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及评价他汀类降脂类药氯伐他汀的某些降脂作用.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120名、稳定性心绞痛(SA)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8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及其它生化指标.对血清hs-CRP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氯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w、8 w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AMI组、UA组治疗前血清hs-CRP浓度、Fbg浓度,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的血hs-CRP浓度、Fbg浓度,明显高于UA组(P<0.01);而SA组血hsCRP浓度、Fbg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治疗前AMI组、UA组、SA组,血清hsCRP增高(均大于3 mg/L)的特异性分别为92.3%,72.5%,10.5%.③氯伐他汀治疗组经治疗4 w、8 w 较常规治疗组血hs-CRP明显降低(P<0.01).④治疗前AMI组Lpa值明显高于UA组、SA组和正常组(P<0.05);而UA组、SA组与正常组之间Lpa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着一定作用,hs-CRP可能是致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②血hs-CRP及Fpg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性的预测价值.③血Lpa可能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④氯伐他汀可对冠心病患者起到抗炎作用,从而降低了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进一步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CS诊断和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ACS患者5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9例,以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浓度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浓度。结果 AMI组和UA组患者血清MMP-9和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MI组患者与UA组患者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MI组患者在发病初期与治疗后血清MMP-9和hs-CRP水平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是2个有价值的冠脉损伤的指标,可作为冠脉事件预测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型尿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冠心病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测定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非冠心病(NS)患者全血BNP与HS-CRP、MYO的浓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NP与hs-CRP在AMI组明显升高,SA和UA组次之,MYO在AMI组升高最明显,而SA组和UA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BNP与hs-CRP、MYO正相关,3者显著升高可辅助临床诊断急性心梗,BNP与hs-CRP升高可以鉴别SA和U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及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WBC)对冠心病危险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5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同时用贝克曼血液分析仪测定患者外周血的WBC.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平均浓度及外周血WBC均数明显高于健康人.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随机方差分析:hs-CRP浓度及WBC在健康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两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外周血WBC比健康人高,根据血清hs-CRP及外周血WBC升高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5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65例和对照组8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RP和可溶性IL-6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I组、UA组的血清CRP和可溶性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及可溶性IL-6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两者的检铡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UA和S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高宪  方慧娟  刘友红  杨昕 《中国康复》2006,21(3):184-184
目的:探讨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114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3例,另设正常人1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结果:hs-CRP水平冠心病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其中UA组显著高于SA组(P〈0.001),AMI组又分别高于SA组及UA组(P〈0.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6例ACS[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4例]和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的血清MMP-9,同时行冠脉造影(CAG)和测血脂、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Ⅰ(TNI)、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结果:AMI、UA及SA患者的MMP-9浓度分别为51.34±8.26 ng·ml~(-1)、48.19±6.95 ng·ml~(-1)、27.08±4.67 ng·ml~(-1)。AMI与UA的MMP-9浓度无显著差异,而AMI及UA血清MMP-9浓度均明显高于SA(AMI vs SA,P<0.01;UA vs SA,P<0.01)。血清MMP-9浓度与WBC计数(ACS:P<0.01;SA:P<0.05)及CRP水平(ACS:P<0.01;SA:P<0.05)呈正相关,而与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程度、CK-MB、TNI及血脂水平无关。结论:ACS患者的血清MMP-9浓度较SA患者明显升高,提示血清MMP-9可能是一项预测不稳定斑块、发生ACS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意义及与疾病的关系 ,为老年冠心病预测后提供简便易行的检测及观察方法。方法 :老年冠心病 15 7例 ,根据冠心病病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UAP) ,心肌梗死组 (AMI) ,另设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SAP、UAP、AMI各组间血清hs-CRP浓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hs-CRP浓度可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 ,血清hs -CRP浓度与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13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非冠心病(NCHD)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CY及hs-CRP水平。结果 SA组、UA组、AMI组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AMI组HCY水平高于SA组(P〈0.05);hs-CRP水平为AMI组〉UA组〉S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hs-CRP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二者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0.482、0.664,P〈0.05);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CHD病情严重性及冠脉病变支数相关,HCY与hs-CR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了解IL-17与AMI发病的关系。方法 95例患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胸痛综合征(CPS)24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留取静脉血标本离心,存于-80℃的冰箱,采用ELISA法集中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17、hs-CRP水平,并急诊送检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AMI组外周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1);AMI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5);AMI组患者WBC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IL-17与hs-CRP(r=0.364,P<0.01)及WBC水平(r=0.302,P=0.004)均呈正相关。结论在AMI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hs-CRP、WBC呈正相关,推测IL-17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促进了AM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海双  李娟  李勋 《临床荟萃》2014,29(1):10-12
