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毒蛇伤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蛇伤防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的健康。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蛇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年共收治蛇伤2920例,蛇伤事件中毒蛇伤占92.40%,以竹叶青蛇多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占86.82%;9月为蛇伤高峰,占23.66%;伤者以农民为主,占26.30%;40-69岁为蛇伤高发年龄,占64.76%;下肢咬伤占51.13%,毒蛇伤事件中重度占33.15%。毒蛇伤6 h内就诊与6 h后就诊、24 h内就诊与24 h后就诊的严重度具有明显差异(P0.01)。在不同蛇种致伤事件中,就诊时间、平均在院时间、平均费用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毒蛇伤事件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针对其特点进行重点防控,提高公众蛇伤防范与就诊意识,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北京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北京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的发病情况,用于指导对毒蛇伤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同顾近两年我院收治的毒蛇咬伤病例270例,对资料完整的106例留观患者进行总结.结果 北京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学特点.北京地区蛇咬伤多发生在北部山区;北京周边地区如承德、张家口和内蒙古等多山地区蛇咬伤高发;蝮蛇咬伤病例占多数,偶有五步蛇、竹叶青蛇等;蛇伤集中发生于5~9月,占93.4%(99/106),其他时间有散发病例;伤者以40~59岁人群为主;危重型占全部伤者的1.9%(5/270).结论 北京及周边地Ⅸ毒蛇咬伤有季节性、区域性等流行病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降低其危害性.建立一个或若干个蛇伤救治中心作为技术核心可以向周围展开地区性防治网络.  相似文献   

3.
圆斑蝰蛇俗称“百步蛇”、“古钱窗”等,生性凶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多栖息于田野中。泉州地处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4~10月份为毒蛇咬伤的发病期。我院为闽南地区蛇伤患者首选的救治医院,统计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254例蛇伤患者中有96例为圆斑蝰蛇咬伤,占比达37.79%。现就圆斑蝰蛇咬伤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圆斑蝰蛇咬伤病人96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9例,年龄15~72岁。痊愈95例,死亡1例。住院天数:最长24 d,最短2 d。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出现蛇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8例。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湖北宜昌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的发病情况,为本地区毒蛇咬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入院、资料完整的毒蛇咬伤病例191例,并进行总结。结果:本地区蛇伤多发生在市郊夷陵区、点军区和邻近的宜都、枝江、长阳等地,时间集中在每年7~9月,以8~12时、16~24时高发,致伤蛇种主要为蝮蛇(83.25%),咬伤地点主要分布在农田和路边(81.68%),患者以男性居多,高发年龄40~60岁,四肢伤多见,被咬伤后多数患者(65.45%)能在6h内及时就诊,蛇伤多以轻型(82.72%)为主,大多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宜昌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明显,为该区域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毒蛇咬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毒蛇伤害126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总结提高毒蛇咬伤的综合防治经验。方法2002—01,2005—12共收治126例毒蛇咬伤患者,对所有蛇伤患者均记录其性别、年龄、职业状况、受伤时间及就诊时间、受伤部位、受伤后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反应情况、治疗过程及预后,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毒蛇咬伤病例集中于夏秋湿热季节,以青壮年发生率最高(占69.0%),50.8%的病例延迟至受伤6h后就诊,毒蛇种类认知率很低(4.8%),按照Downey系统分类,3、4类重型蛇伤患者所占比重较大(占60.3%)。毒蛇咬伤后,局部可出现伤口感染(7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横纹肌溶解(3例)、局部坏死伴组织缺失(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截肢或截指(3例)等并发症,也可导致全身并发症如意识障碍(7例)、急性肾衰竭(2例)、心肌损害(6例)、呼吸衰竭(5例)、低蛋白血症(7例)以及凝血功能障碍(2例);均进行了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知识教育,早期诊断,强化监测,早期综合对症处理可有效降低毒蛇咬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毒蛇咬伤患者尿常规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近2年住院治疗、何种蛇伤诊断明确的毒蛇咬伤患者共1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24h内检测患者晨尿10项,同时使用显微镜镜检确诊,按蛇伤种类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5种毒蛇咬伤均有部分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尿蛋白、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阳性,但以蝰蛇咬伤尿蛋白、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2.5%、68.7%和46.9%),与其他4种蛇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和尿红细胞阳性的严重程度亦以蝰蛇咬伤的患者最多,与其他4种蛇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毒蛇咬伤均可使部分患者肾脏受损而出现尿常规变化,但以蝰蛇咬伤患者肾脏受损最重而使尿常规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征及蛇伤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为本地区的蛇伤救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7—2021年收治的2178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年就诊量、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就诊时间、受伤时间、蛇种分布、费别费用、抗蛇毒血清剂量及住院相关指标统计,并电话随访573例出院患者,统计指标包括是否再次就医、复查检验指标、伤口愈合时间、肢体消肿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湖北地区及周边蛇伤事件主要发生在4—10月份,最常见的为蝮蛇咬伤,其次为不明毒蛇类咬伤;昂贵的抗蛇毒血清费用是就诊费用高的主要原因,这对蛇伤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出院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清病(12.04%)、伤口不愈合(8.20%)和肢体疼痛(9.25%)。