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6月各ICU科室共发生的34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资料.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构成比高于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构成比高于白天,未镇静或镇静无效的患者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气囊管理不规范易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本组34例计划性拔管患者中44%拔管后48 h内不需重新置管.结论 尽景采取经鼻路径气管捕管方式;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患者监护;合理使用镇静剂,规范镇静评分:采取合适有效的约束方法;规范气囊管理可以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临床上对气管插管拔管指征可能偏于保守,对拔管指征应有更新更全面的掌握,减少患者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患者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探讨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ICU 2015年5月~2016年12月共发生的9例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上报资料,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找出9例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包括患者谵妄不配合或兼有故意拔管倾向;护士对患者约束不当;医护间缺乏沟通、镇静目标不明确,患者风险宣教无效;未及时评估拔管时机;护士不在患者身边;护士自身疲劳;护士未做到动态评估患者病情。结论:应用RCA方法回顾性分析非计划性拔管者的不良事件上报资料,找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或可为重症护理管理者在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照护中的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HFMEA)在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防范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ICU和EICU的患者中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并制定防范流程;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落实相关防范措施。比较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经口插管患者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引入RASS镇静评估表、气囊压力监测器,改良的约束方法和工具等措施,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5)。结论通过HFMEA的方法分析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总结护理对策,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分析4例R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加强呼吸机专业技能培训、对清醒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合理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方法:回顾分析2004-10/2008-10我院ICU 5 362例留置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4例.结论:非计划性拔管与置管方式、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气管插管实施正确的管理,是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两条白扁带加13 cm×17 cm纱布口罩放置枕部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改良固定法,对照组52例采用两长一短白扁带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移位、患者舒适度、患者口腔粘膜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移位、患者口角损伤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能有效减轻患者口腔粘膜损伤,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对防范成人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的方法,把2014年1月至3月入住某重症监护病房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把2015年1月至3月期间入住该重症监护病房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措施外,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密度为0.5/100置管日;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密度为2.1/100置管日,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是理想的护理方法,正确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改进,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除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胸部手术需全身麻醉 ,术后常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性呼吸 ,待患者神志清楚、自主呼吸有力、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衰竭、出血等并发症等情况下拔除气管插管 ,恢复自主呼吸。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除是指未按正常程序进行的拔管行为 ,非计划性拔管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窒息、再次气管插管等不良后果。经口气管插管操作简便而被广泛使用 ,但经口气管插管限制口腔的咀嚼、吞咽及语言交流能力 ,造成诸多不适 ,轻者引起人机对抗 ,重者引起患者自行拔管。文献报道[1] ,约有 8%的经口气管插管拔除为非计划性拔除。我们回顾性分析 1996年 1月~1999年 12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ICU气管插管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97%降低至活动后的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338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68)和对照组(n=170),观察组应用口咽通气管同定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牙垫固定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移位程度、非计划性拔管数、患者舒适度、口腔黏膜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移位程度低.非计划性拔管、口腔黏膜损伤例数均较对照组短,患者舒适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口咽通气管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导管移位,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轻口腔黏膜损伤,增加病人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使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减少。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ICU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严密监护高危人群,选择稳固的固定方法,采取适当的约束和有效的镇静,规范护理操作等。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为12·11%,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为2·27%(P<0·05)。结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有效。  相似文献   

12.
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5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导管气囊破裂及阻塞等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从而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固定器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经口气管插管的3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85)和对照组(n=178),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法固定导管,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8%(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固定方法简便,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224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116例和对照组108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加强有效沟通,妥善的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实施保护性约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O.05),实验组对气管插管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除(UEE)是指气管插管滑出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插管拔除。UEE可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UEE的发生还可能导致循环、呼吸衰竭和内分泌系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国外文献报道UEE发生率为3%~14%,中国国内报道发生率为5.4%~15.5%。非计划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达25%16j,因此ICU应该尽可能避免非计划拔管的发生。近年来ICU护理高度关注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现将导致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缩减约束方案对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266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实验组130例,实施缩减约束方案;对照组136例,采用常规身体约束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身体约束率、约束时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皮肤损伤情况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约束时间缩短,约束部位皮肤完整,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缩减约束方案可降低身体约束率,减少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对策,以达到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预见性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充分了解UEX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时预见性进行护理人员干预,可将UEX拔管率降至最低,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加强临床护理安全的管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流程、妥善固定导管、合理使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护理干预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进行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最高的10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和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别。结果实施FMEA后10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实施FMEA管理前的3.69%下降到1.44%,两组比较,χ~2=4.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应用FMEA找到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密监护和适时拔管撤机对于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前瞻性可靠度分析法--医疗照护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HFMEA)应用于临床上防止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流程的制定,旨在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潜在风险因素、列出有价值的风险评估指标,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予以控制、减少甚至消除损害的发生。本文探讨依据该理论生成的防范流程对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控制效果。 方法 回顾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制定UEX防范流程。观察自该流程实施后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口插管患者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因素分析。 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经过流程规整后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5)。结论 通过HFMEA的方法分析UEX的失效因素,制定完善防拔管流程,指导临床护理人员的认知和控制措施的选择应用有助于减少临床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总结护理时策,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ICU患者非计划性气管内拔管的原因.结果:发现其发生与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提示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清醒患者进行相关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