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10%盐酸利多卡因与2.5%盐酸布比卡因混合液的脊髓神经毒性变化。方法将10%盐酸利多卡因与2.5%盐酸布比卡因,按1∶3、1∶2、1∶1、2∶1、3∶1容积比混合鞘内注射,观察其神经行为及脊髓神经结构的变化。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鞘内分别注射NS(S组)、2.5%盐酸利多卡因+1.875%盐酸布比卡因(LB13组)、3.33%盐酸利多卡因+1.67%盐酸布比卡因(LB12组)、5%盐酸利多卡因+1.25%盐酸布比卡因(LB11组)、6.67%盐酸利多卡因+0.83%盐酸布比卡因(LB21组)、7.5%盐酸利多卡因+0.625%盐酸布比卡因(LB31组)。单盲法观察药物注射后1~4 d的TFL、PWT、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脊髓的病理改变,并对马尾神经进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 LB31组TFL明显延长(P0.05),后腿运动恢复时间异常延长。光镜观察:LB13组、LB12组、LB11组见马尾神经纤维局灶水肿,而LB21组、LB31组出现了脱髓鞘变性改变。LB31组见脊髓后角白质水肿。病理损伤评分:LB21组和LB31组病理损伤评分高于LB13组、LB12组、LB11组(P0.05)。透射电镜:LB13组、LB12组、LB11、LB21组、LB31组见脊髓后角白质间质水肿、有髓神经纤维的板层结构疏松、轴索肿胀等改变,其中LB21组、LB31组损伤较重。结论大鼠鞘内注射不同容积比的10%利多卡因与2.5%布比卡因混合液时,脊髓神经毒性随着混合液中利多卡因的绝对浓度的增加逐渐加重,当二者容积比低于1∶1时脊髓神经毒性较轻。  相似文献   

2.
孙燕  张璟瑜  李羽 《华西医学》2012,(2):245-24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头皮浸润注射对开颅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10月8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成4组,行1%利多卡因溶液混合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16 mL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浓度:A组2.5μg/mL、B组5.0μg/mL、C组7.5μg/mL、D组10.0μg/mL。记录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内(T1-10)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根据各时段的MAP最低值和最高值,计算MAP的降低率和升高率,计数各组MAP下降10%以内、10%~20%和20%以上的例数。结果 C组的MAP下降例数最多且MAP下降率最高,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MAP、SBP在1.5、2.0、2.5 min时、DBP在2 min时和D组MAP和DBP在1.5、2.0 min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压下降的同时伴HR增快,但H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的肾上腺素与10%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开颅术患者头皮浸润注射时可导致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3.
李俊锋  李杰  周建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89-2590
目的:比较0.375%左旋布比卡因或0.375%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1∶混合液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1果和并发症。方法:ASAⅠ~Ⅱ级病人60例分两组行颈丛阻滞,LB组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B组使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麻醉质量评级、对循环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循环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均相似(P>0.05)。结论:利多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颈丛阻滞能提供和同浓度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相似的麻醉效果,在安全性方面利多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预注和混用利多卡因对于儿童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儿外科患儿分为A组(先静脉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使用注射丙泊酚全麻诱导)和B组(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全麻诱导),每组均为60例,观察患儿从开始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过程中出现的注药手臂运动情况和面部表情的反应,评估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果:A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68.3%,其中中重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发生率为38.3%。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6.7%,其中中重度痛发生率为18.3%。两组相比,B组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较预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注射丙泊酚更能有效缓解患儿注射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显色剂浓度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肠道肿瘤患者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及注射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行ESD术治疗肠道肿瘤患者共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及C组(30例),分别给予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混合液单用,2%及4%亚甲蓝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混合液行术中肠道黏膜下注射,比较3组患者肿物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注射剂用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3组患者肿物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注射剂用量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注射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亚甲蓝+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混合液用于行ESD术治疗肠道肿瘤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用时,减少黏膜下液体注射剂量,价值优于2%亚甲蓝+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混合液及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混合液单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甲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液在肛肠病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以自配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局部注射进行术后镇痛的98例肛肠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亚甲蓝配制液用于肛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总有效率91.84%2013年12月期间以自配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局部注射进行术后镇痛的98例肛肠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亚甲蓝配制液用于肛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总有效率91.84%98.98%,不良反应少。结论:亚甲蓝混合液局部注射肛肠手术创面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途径和技术,是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和工艺,这种制剂能将药品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而正常部位几乎不受药物的影响.目的:实验拟观察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对家兔痛阈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背根神经结靶向神经阻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3/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雄性新西兰兔24只,体质量2.3~2.8 kg:空白明胶微球(自制);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自制,载药量为9.8%).微球系院内药理学实验室高级技师协助制备.干预:24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甲蓝磁性微球15 mg组:在外磁场作用下家兔蛛网膜下腔注射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15 mg:空白磁性微球15 mg组注射单纯磁性微球15 mg:假手术对照组:麻醉和手术步骤同其他组,每组8只.主要观察指标:连续观察注射药物后家兔下肢的电痛阈、运动功能及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最后取脊髓腰骶端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24只新西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亚甲蓝磁性微球15 mg组家兔后肢电痛阈值在给药后第1~6天明显升高,与自身给药前及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亚甲蓝磁性微球15mg组家兔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第1~11天明显延长,与自身给药前及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13 d恢复正常.③病理观察显示各组脊髓背角结构、形态正常,神经轴索排列正常,灰白质界限清楚,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他组背角均有少数未完全降解的微球,各组的脊髓前角可观察到形态正常的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及神经轴索,结构完整.结论: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可靶向阻滞脊髓背根神经结,提高家兔的痛阈并延长体感诱发电位,具有"感觉-运动"分离阻滞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长效靶向神经阻滞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微波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重点。方法:将213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4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均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微波治疗,对所有患者均加强护理和健康宣教,治疗完成后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安奈德、利多卡因鞘内注射配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狭窄性腱鞘炎优于单纯药物注射治疗,辅以专业护理和健康宣教后,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建国  肖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802-1803
目的:观察得宝松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为观察组,采用得宝松1 mL+VitB12500μg+2%利多卡因2 mL共4 mL混合液局部注射.Ⅱ组20例为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40 mg+VitB12 500μg+2%利多卡因2 mL共4 mL局部注射(部位同Ⅰ组).7 d未愈可加注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却有显著性.结论:得宝松在治疗"鼠标手"及多种软组织损伤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内注入地西泮对大鼠持续性躯体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48只SD大鼠用计算机编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6组:足底对照组:足底注射0.1mL生理盐水;模型组: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鞘内对照组:鞘内给予10μL生理盐水,10min后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鞘内分别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地西泮(0.4g/L;1.6g/L;3.0g/L),10min后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观察地西泮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引发的持续性躯体痛相关行为(缩足与舔足)的影响。疼痛程度以各组大鼠足底给药后60min内,每5min内以及60min内大鼠缩足与舔足的时间为指标。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每5min的缩足与舔足时间明显高于足底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1);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足底给药后60min内缩足与舔足总时间比模型组分别减少了57.81%,71.37%,49.45%(P<0.001)。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地西泮可以抑制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引起的持续性躯体痛,其数据无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