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用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T-Td及J-Td的变化,得出Q-Td及J-Td的变化与AMI早期心律失常有着很密切的关系.Q-Td≤50ms或J-Td≤50ms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较少,为1.7%;Q-Td或J-Td≥50ms而小于65ms则发生一般的心律失常;而其≥70ms时则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因而Q-Td或J-Td可以做为AMI病人临床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很强、与结构和(或)电生理异常有关的心肌疾病。心律失常是心肌病的一种重要的临床表现。心律失常与心肌病的进展及预后之间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旨在分析心肌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有利于对心肌病预后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心律失常电生理的研究进展,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了较快的发展,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武器。因此,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作进一步瞭解,很有必要。现将国内较新试制的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量,副作用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另一类是特殊不良反应,包括免疫反应、特异反应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Arrhythmogenic effects)是一种很独特的副作用,与药理特性有很密切的关系。具有这类不良反应的药物,皆有一定的电生理效应。本文介绍1986年以来国外文献报告的这种“药源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实际上可引起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致心律失常作用总发生率4~7%。许多临床观察说明,抗心律失常药可增加室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及合理用药(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病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甚至某些“健康者”可以突发心律失常。其病谱范围很宽 ,治疗对策要因人、因病及严重程度而异。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都很重要 ,近 2 0年来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 ,适用非药物治疗者不要选用药物治疗 ,对非药物治疗不能获益者 ,仍应采用药物治疗。如快速心律失常中阵发性心动过速 ,包括房扑 (AFL)、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室结双径路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AVNRT)和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 (VT) (下简称室速 )等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很高 ,并发症也很小 ,因此…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血管病症状,病情差异很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可危及生命甚至猝死.虽然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及治疗方法很多,但仍有一部分心律失常很顽固,临床处理很棘手.联合用药是根据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作用具有相加性和协同性这一假设而提出的,针对这一发生机制采用联合疗法,可获得成功,使各药单剂量及副作用减少.但是哪些药物可以联合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多采用Vaughawiliams分类法,按其电生理效应分四大类.1.1 第Ⅰ类 膜稳定剂,主要作用细胞膜,抑制钠通道,降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减慢动作电位最大除极速度.此外尚能提高兴奋阈值,减慢传导速度及延长有效不应期.此类药物发展迅速,品种多,根据电生理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类.①IA类: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钠通道.其代表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长期以来,对待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记录都是通过常规测脉搏来反映其心率的。临床实践证明: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测脉搏是不能反映心率,确切地说至少不能反映心室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较高,“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两次报导为17%,省内1983年报道为19.8%。1975~1984年我科供收治100例,治愈83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17%。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因此把住这三方面的观察及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一个关键。 一、心律失常的观察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性期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而致死。护士若能掌握导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规律、诱因,及早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分析100例心梗患者心电图,34例严重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能过用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Q-Td及J-Td的变化,得出Q-Td及J-Td的变化与AMI早期心律失常有着很密切的关系。Q-Td≤50ms或J-Td≤50ms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较少,为1.7%;Q-Td或J-Td≥50ms而小于65ms则发生一般的心律失常;而其≥70ms时则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因而Q-Td或J-Td可以做为AMI病人临床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1989年至1994年对124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监护及护理.文章就该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在病后3日内.尤其是4小时内最易发生心律失常,如能抓住时机争分夺秒做好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很重要的.同时也强调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药甘松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变化是其基本病理机制。近年来,甘松及其有效成分在抗心律失常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甘松抗心律失常主要机制在于其能阻止多种膜离子通道如钠通道(INa)、L-型钙通道(ICa-L)、延迟整流钾电流(IK)、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等,对这些通道的阻滞作用很可能通过改变动作电位时间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对131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者占77.9%,心电图多表现为ST-T改变达55%,其次为左室肥大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室性早搏二联律,房性早搏多见。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程度及变化情况,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同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电方面的检查和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112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 opathy,DCM)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拍片及血清学分析等检查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房、左心室结构。并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脏病、糖尿病、电解质紊乱及急性感染所致心律失常。结果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房性心律失常,且较早发现,其中恶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增大有关,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肥大有关,左室壁变薄组左室增大较左室壁正常及肥厚组多见。老年DCM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DCM患者,且与左室及左房增大有关。结论在DCM患者,用上述检查(特别是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不仅可获得左心室结构改变的信息,而且有利于DCM所致心律失常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律失常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刘岳飞  张瑞民 《临床荟萃》1997,12(9):388-389
自1979年Dewood等提出约90%的前壁AMI早期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以来,便开始了AMI溶栓治疗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一系列溶栓并发症相继出现,需及时给予诊断和处理,本文就其有关问题加以综述.1 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溶栓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Braunwald将溶栓后的心肌再灌注比作“两刃剑”,认为成功的再灌注既可挽救濒死的心肌,又可产生再灌注性心肌损伤,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KaplinskiE等的动物实验表明当阻塞冠脉突然再灌注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TIMI研究组则采用心电监测和造影术的无对照研究证明,良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很常见,主要表现为频发或联律性室性早搏及短暂性心动过缓,而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及完全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仅低于5%.有人研究认为,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是缺血心肌的范围、时间以及梗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 ,几乎总有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心律失常最常见于心脏病患者 ,但也可发生于心脏正常的人。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甚多 ,除心脏病变所致以外 ,电解质紊乱、某些药物过量、吸烟过度、酗酒、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 ,都可导致心律失常。本文就非心脏病性吞咽、呼吸、体位改变等所致心律失常作一分析。1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正常人长期耐久性运动或体力劳动 ,可使心脏发生生理性增大。Cott于 196 8年 ,曾提出运动员心脏综合症名称 ,表现为双侧心脏增大、心尖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第三心音 ,窦性心动过缓 ,反…  相似文献   

16.
孟章文  李琪 《临床医学》2002,22(3):34-35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并发心律失常很常见,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HFRS患者239例,经心电图检查发现147例并发各种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丽  高玉梅 《临床医学》2008,28(12):17-18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病例共136例,全部于入院后48 h内通过24 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率达67.64%(92例),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占42.08%,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早、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等也常出现。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明显。如心衰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合并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18.
袁向尚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41-1441
目的通过观察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选择用药的适应证及时机。方法回顾分析142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用药特点。结果142例心律失常患儿经治疗后,113例心律转为正常,其中46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9例因伴有基础病因,心律失常复杂程度高及病程原因治疗后未转为正常心律。结论临床选择用药的适应证及时机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律失常1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立产  韩秀芹 《新医学》1997,28(6):307-308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律失常196例分析山东即墨市人民医院(266200)邵立产韩秀芹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心律失常很常见,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我院自1990年1月~1995年8月共收治EHF患者338例,经心电图检查发现196例并发各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总结91例脑部疾患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护理.91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5.16%,其心律失常类型多样.护理人员应具有风险意识,对脑部疾患患者加强心电监护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按医嘱处理,减少和避免原发疾病的加重及心律失常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