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血液学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过度增殖,好发于中老年人[1,2]。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使MM治疗的部分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但高危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预后差[3,4]。探寻新的MM治疗靶点可为MM提供新的治疗策略。MSN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主要在内皮细胞中表达,在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5,6,7]。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体外实验初步验证了MSN在MM中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发病率为3/10万[1]。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MM已成为治疗进展最多,预后改善最为显著的一种肿瘤[2]。随着MM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MM的远期并发症也相对增多,其中第二原发肿瘤(second primary malignancy,SPM)又被称为治疗相关性肿瘤,逐渐成为临床医师们在MM诊疗中的一个关注点。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罕见MM继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缓解后骨髓瘤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时代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9个月,临床中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控制MM,抑制轻链的分泌,逆转损伤的肾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1]。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MM患者化疗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一类型患者的支持治疗也非常关键。尽管国内外多个MM诊疗指南提供了新诊断及复发难治性MM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于伴肾功能不全MM患者的治疗尚无系统性建议,本文就该类患者的治疗经验作一分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凝血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用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MM患者和31名健康人血浆进行凝血因子Ⅱ、V、Ⅶ、Ⅷ、Ⅸ、X、Ⅺ、Ⅻ活性检测,并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因子Ⅱ、Ⅷ、X活性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因子虽有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因子Ⅱ、Ⅷ、X活性明显降低是MM患者在凝血功能障碍方面出现临床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单纯手术治疗、手术结合化疗、手术结合生物化疗的疗效,分析肢体MM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MM患者治疗效果及3年生存率.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分析其存活率差异.[结果]全组患者122例总的3年存活率为26.2%,其中手术结合生物化疗组57例,3年存活率最高,达36.8%,手术结合化疗组36例,3年存活率16.6%,单纯手术治疗组29例,3年存活率10.3%,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M患者术后给予生物化疗可明显提高3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克隆增殖的恶性肿瘤,是目前血液系统的第二大肿瘤,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1.15/10万 [ 1] 。近20年来,MM治疗领域不断进步,但是MM仍不可治愈。对于难治复发患者仍需要新的药物治疗,现有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均为泛靶向治疗药物,而维奈克拉作为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IL-22、IL-1β和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M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比较不同分期MM患者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比较MM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MM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MM患者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MM患者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明显升高,在MM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对MM患者的病情及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硼替佐咪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副反应及护理。[方法]10例在我院诊断为MM病人接受硼替佐咪皮下注射并联合地塞米松进行化疗,给药前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化疗过程中评估病人疗效,并密切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且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结果]10例病人中2例达完全缓解,6例达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1级周围神经病变3例,11级为1例,未见111级以上的周围神经病变。所有病人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硼替佐咪皮下注射治疗MM用药简便,疗效可靠且降低了重症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地塞米松(DEX)](T-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同时通过观察T-VAD方案治疗MM后血清IL-6和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IL-6和VEGF与M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本试验收集初发、复发的MM患者30例,通过定期检测骨髓瘤相关检查指标,观察T-VAD方案的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并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3个疗程后血清IL-6和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T-VAD方案治疗MM患者完全缓解率为36.7%,部分缓解率为56.7%,总有效率为93.4%。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便秘、恶心、嗜睡、皮疹、周围神经病变,均未见明显骨髓抑制。MM患者血清IL-6[(15.97±2.67)pg/ml,P<0.01]和VEGF[(582.43±40.97)pg/ml,P<0.0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6[(5.94±1.33)pg/ml]和VEGF[(95.71±25.04)pg/ml],T-VAD方案治疗MM3个疗程后血清IL-6[(10.53±2.48)pg/ml,P<0.01]和VEGF[(330.97±44.91)pg/ml,P<0.0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 T-VAD方案治疗MM疗效好,且小剂量沙利度胺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初发、复发MM患者血清IL-6和VEGF水平显著升高,经T-VAD方案治疗血清IL-6和VEGF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并导致多发性溶骨性损害的一种常见的浆细胞病[1]。约占恶性肿瘤的1%,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0%以上[2]。骨质疏松,溶骨性损害等骨骼病变时MM常见的病理改变。我科于2016年12月收治1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原本MM的护理上增加了凝血功能缺陷的护理,临床上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MM患者较少,相关文献叶报道较少,引起的主要原因为 M 蛋白粘附于血小板表面导致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第Ⅲ因子释放障碍。M 蛋白覆盖在一些凝血因子表面并使之聚集,导致第Ⅴ、Ⅶ、Ⅷ因子活性降低。M 蛋白与纤维蛋白单体结合,可影响纤维蛋白多聚化和凝血酶时间,故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3]。