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握拳旋腕运动预防淋巴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上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血液内科2018年1—12月接收的PICC置管的淋巴瘤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接收的PICC置管淋巴瘤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握拳旋腕运动。比较两组患者上肢DVT发生率、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前后的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置管28 d内的上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28 d穿刺点出血、导管异位及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14 d、置管28 d观察组的D-D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握拳旋腕运动有助于维持淋巴瘤PICC置管后D-D水平稳定,降低PICC置管后上肢DVT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李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8):1141-114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栓塞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栓塞风险评估单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效果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栓塞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置管前、置管后3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研究组感染、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管前APTT、PT、TT及D-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d,研究组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栓塞风险评估表,对患者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3.
梁必会  朱跟娣  卢媛媛 《妇幼护理》2022,2(23):5391-5393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对新生儿 PICC 穿刺置管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 60 例 PICC 置管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的 PICC 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 PICC 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新生儿 PICC 置管患儿应用系统化护理,能够延长患者的置管留置时间,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 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级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术后PICC患者静脉血栓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头颈部肿瘤术后PICC置管患者使用相同的血栓风险评估表筛查风险等级,将血栓风险等级中的中风险、高风险分别排序号,设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92例,其中中风险、高风险分别46例。对照组两个风险等级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风险者,给予常规护理加特定电磁波,高风险者在中风险护理基础上,加用红花酒精外敷置管静脉皮肤投影区。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栓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风险及高风险等级患者FIB指标低于对照组,PT及APTT指标较对照组延长,但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风险患者D-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患者D-D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11.96%,对照组为29.35%,均主要发生于高风险等级,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术后患者PICC置管后按血栓风险等级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降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98例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进行PICC置管护理,包括无缝隙护理团队的建立、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成员的培训教育、无缝隙护理方法的实践;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感染、堵管、导管移位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进行PICC置管护理,可保证导管维护的规范化、标准化、连续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国际通用的Autar评分量表评估患者DVT的风险,根据DVT风险分级状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21 d DVT的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 d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凝血酶时间测定(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及血浆D-二聚体测定(DD)。结果研究组术后14,21 d总计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PT,TT,APTT,FIB,D-D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7 d的PT、TT、APTT、Fdp、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P0.05)。结论风险分级护理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提升预防效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1日~2021年10月31日ICU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一致感[采用Feifel等编制的医学应对问卷(MCMQ)]、凝血指标水平[包括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深静脉血栓形成(DVT)、ICU获得性衰弱(ICU-AW)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屈服、回避评分均低于护理前,面对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D-D指标水平低于护理前,TT、APTT、PT指标水平均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TT、APTT、PT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诊肺癌化疗病人PICC置管期间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术的肺癌病人3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在PICC置管期间有无上肢DVT形成,分为对照组(353例)和血栓组(23例),对有可能导致两组病人形成不同病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把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初诊肺癌化疗病人PICC置管期间上肢DVT发生率为6.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置管前D-二聚体值是导致上肢DVT的风险因素。[结论]对初诊化疗的肺癌病人,腺癌、肺癌Ⅲ期和Ⅳ期、高D-二聚体值是其发生上肢DVT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肿瘤静脉化疗患者满意度和服务体验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肿瘤静脉化疗患者按导管置入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VPA置管方式,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方式。采用调查问卷法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服务体验和置入导管总体服务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满意度、服务体验和置入导管总体服务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静脉化疗患者选用VPA置管方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0.
王玉珍  王善芳  王玉艳 《妇幼护理》2023,3(19):4629-4631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 PICC 置管肿瘤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临沭 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行 PICC 置管患者 80 例,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 组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组相关数据。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 SAS、SDS 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 PICC 导管置管具体内容、导管维护方法、注意事项等 PICC 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自护 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脱管、静脉炎、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 高(P<0.05)。结论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应用于肿瘤行 PICC 置管患者,可缓解患者不良心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 知识掌握度,减少并发症减少,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白血病化疗患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接受PICC置管的白血病化疗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化疗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治疗时间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白血病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PICC置管患者106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感染、堵管、意外拔管、静脉炎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63%、(90.24±7.36)分、(92.38±6.0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置管后发生感染1例、堵管1例、意外拔管1例、静脉炎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3%( 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为白血病化疗PICC置管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增强患者PICC相关知识掌握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腕运动操联合微波热疗预防老年PICC化疗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PICC化疗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TNM分期匹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旋腕运动操联合微波热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化疗期间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以及腋静脉血液流速。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PT、APTT、腋静脉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腕运动操联合微波热疗能够提高置管侧腋静脉血液流速、改善凝血指标,降低老年PICC化疗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本院NICU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1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次置管成功率、新生儿家属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置管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NICU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保证置管效果,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PICC穿刺置管术后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PICC置管的原发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及预防措施。观察两组PICC置管效果(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对临床置管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临床症状和预后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接受PICC置管的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投掷硬币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患者联合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CPPSM各项目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EORTC QLQ-C30各领域及整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对促进PICC置管患者的机体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PICC置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225例随机分为标准化静脉治疗组115例和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110例。标准化静脉治疗组通过循证护理为基础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制定实施PICC标准化流程,采用标准化静脉治疗;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标准化PICC置管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程度低于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P<0.05),满意度高于非标准化PICC置管组(P<0.05)。结论:PICC置管标准化流程的应用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卉  龙小丽  曹佳 《护理研究》2023,(2):359-36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血栓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置管后进行局部上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凝血指标及穿刺侧腋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剔除脱落病例,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纳入30例病人。置管期间观察组无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对照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肿瘤PICC置管病人血液循环障碍,调整全身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乳甲科行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50例进行PICC置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全程性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效果、患者依从性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效果分别为置管成功率达98.7%,,高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达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局部感染率为0、并发症为1.3%,低于对照组局部感染率为3%、并发症为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留着时间达(215±5.5)d,高于对照组平均留着时间达(17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达到了94.6%,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性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达94.7%,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式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PICC置管效果,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血病病人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因素Logistic分析及应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接受PICC置管的白血病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应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穿刺血管的选择、止血药物的使用和凝血功能、穿刺次数、护士健康教育效果和病人是否长时间压迫是PICC置管后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研究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4.910,P=0.027)。[结论]接受PICC置管的白血病病人出现DVT的危险因素有止血药物的使用和穿刺血管的选择。应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病人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