结论:了解本地区的毒蛇伤流行病学特点及蛇伤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能够制定符合本地区的蛇伤救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毒蛇伤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我科近年来救治的34例毒蛇咬伤,回顾性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6~67岁(平均33岁),平素身体健康;职业:农民13例(41.18%),从事卖、杀、养蛇业者9例(264%),其他(包括工人、干部、学生等)12例(32.25%);咬伤至就诊时间:24小时以内者28例(82.35%),24小时以上者6例门人65%)。1.2毒蛇种类与蛇伤分型参照1990年第四届蛇伤学术会议(广州)制定的“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型”列如表1。1。3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分别作血、尿、粪常规、血电解质、BUN、…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圆斑蝰蛇咬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1例圆斑蝰蛇咬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抗蛇毒血清治疗方案分四组:未使用抗蛇毒血清组(A组,15例)、抗蝮蛇毒血清组(B组,25例)、抗五步蛇毒血清组(C组,7例)、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联用治疗组(D组,14例),比较不同抗蛇毒血清治疗方案对靶器官保护作用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中、重度患者57例(93.4%),发生蛇毒诱发消耗性凝血病(VICC)39例(63.9%)、急性肾损伤(AKI)42例(68.9%),出院时治愈、好转47例(77.0%),死亡2例(3.3%);四组间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APTT)改善和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D组纤维蛋白原(Fib)升高优于A、B组(P<0.05),B组肾功能改善不及A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提示三种抗蛇毒血清治疗方案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圆斑蝰蛇咬伤早期易出现VICC和AKI,导致多脏器、颅内出血及多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东莞市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情况,指导东莞市地区毒蛇咬伤伤害的防治工作。方法:收集2011-2014年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毒蛇咬伤完整病例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东莞市毒蛇咬伤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学特征。毒蛇咬伤以竹叶青为主,占48.9%,眼镜蛇次之,占16.6%,银环蛇、蝮蛇、五步蛇偶发;全年均有发生,以4-11月份多发;以丘陵片区、山区片区、沿海片区、莞城片区多发,占83.9%;受伤年龄以40-59岁为主;受伤人群农民占29.4%,工人占28.5%;危重症2例,占0.9%。结论:该调查反映了东莞市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当地毒蛇咬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毒蛇咬伤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009-2010年,我科收治的各类毒蛇咬伤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患者4例,血液毒类毒蛇咬伤患者5例,混合类毒蛇咬伤患者85例,不明毒蛇咬伤患者15例。经采用局部伤口常规处理,静滴并局部封闭注射抗蛇毒血清,重症患者及早进行CRRT防治MODS等方法治疗。痊愈105例(96.3%),放弃治疗4例(3.7%)。结论:毒蛇咬伤应予早期伤口处理、应用抗蛇毒血清、抗感染、重症患者及早进行CRRT防治MODS,就诊时间的早晚、急救时的伤口处理是否及时得当与病情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毒蛇咬伤是重要急诊之一,农村尤为多见,每年都有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笔者从1980年5月至1994年6月,抢救治疗蝮蛇咬伤中毒381例,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1例,男性346例,女性35例,年龄5~57岁,平均38.5岁,农民占95.6%,发病率以7~9月最高,占88.7%。毒蛇咬伤入院就诊时间最短1.5h,最长72h,平均6.2h。毒蛇咬伤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根据临床症状轻度程度,按照1973年全国蛇咬伤会议制定的“毒蛇伤病情分级标准”[1],将381例毒蛇咬伤分成轻型253例,占66.4%,中型104例,占刀.3%,重型24例,占6.3%。…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76年至1987年共收治毒蛇咬伤238例,死亡1例,治愈237例,治愈率99.6%。现将我们在救治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98例,女40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0岁。16~50岁205例(占86.1%)。入院时间:伤后3小时内45例(占18.9%),3~7小时130例(占54.6%),7~24小时35例(占14.7%),伤后超过24小时者28例(占11.8%)。入院前处理情况:入院前经过不同程度的处理(如伤口冲洗、吸毒、结扎、外敷草药、口服蛇药等)者208例(占87.4%),未经任何处理者30例(占12.6%)。致伤毒蛇种类:银环蛇伤21例(占8.8%),竹叶青蛇伤130例(占54.6%),眼镜蛇伤79例(占33.2%),海蛇伤8例(占3.4%)。治疗效果:死亡1例(系危重型银环蛇咬伤患者,呼吸停止7天并发肺炎死亡),237例痊愈,治愈率99.6%。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 1 999年起对血循毒蛇咬伤致肢体肿痛的患者进行了针药并用的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来自我院蛇伤治疗中心 1 999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的留观和住院病人。⑴蛇咬伤的病史 ;⑵病人诉述为血循毒类毒蛇 (蝰蛇、竹叶青蛇、五步蛇 )咬伤且所述毒蛇的特征与该种毒蛇相符 ;或蛇体经医务人员鉴定为该种毒蛇 ;⑶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将入选病例69人按不同蛇种咬伤的单双号单盲分为两组。单号为治疗组 ,双号为对照组 (如收治第 1例竹叶青蛇咬伤者为治疗组 ,第 2例则为对照组 ,以此类推 ,其他蛇种者也如此 )。其年龄、就诊…  相似文献   

15.