目的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CS患者26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2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115例,入院后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选择有胸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采血测定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肌酐(SCr)等指标,并计算N与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CS患者的WBC、N、NLR、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NLR高于对照组,6.49±4.01 vs 1.68±0.46(P<0.05)和UA组,6.49±4.01 vs 2.68±1.49(P<0.05).NLR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逐渐增高.NLR与WBC、L、N、UA及hs-CRP呈线性相关(r=0.656、-0.543、0.739、0.193、0.575,均P<0.05).结论 NLR对ACS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心病及其不同分型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水平,分析其与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相关性,探讨 Gal-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7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31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并收集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 Gal-3、MCP-1及血浆 hs-CRP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 Gal-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 Gal-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 Gal-3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患者血清 Gal-3水平与 hs-CRP、MCP-1水平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 Gal-3水平明显增高,血清Gal-3有望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生化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 Gal-3、hs-CRP及 MCP-1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分别为89.04±13.32,86.64±11.07和102.33±9.39.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Fib含量(g/L)分别为3.93±1.42,3.83±1.12和3.20±0.73.AMI组和UA组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血浆AT-Ⅲ活性较S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活性及Fib水平的变化是鉴别各种冠心病发生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心绞痛发生与发展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采用GC-911γ计数仪测定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病人血清中IL-6I、L-8、TNF-α、hs-CRP含量及WBC数均升高(t=2.986~6.069,P〈0.01),且UAP组IL-6I、L-8、TNF-α、hs-CRP含量及WBC数高于SAP组(t=2.163~3.255,P〈0.05、0.01)。UAP组病人的hs-CRP与IL-6及WBC呈正相关(r=0.376、0.366,P〈0.05),SAP组病人的hs-CRP与WBC呈正相关(r=0.515,P〈0.01)。结论炎症反应参与心绞痛的发生及发展,监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为临床病情分级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MB)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冠心病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测定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梗患者(AMI)、20例非冠心病患者(NS)血浆sPLA2、hs-CRP和CK-MB的浓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LA2和hs-CRP在AMI组升高最明显,UA组和SA组次之;CK-MB在AMI组升高最明显,而SA组以及UA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结论】冠心病患者sPLA2与hs-CRP、CK-MB呈现正相关,三者显著升高可辅助临床诊断急性心梗、sPLA2和hs-CRP升高可用以鉴别SA和U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一二聚体(D—D)与冠心痛(CH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痛患者164例,其中急性心梗(AMI)7l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35例,并对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AMI患者进行KiUip分级.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对以上所有受试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含量,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Hey、D—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uA组〉SA组;hs—CRP、Hey、D—D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随着Braunwald分级增高,uA患者hs—CRP、Hey、D—D逐渐升高,Hey、D—D三级问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Uip分级增高。AMI患者血清hs—CRP、Hey、D—D也逐渐逐渐升高,Hey、D—D三级间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的hs—cI蹬、Hcy、D—D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hs—cRP、Hcy、D—D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常规检测hs—CRP、Hcy、D—D时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能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hCS)危急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瘦素、脂联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应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①SA组、UA组、AMI组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AMI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UA组、SA组TG、TC、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降低,瘦素、TG、TC、LDL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TG、TC、LDL水平异常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异常降低,两者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用血管内超声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39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为研究对象, 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为对照组,使用血管内超声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罪犯"病变血管的外弹力膜面积(EEM)、管腔横截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重构指数(RI)及偏心指数(EI)等指标,并利用虚拟组织学技术对斑块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组和SA组患者的"罪犯"病变血管的LA、PA、P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EM、RI、E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斑块中脂质、坏死组织所占比例较SA组显著增高,而SA组斑块以纤维组织多见(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与冠脉病变斑块结构、成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自身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9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0例,另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cTnI自身抗体阳性率在冠心病各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MI组阳性率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结论]cTnI自身抗体的出现与心肌损伤程度显示呈正相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