为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点,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的预后相当不一致 ,其生存期从几天到几年不等。因此 ,需要对MM患者的预后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见 ,从而指导我们采取相应治疗方案。我们在本文中讨论与MM患者预后相关的一些因素。1 MM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Riccardi等[1] 对 341例接受传统化疗的患者研究发现 ,年龄 >6 6岁与≤ 6 6岁MM患者总生存期 (OS)分别为 31个月和 4 4个月 (P <0 .0 0 0 95 ) ,OS达 72个月的比例分别为 17%和 32 % (P =0 .0 0 18)。Kaneko等[2 ] 对 116例MM患者年龄与疾病危险度相关性分析后 ,发现年龄是否大于 6 0岁是评价预后好坏的较为…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8月至2008年11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150例MM患者为治疗组,患者入院治疗当天抽静脉血,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的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M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其表达水平依次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无效组则无差异(P〉0.05);MM患者血清中IL-6与TNF-α呈正相关(γ=0.732,P〈0.01).[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在MM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用于MM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化疗或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主要手段.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和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是治疗MM的标准方案,但大多数MM患者发病时年龄偏大,多数患者还有多系统慢性疾病,各器官功能减退,标准化疗耐受性差,更难于承受大剂量+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痛苦.1999年Singhai等[1]首先报道沙利度胺单药治疗难治性MM有效,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MM有效的报道.现将本院2006年2月~2009年7月选择的11例老年初治MM,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取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 好发于中老年人,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 MM发病率逐年上升[2]。达雷妥尤单抗作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MM患者的人源化CD38单克隆抗体药物[3], 目前已被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推荐用于复发或难治性MM(RRMM)及新诊断MM(NDMM)[4]。达雷妥尤单抗于2015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 201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随着2021年正式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 患者的用药需求激增。与其他单克隆抗体类似, 输液相关不良反应(IRR)是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 包括上呼吸道症状(咳嗽、咽喉部不适、鼻塞、喘息或呼吸急促)、寒战、皮疹和胃肠道症状等。SIRIUS和GEN501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 大多数(95.8%)IRR发生在第1次输液期间, 第2次(7%)及以后(7%)IRR发生率较低[5]。目前临床中多按药品说明书的推荐输注速度进行缓慢输注, 即首次输注中位时间为7 h, 第二次输注中位时间为4.3 h, 所有后续输注...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化疗或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主要手段.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和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是治疗MM的标准方案,但大多数MM患者发病时年龄偏大,多数患者还有多系统慢性疾病,各器官功能减退,标准化疗耐受性差,更难于承受大剂量+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痛苦.1999年Singhai等[1]首先报道沙利度胺单药治疗难治性MM有效,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MM有效的报道.现将本院2006年2月~2009年7月选择的11例老年初治MM,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取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为了进一步观察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的疗效,我们将39例MM患者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MM患者(观察组),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IL-22、IL-1β、β2-微球蛋白(B2M),比较2组研究对象各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分期MM患者各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浆IL-22[(74.90±53.68)pg/mL]、IL-1β[(3.02±1.12)pg/mL]、B2M水平[(4.56±1.48)mg/L]均高于对照组[(8.10±5.72)pg/mL、(0.72±0.41)pg/mL、(1.32±0.51)mg/L](P0.01)。随着MM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血浆IL-22、IL-1β、B2M水平、异型蛋白水平、骨髓浆细胞浸润程度均随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治疗后血浆[IL-22(26.90±18.62)pg/mL]、[IL-1β(1.71±0.98)pg/mL]、B2M[(1.52±0.80)mg/L]均低于治疗前[(74.90±53.68)pg/mL、(3.02±1.12)pg/mL、(4.56±1.48)mg/L](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MM患者IL-22、IL-1β、B2M与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614、0.631、0.556,P0.05);IL-22与异型蛋白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r=0.103,P=0.283)。结论 IL-22水平的升高可能在M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作为评价MM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MM发病率逐年上升[2]。达雷妥尤单抗作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MM患者的人源化CD38单克隆抗体药物[3],目前已被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推荐用于复发或难治性MM(RRMM)及新诊断MM(NDMM)[4]。达雷妥尤单抗于2015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201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随着2021年正式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患者的用药需求激增。与其他单克隆抗体类似,输液相关不良反应(IRR)是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包括上呼吸道症状(咳嗽、咽喉部不适、鼻塞、喘息或呼吸急促)、寒战、皮疹和胃肠道症状等。SIRIUS和GEN501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大多数(95.8%)IRR发生在第1次输液期间,第2次(7%)及以后(7%)IRR发生率较低[5]。目前临床中多按药品说明书的推荐输注速度进行缓慢输注,即首次输注中位时间为7 h,第二次输注中位时间为4.3 h,所有后续输注中位时间为3.5 h[3]。由于当前达雷妥尤单抗输注时间较长且输注频率较高,现有住院资源已不能满足用药需求,亟需验证更短时间输注方案的安全性,探索门诊或日间病房输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为了进一步观察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的疗效,我们将39例MM患者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为了进一步观察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的疗效,我们将39例MM患者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