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1例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制定危重护理、个性化康复护理、个性化音乐治疗等康复方案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及肌肉训练。结果经过精心护理、音乐治疗及各项肌力训练7 d后,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由28分降至14分;左侧上肢肌力由Ⅰ级升至Ⅲ级,左侧下肢肌力由Ⅰ级升至Ⅳ级,右侧上、下肢肌力均由Ⅲ级升至Ⅴ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从71分降至52分;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由38分升至80分;改良Barthel指数由0分升至55分。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增强患者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80例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各80例,普通组给予传统康复护理,实验组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方案,在两组入选时、干预30d、45d、60d后评定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脑卒中肌力评定.结果:两组入选时SAS、MMADD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30d、45d、60d后实验组SAS、MMADD降低分显著大于普通组(P<0.01,P<0.05).普通组肌力从0级升至Ⅰ级36例,从Ⅰ级升至Ⅱ级20例,从Ⅱ级升至Ⅲ级24例,肌力恢复不明显;实验组肌力从0级升至Ⅲ级20例,从Ⅰ级升至Ⅳ 级40例,从0级升至Ⅳ 级20例,肌力恢复明显.结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1例POEMS综合征病人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多措施联合严防血小板低下时病人跌伤的风险;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病人进行分阶段的肌肉力量训练;实施以中心静脉压为指导的容量管理策略;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病人于移植后第22天顺利出仓,下肢肌力从Ⅲ级提升至Ⅳ级。术后1个月随访,病人能独立步行50 m以...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脑卒中偏瘫病人尽早尽快最大程度的恢复其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残疾,对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训练,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对44例脑卒中瘫痪病人护理中注重康复训练,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44例均为本科住院病人,男27例,女17例,年龄11~79岁。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梗死30例,脑出血14例,其中左侧偏瘫33例,右侧偏瘫11例。神志不清4例。0级肌力1例,上肢肌力Ⅰ级、下肢肌力Ⅱ级15例,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18例,上肢肌力Ⅰ级、下肢肌力Ⅲ级1例,上、…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偏瘫家庭康复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从 1999年 6月~ 2000年 6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家庭病房治疗及护理,实践中认为家庭康复治疗与护理是病人康复成功与否的关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 46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 CT或 MRI证实。其中男 45例,女 1例;年龄 52~ 74岁。脑梗死 41例,脑出血 5例,脑出血 5例。全部病例为首次发病,左侧肢体偏瘫 42例。右侧偏瘫 4例。其中肌力 0级 5例,Ⅰ级 10例,Ⅱ级 10例,Ⅲ级 21例。护理方法: (1)制定康复护理计划:一般分 3个阶段训练指导。第 1阶段由医生责任护士完成;第 2阶段由护士指导家属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意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投诉情况及其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0%降至3.3%(χ2值=10.65, P=0.03),同时投诉次数由15次降至5次(χ2值=10.29,P=0.0358);满意度由81%升至94%(χ2值=23.18,P<0.01);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实施前后护士风险意识总平均得分由(62.98±2.17)分升至(87.24±1.40)分(t=16.38,P<0.01),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由(77.38±1.19)分升至(93.1±0.92)分(t=14.91,P<0.01),以上各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改善护理质量,还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具有实际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总结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早期康复护理,重点为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早期体位护理、坐位训练护理、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健侧肢体医疗体操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治疗1月后,采用Brunnstrom方法评价,患者上肢肌力≥3级有34例、下肢肌力≥3级有69例;RNADL评定量表评定,76-95分、生活基本自理有25例,96~100分、生活完全自理有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肌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盲抽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以及镜像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肌力与平衡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下肢肌力等级(4.21±0.69)级高于对照组(3.37±0.51)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52.37±3.55)分高于对照组(42.36±4.5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可通过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改善肌力水平以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赖蕴珠  陈银海 《现代康复》1997,1(2):147-147