急诊蛇伤患者的流行特征和救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急诊科467例蛇伤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蛇伤的流行特征,总结蛇伤的预防和急诊救治经验.方法 对2008-01~2008-12 467例蛇伤患者的留观和住院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467例,成人419例(男246例,女173例),小儿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6个月~84岁,平均(45.1±18.6)岁.发病年龄50~59岁最多(34.69%);咬伤部位以下肢(68.95%)为主;就诊前局部伤口经过处理332例;毒蛇咬伤451例,主要为蝮蛇咬伤(81.56%);职业以农民(88.01%)最多;病情轻重与毒蛇种类、年龄大小、就诊时间、现场应急处理、咬伤部位等有关系;发病季节以夏、秋季多见,城市蛇伤没有季节性;毒蛇伤治愈率98.89%;伤肢致残率0.67%;死亡率0.44%.结论 蛇伤中毒救治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注射蛇毒血清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强生产防护措施,加强城市贩蛇业餐饮业的管理;加强蛇伤防治的宣传,专科专治,减少蛇伤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在345例毒蛇咬伤病例中,有27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按其中性别、年龄、伤后就诊时间、伤情严重性、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诊治延误、伤情严重程度及年龄均是OCS发生的高危因素。27例毒蛇咬伤并发OCS患者均行彻底切开减压,20例痊愈,6例遗留功能障碍,1例截肢。结论对毒蛇咬伤肢体伤情准确判断,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减压,是对蛇伤并发OCS的最主要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198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75例毒蛇咬伤病人中,有137例患肢发生溃疡,占70%,均应用中草药治疗而愈。现小结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37例,男96例,女4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5岁。其中上肢咬伤30例,下肢咬伤107例。毒蛇咬伤种类:五步蛇伤15例,眼镜蛇伤8例,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被毒蛇咬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我院自 1977年以来共收治妊娠期毒蛇咬伤病人 12例。由于妊娠期蛇伤患者身体情况特殊 ,护理上有别于普通人毒蛇咬伤的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妊娠时间 :9周 2例 ,17周2例 ,18周 1例 ,2 5 + 2 周 2例 ,2 5 + 3 周 1例 ,2 6周 1例 ,34周 2例 ,38+ 3 周 1例。蛇种 :银环蛇咬伤 2例 ,尖吻蝮 (五步蛇 )咬伤 5例 ,眼镜蛇咬伤 4例 ,蝮蛇咬伤 1例。咬伤后就诊时间 :2h 2例 ,4h 5例 ,12h 4例 ,36h 1例。病情 (按中国的毒蛇及蛇伤防治中的分类标准 ) [1] :中型 6例 ,重型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浙江东部沿海地区蛇咬伤的流行病学情况,以指导毒蛇伤害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 2007-11~2010-10台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共收治208例蛇咬伤患者,实施蛇伤程序化救治流程的152例进行总结.结果 浙江沿海地区蛇咬伤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学特点.蛇咬伤分类:蝮蛇36.8%(56/152)、眼镜蛇23.0%(35/152)和五步蛇13.2%(20/152)占多数,不明蛇咬伤7.2%(11/152)、游蛇科13.8%(21/152)、无毒蛇8.6%(13/152).蛇咬伤发生率大致分为高发、偶发、少见及无地域分布四类;蛇咬伤多发生在中部平原和南部山区;蛇咬伤集中发生夏秋季(5~10月份),占94.7%(144/152),其中6、7月份为高峰期,占55.3%(84/152).蛇咬伤后就诊时间越晚,重型、危重型患者发生率越高.结论 浙江东部沿海地区为蛇咬伤高发区,有季节性、地域性等流行病学特点,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蛇咬伤防治对策,做好抗蛇毒血清的药品储备,从而降低蛇咬伤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救治护理毒蛇咬伤患者过程,总结基层医院实用的毒蛇咬伤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就诊的毒蛇咬伤患者6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痊愈62例,2例转外院治疗,1例死亡。结论:综合急救护理配合急救治疗可提高毒蛇咬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