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钴、铬离子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的细胞毒性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钴、铬离子对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钴、铬离子分别与小鼠成骨样MC3T3-E1细胞体外培养,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型胶原蛋白含量、RT-PCR检测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钴、铬离子能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细胞活力;成骨细胞暴露在钴铬离子下,与对照组相比,24h、48h后: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分别下降45.3%、49.2%(P<0.05);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分别下降26.8%、32.6%(P<0.05)。结论钴、铬离子可抑制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其对MC3T3-El细胞可能存在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钴、铬离子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的细胞毒性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钴、铬离子对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钴、铬离子分别与小鼠成骨样MC3T3-E1细胞体外培养,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RT-PCR检测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钴、铬离子能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细胞活力;成骨细胞暴露在钴铬离子下,与对照组相比,24h、48h后: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分别下降45.3%、49.2%(P0.05);Ⅰ型胶原蛋白m RNA表达分别下降26.8%、32.6%(P0.05)。结论钴、铬离子可抑制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及其m RNA的表达,提示其对MC3T3-El细胞可能存在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胶原蛋白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质的形成和吸收、骨基质矿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膝关节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变化。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16周后,取膝关节软骨和交叉韧带,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膝关节软骨及前交叉韧带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膝关节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前交叉韧带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Ⅰ型/Ⅱ型胶原比值也显著降低(P〈0.05),提示骨质疏松可引起膝关节内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改变,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胶原蛋白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质的形成和吸收、骨基质矿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膝关节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变化.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16周后,取膝关节软骨和交叉韧带,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膝关节软骨及前交叉韧带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膝关节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前交叉韧带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 < 0.05),Ⅰ型/Ⅱ型胶原比值也显著降低(P < 0.05),提示骨质疏松可引起膝关节内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改变,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蒋萍  蔚芃  赵明才  陈琼  王梓 《中国临床康复》2014,(30):4845-4850
背景:实验证明胶原蛋白底物具有刺激成软骨的作用,但关于不同类型胶原蛋白刺激成软骨作用的能力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I、Ⅱ型胶原蛋白对体外培养人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将P3代人软骨细胞分别加入普通培养板、I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继续培养。培养10d内,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培养28d后,采用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二甲基亚甲基蓝比色等方法检测3种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I胶原蛋白、Ⅱ型胶原蛋白及糖胺多糖的量。 结果与结论: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数量最多,增殖速度为I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的2倍、普通培养板的5倍。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I型胶原蛋白最少,与普通培养板板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I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蛋白、糖胺多糖最多,与其他两种培养板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软骨细胞优于普通培养板,其中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在培养软骨细胞时更能维持细胞形态,延长去分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更利于细胞再分化。  相似文献   

6.
背景:腰椎黄韧带肥厚是临床上引起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是非常清楚。目的:分析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腰椎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临床手术所取黄韧带,对照组6例(椎管内占位且无腰椎不稳患者黄韧带)、突出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黄韧带)6例、腰椎管狭窄症组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黄韧带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Ⅲ、Ⅴ型胶原蛋白的mRNA含量,分析3个细胞因子在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均P 〈0.05);腰椎管狭窄症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在3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突出组(均P 〈0.0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mRNA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腰椎管狭窄症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均P 〈0.05);Ⅲ型胶原蛋白、Ⅴ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腰椎黄韧带肥厚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引起黄韧带肥厚的主要胶原产物为Ⅰ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声波对SD大鼠皮肤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低强度超声波治疗皮肤老化的机制.方法 选择15只SD大鼠,采用声强1.0 W/cm2,频率43 kHz超声波对SD大鼠背部进行辐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治疗后第1,7,14,30 d治疗和未治疗组皮肤组织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及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14 d,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及胶原蛋白表达增加;治疗后30 d,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及胶原蛋白表达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低强度超声波辐射大鼠皮肤能诱导皮肤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促进皮肤恢复弹性.  相似文献   

8.
临床路径在靶位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的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临床在CT引导下,将胶原酶准确的注射到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将椎间盘突出物中的胶原蛋白水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氨基酸类物质,从而彻底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所造成的腰腿痛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这是一项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知道的人为数不多,因此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在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利于疾病的恢复。现将临床路径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应用于我科胶原酶溶解术6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张玉莲(齐鲁石化公司中心医院第二分院,255400)因椎间盘髓核主要由粘多糖、胶原蛋白构成,故将胶原酶注入椎间盘内,依靠胶原酶分解胶原蛋白的药理作用,可溶解胶原组织,使突出物的压力减小或消失,缓解或消除对神经组织的...  相似文献   

