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冰  粟占三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39-1840
[目的]探讨CD117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无性细胞瘤和非无性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作了CD117染色检测不同肿瘤中CD117表达的阳性率.[结果]8例无性细胞瘤CD117均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0%,主要为细胞膜表达;11例胚胎性癌中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为18.2%,均为胞浆弱阳性表达.1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中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为72.7%,均为肿瘤中无性细胞瘤成分呈阳性表达;其它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无表达.[结论]CD117在卵巢无性细胞瘤细胞膜上有较为特异的表达,该表达对于鉴别无性细胞瘤和非无性细胞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鞍区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鞍区及鞍上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12岁,因"多饮、多尿3月余"入院。血清学检查β-HCG升高。镜检:肿瘤由两种成分组成,绒毛膜癌与生殖细胞瘤混杂分布,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化:瘤细胞PLAP弥漫(+),绒毛膜癌区β-HCG、HPL(+),生殖细胞瘤区CD117、D2-40(+),Ki-67约70%。术后症状明显改善,β-HCG降至正常,已行术后放疗,后期将继续跟进随访。结论鞍区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非常少见,组织学伴有绒毛膜癌成分的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更为罕见,送检标本应广泛取材,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0例经组织学诊断为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组织切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DOG1、CD117、CD34、S-100、vimentin、SMA、CD68、Ki-67和desmin等的表达.结果 EGIST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或发现腹部包块.肿瘤源于肠系膜15例,网膜6例,腹膜后5例,其他部位4例.肿瘤平均直径12 cm,其中梭形细胞为主型23例,上皮细胞为主型3例,混合型4例.免疫组化:DOG1、CD117、CD34、vimentin、Ki-67、SMA、CD68和S-100(+),desmin(-).结论 EGIST的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大体形态、组织学、免疫组化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DOG1和CD117在EG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EGIST需与相同部位的平滑肌肿瘤、恶性神经鞘膜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按病理类型大体可分为生殖细胞瘤(germinoma)、非生殖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GGCT)及多种成分的混合性肿瘤,其中生殖细胞瘤约占2/3。以往多认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在东亚地区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但最新数据显示,其在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年发病率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似(0.189/10万和0.148/10万),儿童及青少年是高发人群,男女发病率比约为  相似文献   

5.
颅内原发性内胚窦瘤6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颅内原发性内胚窦瘤(E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 临床资料分析及运用组织学、组化、免疫组化(ABC或S-P法)和电镜观察6例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结果 6例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16岁,平均10岁,临床以颅内高压为主要症状。EST组织学特点: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透明小球及基膜样物形成、腺泡状和腺管状结构,部分伴有“血管套”结构、多囊性卵黄囊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AFP、CEA和α-1-抗胰蛋白酶(+)。电镜观察最有特征性的是瘤细胞内外有大量高电子密度圆形物质,瘤细胞外可见无定形基底膜样物质。随访的4例患者3-10个月内死亡,1例术后7年复发。结论 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青少年,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和第三脑室。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少见,高度恶性,起源于多能性原始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组织发生学特点.方法 对1例子宫性索样肿瘤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上皮样细胞呈巢状、索状、梁状等排列.部分肿瘤未见子宫内膜间质.免疫组化:CD99、抑制素、vimentin、CD10和CK弥漫(+),EMA、间皮素局灶(+),ER、CA125、CEA和SMA(-).结论 子宫性索样肿瘤是少见的含性索成分的多表型肿瘤,具有不确定的潜在复发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免疫组化标记GATA3、CK20、p63和HMWCK或CK5/6可用于证实尿路上皮来源的肿瘤;CK20、p53和CD44可用于鉴别尿路上皮反应性异型增生和原位癌。采用基底细胞抗体(HMWCK和p63)和AMACR联合诊断穿刺活检标本中的局灶性前列腺癌;OCT4、CD117、CD30和glypican 3可用于诊断生殖细胞肿瘤。PAX8是确定肾脏来源最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间叶性肿瘤,FET-CREB融合阳性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间叶性肿瘤,FET-CREB融合阳性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运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其基因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呈漩涡状、结节状分布,肿瘤细胞疏密不等,部分区域瘤细胞稀疏,稀疏区间质黏液样变性;部分区域细胞致密,呈弥漫片状分布,间质可见胶原化改变,局灶可见血管瘤样结构区及带状淋巴细胞浸润灶。免疫组化:瘤细胞CD99、Desmin弥漫阳性,MUC-4部分阳性,INI-1表达未缺失。高通量测序检测出肿瘤EWSR1:CREB1基因融合。结论 颅内间叶性肿瘤,FET-CREB融合阳性型组织形态多样,缺少特异性的免疫表型,需结合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例SF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7.8岁。肿物位置:3例原发肿瘤分别位于右胸壁、右肺下叶和颅内,另外,1例为右耳前肿物切除术后2年复发,1例为颅内肿物切除术后2年转移至右颌下,1例为左眼眶内肿物切除术后7年、第2次复发。2例表现为经典型SFT、其中一例间质有明显的黏液样变性,其余4例形态学均表现为恶性。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TAT6、Vimentin、Bcl-2均(+),CD34、CD99不同程度(+),1例CK(+)。结论 SFT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其病理形态特征多样,易与其他软组织肿瘤混淆,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有助于其诊断。SFT属于中间生物学行为肿瘤,可复发或转移,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中枢神经系统AT/RT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11岁,平均6.7岁。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位于幕上,其中2例位于脑室内。组织学上,肿瘤由横纹肌样细胞及间叶组织或原始神经外胚层成分构成。免疫组化示vimentin、EMA、S-100、NSE和Syn(+),且所有病例均INI1蛋白表达缺失。结论 AT/RT是好发于儿童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胚胎性肿瘤,临床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相关症状或体征,病理上肿瘤细胞具有多能分化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该肿瘤的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使用LCA、CD30、CD79a、CD68、CD45RO、CD3、CD20和CEA等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并文献复习。结果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困难,镜下病理形态多样,可见子宫内膜和/或肌层内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B细胞标记(+)。结论子宫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易漏诊且侵袭性较高,因此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对预后治疗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阔韧带巨大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进行研究。