我科2002年1月~2004年4月,收治EB病毒感染儿3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EB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是双链DNA病毒,人群普遍感染。其可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在B淋巴细胞内建立持续终身的潜伏感染。EBV感染可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可累及机体几乎所有脏器和组织,引起多种非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等。EBV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EBV感染的诊断及感染时相的判别。EBV感染机制复杂,感染后临床疾病谱广,轻重不一,预后千差万别,了解EBV感染机制及其相关疾病的预后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对临床上进行更好的预防及治疗有重大意义。本文就EBV感染相关疾病、临床检测、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儿EB病毒感染(附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选择32例EBV感染患儿,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除肝脏受损外,其它系统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EBV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特别是EBV慢性感染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故EBV感染患儿应尽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4个病例分析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相关的血液学病征。总结了临床特点,应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穿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EBV抗体,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原位杂交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EBV编码小RNA-1(EBER-1)。结果显示:4例患儿有持续或反复的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全身炎症反应;骨髓象表现增生减低、成熟障碍、病态造血和噬血细胞增多;4例患者均有CD8^+T淋巴细胞增多,其中1例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2例EBV—VCA-IgG滴度≥1:5120,1例血浆EBV-DNA拷贝数为3.26×10^3/ml,1例PBMNC的EBER1阳性率为1.7%;最后,4例患者均被诊断为CAEBV。结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是本研究中4例CAEBV患儿的血液学病征。  相似文献   

9.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比较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EBV-AHS)与其他病因所致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临床特点,了解EBV-AHS患儿预后。回顾性比较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644例EBV-AH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其他病因所致HPS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EBV-AHS的总体生存率。结果表明,①本组IM病例中EBV-AHS发生率为4.2%(27/644),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其他病因所致HPS患儿,以<3岁的患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②>7岁组患儿肝功能损害明显重于其他两组患儿,LDH、AST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其他两组;③与其他病因所致HPS患儿相比,男性患儿更为多见,尤其以≤2岁的患儿最为明显,肝功能损害重,尤其以LDH和GGT水平升高为显著;④对EBV-AHS患儿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无效,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高,本组EBV-AHS患儿病死率高达37.0%,由高到低依次为:>7岁组、≤3岁组和3-7岁组;⑤HLH-2004方案可显著改善EBV-AHS患儿预后,病死率从50.0%降至18.2%,3年总体生存率显著提高(P=0.032)。结论:绝大多数IM患儿呈良性自限性过程,约4.2%患儿进展为EBV-ASH,该病预后凶险,病死率高,HLH-2004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r-DNA疱疹病毒科,是最早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大量研究发现,EBV的感染与多种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如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HIV相关的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潜伏感染的基因表达产物对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为EBV相关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依据。现就EBV在几种常见淋巴瘤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EBV-HLH 59例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以发热(100%)、肝功能异常(91.5%)最常见,皮疹(1.7%)、神经系统症状(3.4%)少见;血清铁蛋白升高(96.6%)、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6.6%)、白蛋白(Alb)下降(93.2%)及可溶性CD25(s CD25)水平≥2400 U/ml(92.3%)均比较常见。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0.7个月,1、3、6、1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是69.5%±6.0%、44.7%±6.6%、23.9%±5.8%和19.7%±5.5%。生存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EBV-DNA拷贝数≥5×10^5拷贝数/ml(P=0.028)、LDH水平≥600 U/L(P=0.012)、Plt计数<20×10^9/L(P=0.022)的患者预后更差,系统使用HLH-94/2004方案治疗能有效改善EBV-HLH患者预后(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600 U/L(P=0.01)、Plt计数<20×1~09/L(P=0.013)、未系统使用HLH-94/2004方案治疗(P<0.001)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EBV-HLH患者病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初诊时EBV-DNA拷贝数≥5×10^5/ml、LDH水平≥600 U/L、Plt计数<20×10^9/L的患者预后不良,HLH-94/2004方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情况,应尽早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CAEBV的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月诊治的9例CAEBV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实验室检食、病原学相关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佥结果等,并评估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随访、预后表现。结果CAEBV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其他尚有乏力、恶心、皮疹、黄疸等。辅助检查的异常发现包括:贫血、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乳酸脱氧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及胸部影像学的异常表现等。病原学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升高,8例EB病毒早期抗原IgG为阳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俭测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中位数)为3.07×10^5copies/mL。9例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4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瘤,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CAEBV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常伴有各系统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儿童EB病毒感染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EBV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EBV-VCR-IgM诊断EBV感染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EBV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增大、肝脾大,亦可出现咳嗽、黄疸、...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成人EBV+T/NK-LPD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对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诊断的19例EBV+T/NK-LP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32岁(20-70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肝脾大、肝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炎为常见首发表现;血细胞减少出现在1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具有β2-MG、LDH、TNF、IL-6水平升高及血EBV-DNA阳性(中位拷贝数>106);骨髓细胞形态表现为异常大颗粒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多或伴噬血现象;骨髓流式细胞检查易见CD5、CD7缺失的T/NK淋巴细胞;骨髓活检显示,10例患者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间质浸润,6例可见少量大细胞成灶性浸润;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异常细胞表达为CD3+CD56+NK细胞2例,CD3+CD8+T细胞11例,CD3+CD4+细胞3例;全部病例表达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和EBER;3例淋巴结活检病理主要为反应性增生。全部患者死于进行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成人EBV+T/NK-LPD以发热和肝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EBV-DNA持续升高、EB病毒感染T/NK淋巴细胞组织浸润并有多器官进行性损伤的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多数预后不良,上述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成人EBV+T/NK-LPD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B病毒(EBV)、P53及Ki67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鼻息肉患者术后的鼻息肉组织中EBV毒、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另检测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正常鼻粘膜组织的EBV、P53及Ki67表达。结果:正常鼻粘膜中EBV毒、P53及Ki67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与0%;鼻息肉组织中的EBV阳性率为46.7%,P53的阳性率为33.3%,Ki67(Ⅱ~Ⅳ)为40%。结论:EB病毒的感染及Ki67、P53的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LPD)患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LPD患者与7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EBV特异性抗体、血清细胞因子以及单个核细胞中EBV DNA拷贝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入选者血清VCA-Ig G和VCA-Ig M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LD组患者血清EA-Ig G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两组入选者血清IL-18、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LD患者EBV 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结论:LPD患者存在EBV的激活感染,是导致LPD患者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EBV的激活感染可能参与L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认识,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MPN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①MPN发病高峰年龄为40~79岁,占86.79%(46/53);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最为多见,占66.04%(35/53);临床表现不典型,脾大占77.36%.②MPN中不同疾病外周血血红蛋白(HB),RBC,WBC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进行了JAK2V617F突变基因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75%;9例CML-慢性期患者检测了BCR/ABL基因,阳性率为100%.结论 MPN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脾大为常见体征,血细胞持续增多结合JAK2V617F突变基因和BCR/ABL基因检测,可以准确诊断MPN,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骶前囊肿再手术的临床特点和原因。方法对成人骶前囊肿再手术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再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1个月~3年。再手术经骶尾部入路9例,经腹及骶尾部联合入路1例,均完整切除囊壁,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平均38 d,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导致成人骶前囊肿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对此病认识不足,其次为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选用恰当手术方式,完整切除囊壁,是避免骶前囊肿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成人急性会厌炎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44例行保守治疗痊愈,1例紧急气管切开,45例均痊愈。结论:成人急性会厌炎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诊断、维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敏感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