10.
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检测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的ELISA法,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自提可溶性鸡Ⅱ型胶原蛋白(soluble chicken collagen type Ⅱ,SCC Ⅱ)作为包被抗原,优化实验条件,建立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间接ELISA法.对124例RA病人和54例健康人血清抗II型胶原蛋白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的检测条件为:SCCⅡ包被浓度为20 μg/ml;以含10%羊血清的缓冲液进行封闭、稀释血清和酶标抗体;采用双波长(450nm/630 nm)进行测定.RA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5%(24/124)和1.85%(1/54),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以SCCⅡ为包被抗原检测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可作为判断RA患者病情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 ,最简单的方法是卧床休息 ,配合消炎镇痛药物 ,其次是行骨盆牵引 ,配合针炙理疗者 ,若以上保守治疗失败则采用手术治疗 ,包括椎间盘摘除术、胶原蛋白溶解抽吸术以及现在较为先进的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低温消融髓核成形术。我院自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项实验表明牙胚组织在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基因发挥作用,共同促进牙胚发育。 目的:观察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同源异型盒基因1在大鼠牙胚细胞体外培养的不同时间的表达。 方法:对体外培养后第1,3,6天的牙胚细胞提取RNA,反转录后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同源异型盒基因1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牙胚细胞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3 d时达到峰值(P 〈 0.05),而同源异型盒基因1 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 〈 0.05)。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Ⅰ型胶原蛋白与骨关节炎间的关系尚未被完全揭示,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模式亦未知,缺乏相关的研究来探讨上述问题。目的:观察软骨退变过程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模式,为进一步研究Ⅰ型胶原蛋白与骨关节炎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手术刀片在兔左下肢股骨滑车凹造一约5 mm长的纵向软骨损伤制备软骨损伤模型。造模后2,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软骨损伤部位后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周围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番红O-快绿染色检测损伤周围软骨的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示:造模后2周后即可在软骨损伤周围检测到少量Ⅰ型胶原蛋白,6周后软骨损伤周围的Ⅰ型胶原蛋白有所增加,Ⅱ型胶原蛋白则未见明显改变。番红O-快绿染色示:2,6周软骨损伤周围均未见明显退变。结果表明,Ⅰ型胶原蛋白在骨关节炎早期即有表达,在软骨退变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加,提示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易导致腰腿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胶原酶也称胶原蛋白水解酶,在生理条件下可特异性地溶解椎间盘基质中胶原蛋白的三维螺旋结构,使突出的髓核和纤维环缩小或软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院骨伤科自1999年起施行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腰突症73例,取得较好疗效,且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收集经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疗法治疗的病例31例,其中仍有明显腰腿疼痛病例27例;并发椎间盘炎病例2例;并发化学性脊髓炎致截瘫病例2例;30例病员行了再次手术,28例摘出之椎间盘组织送病检。结果:27例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及2例并发椎间盘炎患者,经手术等治疗后痊愈;2例并发化学性脊髓炎患者截瘫症状无好转。28例摘除之椎间盘组织病检结果:以胶原组织为主,符合坏死型椎间盘。结论: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法治疗有微创的优点,但是否能得到理想疗效及该治疗的风险性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笔者报道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治疗方法及其原理是胶原酶对胶原蛋白具有特异性选择作用,药物注入椎间盘内可使胶原蛋白溶解、吸收,从而解除神经根受压,达到治愈目的。强调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掌握术前用药的剂量及时间;术后根据病情的变化给予止痛及理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认为此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无创、患者易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可分为单侧型、双侧型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双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双侧下肢症状,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1].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单独或连同纤维环、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与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1~3]。随着LDH的患病人数不断攀升与患病人群的年轻化,使其逐渐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胶原酶溶解术是将胶原蛋白水解酶(简称胶原酶)注入病变椎间盘的突出物内或(和)其周围,通过胶原酶分解胶原蛋白来溶解胶原组织,  相似文献   

19.
臭氧与胶原蛋白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消融术,并对其中的102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CT检查结果,按优、良、差3级评估.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达76.7%,有效率达91.6%.认为采用从硬膜外置管注入药物、臭氧或与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治疗年限骨代谢和钙磷代谢变化比较,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方法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随机观察9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和120例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1年、3年、>5年4组,抽取外周血,进行骨钙素、β胶原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磷以及钙磷乘积的观察。结果与血液透析前组相比,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骨钙素、β胶原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在血液透析1年、3年、>5年组中皆降低,且以血液透析1年组最低(P<0.05);血钙在血液透析1年、3年、>5年组中皆升高(P<0.01);血磷在血液透析1年组中皆下降,在3年组中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磷仍下降,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却升高。与老年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比较,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1年和3年组中骨钙素、β胶原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皆较低,以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3年组差异明显(P<0.05);血钙2者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年限变化,对骨代谢、钙磷代谢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