潘某,男,68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于1995年9月13日入院,查BP24/14Kpa,左上肢肌力Ⅰ级~Ⅱ级,下肢肌力0级,CT示脑梗塞。诊断为脑梗塞、高血压病Ⅲ期。经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法等综合治疗,左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可独立步行。于1995年11月27日出院并转入某康复医院行“康复治疗”20余天,因又出现左下肢无力,于1995年12月25日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训练在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力恢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及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及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结果患者出院时上肢、下肢肌力评分分别为(2.80±0.65)分、(3.43±0.70)分,优于对照组的(2.38±0.69)分、(2.99±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为(72.66±7.59)分,NFD评分为(9.73±4.02)分,对照组指数评分为(55.67±7.62)分,NFD评分为(11.90±4.3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感觉、运动训练的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11/2002-1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分4个阶段:第1阶段卧位训练。第2阶段坐位训练。第3阶段站立训练。第4阶段行走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动作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击球,拾豆子,拔算珠以及穿脱衣服和使用餐具等。在患者入院第1周和出院前,采用6期评定法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运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时,康复组上肢肌力达Ⅳ级以上者19例,对照组10例,P<0.05。下肢肌力Ⅲ级以上者24例,对照组21例,P<0.05。②改良巴氏指数50分以上患者为26例,对照组21例,P<0.05。结论:实施康复护理的训练干预方法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ASIA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及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FAC分级及下肢MMT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BBS评分[(36.2±9.8)分]、下肢ASIA评分[(40.4±4.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FAC分级≥3级人数、下肢MMT分级≥3级人数均较入选时明显增加(P<0.05),并且均以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数(分别增加25例、26例)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感觉、运动训练的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11/2002-1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分4个阶段:第1阶段卧位训练。第2阶段坐位训练。第3阶段站立训练。第4阶段行走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动作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击球,拾豆子,拔算珠以及穿脱衣服和使用餐具等。在患者入院第1周和出院前,采用6期评定法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运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时,康复组上肢肌力达Ⅳ级以上者19例,对照组10例,P&;lt;0.05。下肢肌力Ⅲ级以上者24例,对照组21例,P&;lt;0.05。②改良巴氏指数50分以上患者为26例,对照组21例,P&;lt;0.05。结论:实施康复护理的训练干预方法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梁华玉 《全科护理》2013,(29):2701-270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对68例脑卒中瘫痪病人进行保持良好的体位、床上和床下锻炼、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站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结果]68例病人瘫痪肢体恢复至Ⅴ级肌力34例、Ⅳ级肌力24例、Ⅲ级肌力8例、Ⅱ级肌力2例。[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瘫痪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梁永红  郭松红 《天津护理》2009,17(3):129-130
目的:促进恶性肿瘤转移致下肢瘫痪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方法:将70例患者按肿瘤发生部位及转移病灶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分别实施下肢被动屈髋屈膝训练、踝被动背屈训练、腓肠肌拍打训练、双脚趾趾尖的抓握护理,以达到促进下肢功能康复的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及康复训练,70例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肌力均可恢复到3至5级,可在护士的协助下翻身、坐起、站立至行走。结论:恶性肿瘤转移致下肢瘫痪患者进行放化疗同时配合功能康复训练可使下肢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总结护理积分与奖金结合分配方式在普外科实施的体会.根据护士基本分值、岗位分值和质量分值,设置奖金分配方案.实施分配方案1年,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从实施前(90.958±0.856)分升至(94.225±1.146)分,实施1年内无患者发生压疮,实现了零投诉和无护理纠纷,患者满意度从91.4%升至95.5%.  相似文献   

17.
脑动脉瘤术后康复评价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脉瘤术后近于特殊意识状态,伴失语听理解与认知障碍,康复评价及治疗相对困难。通过两次由医师、治疗师、护师、按摩师、理疗师参与的评价会,找出问题点,从患者认知、听理解障碍入手制定康复目标。ST选择患者熟悉的语言捷径———音乐、戏曲训练,使患者对信息刺激产生接收及应答。经两个月治疗,认知与听理解恢复正常,失语得到纠正。Brunnstrom评定上肢提高Ⅲ~Ⅳ级,下肢提高Ⅱ~Ⅲ级,手指提高Ⅰ~Ⅱ级,ADLBarthel提高25分。可助力下步行。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瘤术后康复评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瘤术后近于特殊意识状态,伴失语听理解与认知障碍,康复评价及治疗相对困难。通过两次由医师、治疗师、护理、按摩师、理疗师参与的评价会,找出问题点从患认知、听理解障碍入手制定康复目标。ST选择患熟悉的语言捷径-音乐、戏曲训练,使患对信息刺激产生接收及应答。经两个月治疗,认知与听理解恢复正常,失语得到纠正。Brunnstrom评定上肢提高Ⅲ-Ⅳ级,下肢提高Ⅱ-Ⅲ级,手指提高Ⅰ-Ⅱ级,ADL Barthel提高25分。可助力下步行。  相似文献   

19.
1病例病史摘要男患,43岁,因胸椎3~4骨折双下肢截瘫1月收住院。入院一般情况较好,心肺腹均正常,左下肢股四头肌肌力Ⅰ级,余0级,右下肢肌力均0级,血、尿常规、凝血系统均正常,给予神经营养药及综合康复治疗后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内收肌肌力Ⅱ级,入院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观察分析两组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平衡能力、不良反应。结果 训练后,两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联合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分别为(10.96±1.32)、(2.12±0.24)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79)、(2.65±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AC高分级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联合组FAC及Lovett肌力高分级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BBS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45.19±4.83)分,高于对照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