结果右侧阔韧带肿物为大小不等的网状腔隙状组织,管壁为增生的短梭形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ER和PR(■),SMA、actin和desmin(■),melan A、CD56和CD99(+)。结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该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与评价颅内病理性钙化在CT定性诊断中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病理性钙化病人的CT片,按病理学将其分成二组;第一组为肿瘤性钙化,30例,第二组为非肿瘤性钙化,18例,主要观察内容;钙化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和分布。结果 (1)本组48例病变中,不同的病变在CT表现上有其一定的钙化特征。(2)肿瘤性病变其钙化特征分为囊壁型和瘤内型两种,以颅咽管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及脊索瘤较为常见。(3)非肿瘤性钙化则常见于脑囊虫病,结节性硬化,结核性脑膜炎等良性病变,其钙化病灶为病变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 颅内病理性钙化对颅内疾病的CT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To evaluate the values of clinical finding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Crohn's disease (CD) and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ITb), so that better diagnosis strategies could be found, we analysed the records of 30 patients with ITb and 30 patients with CD retrospectively. We reviewed the cardinal symptomatic and physical, radiological, colonoscopic,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patients. Some cardinal symptomatic and physical, radiographic and colonscopic features of CD and ITb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Its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976, 0.953 and 0.961, respectively (p = 0.000, 0.003 and 0.000). Som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CD and ITb had no correlation. Its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140 (p = 0.765). I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CD from ITb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depends largely upon colonoscopy and histopathology.  相似文献   

15.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 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7例HP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 7例HPC中,6例病变位于小脑幕上,1例跨小脑幕上下生长;其中2例小脑幕上病例累及邻近骨质.颅内HPC呈等及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及流空血管,周围见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后肿块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2例累及邻近骨质,1例侵及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例均见CD34、波形蛋白及CD99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蛋白均未见表达;对6例进行Bcl-2标记均见表达.对4例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其中3例为5%~8%表达,1例为10%~15%表达.对3例进行Syn染色,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MRI对诊断颅内HPC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肾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于肾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复习2例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例肾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3岁和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区钝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CT检查示肾占位.组织学特征为瘤组织呈束状、波纹状排列,瘤细胞呈梭形,局部富于瘤细胞,间质血管丰富,部分呈血管瘤样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有明显的束状胶原.免疫表型:瘤细胞CD34、CD99和bcl-2(+),SMA局灶性(+);而HMB45和CD10(-).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发生在肾极少见,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7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观察其免疫组化标记物CD117、CD34、SMA、S-100、Nestin的表达。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形态结构多样,基本形态以梭形细胞及上皮细胞样为主,呈编织状、栅栏状排列,免疫组化67例中62例CD117阳性、52例CD34阳性、63例Nestin阳性、部分病例有SMA、Desmin、S-100的表达,多为局灶性弱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以上皮细胞样及梭形细胞为主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CD117、CD34、Nestin的表达是确诊该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颅内肿瘤疾病诊断中MRI与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共74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经术后病理学检验,均已经确诊,为了更好地观察MRI与CT两种检查方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所选患者需依次接受以上检查,将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应的疾病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结果:在病理学检查方式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包含幕上肿瘤31例和幕下肿瘤43例,均为恶性肿瘤,对应占比值为41.89%、58.11%。在CT与MRI两种检查方式下,颅内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87.84%(65/74)、100%,诊断正确率为78.38%(58/74)、100%,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疾病诊断中,MRI、CT检查均能够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数据,不过,在疾病检出率与诊断正确率两方面的比较中,MRI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UP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10例UPS患者中,男8例,女2例,男女比为4:1,年龄45~73(平均57.7)岁,肿瘤直径1.5~7.0(平均3.9)cm。肿瘤细胞呈梭形和多形性排列成束状、交织状或席纹状。核分裂易见,可见多核瘤巨细胞及间质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可表达Vimentin,CD68,不表达HMB-45,S-100,CKpan,SMA,CD34,Desmin。结论:UP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需与胃肠道间质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形性平滑肌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分化差的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洵  李凌  宋艳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397-399,I104
目的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例原发于乳腺的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乳腺血管肉瘤几乎均发生于女性,主要为绝经期前女性。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学变化大,肿瘤通常CD31、CD34、UEA-1和F8( ),B72.3对上皮样血管肉瘤具有特异性。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一般不主张腋窝清扫,术后放、化疗效果不肯定。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较少见,肿瘤分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