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品管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分析影响意外脱管因素,针对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包括排查原因加强护理、改良固定方法、调整胃管留置长度、制作操作流程、适当肢体约束。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本院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由活动前32%降低至1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4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改善前后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减轻患儿痛苦,还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胃管留置期间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7月在我院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留置胃管的469例患儿进行观察,统计意外脱管发生率并分析脱管原因。结果:469例患儿中发生意外脱管58例,占12.37%。意外脱管主要原因:导管固定不妥,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或责任心不强及患儿自身的原因。结论:对于留置胃管的患儿,护理过程中需要妥善固定胃管、有效约束患儿、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增强责任心等预防意外脱管的发生,保证患儿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心脏外科ICU患者在桡动脉置管后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成立品管圈,以"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从活动前的12.80%下降到活动后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桡动脉置管的意外脱管率,并能改善医护合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实施护理对策:及时上门宣教,建立导管安全意识;强化落实胃管固定技能;正确评估患者意识,有效落实正确约束方法。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16.49%降至3.06%(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社区居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小儿普外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7年1月—12月为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8年1月—12月对本院普外科留置胃管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成立目标管理小组,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应用PDCA循环改进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制定留置胃管标准化护理流程、对全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效果探讨,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与无形成果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的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拨管发生率由活动前的7.64%降低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小儿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留置鼻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现状调查了解本科室鼻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组织实施,遵循PDCA循环进行改进,比较活动前后留置鼻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鼻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76.16%vs36.67%,P0.05)。目标达成率142.44%,进步率115.8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鼻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减少患者反复操作痛苦,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技术的信任度,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活动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9.46%降至1.54%,圈员们在运用QC手法、创新思维及协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的意外拔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并选取实施前的51例和实施后的45例留置胃管患者,对比意外拔管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运用品管圈管理,留置胃管患者的意外拔管率从21.6%下降到6.7%,满意度从76.5%提升到93.3%,运用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留置胃管患者的意外拔管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脑力激荡及柏拉图等品管圈工具对活动前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最后将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由活动前的37.12%降低到活动后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进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有效办法,可以有效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ICU气管插管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97%降低至活动后的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患儿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新置管的现状。方法设计建立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新置管登记表,整理分析2011-2012年NICU胃管非计划脱管率及重置率。结果调查留置胃管患儿269例,27例出现非计划脱管现象,非计划脱管率为10.03%,其中19例进行重新置管,重置率为70.37%。患儿自行拔管者13例(48.15%),胶布固定松脱者11例(40.74%),管道堵塞者3例(11.11%)。结论 NICU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加强胃管留置管理,以减少非计划脱管,降低胃管重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留置导管非计划性拔除的情况。方法:由病区护士长或护士收集住院病人的导管留置资料,共调查住院病人2783例。结果:①住院病人应用导管共41种,2278根,有12例导管发生非计划拔除,占0.52%。存在非计划性拔除的导管分别为:胃管、气管切开管、静脉留置针和PICC置管,脱落率分别为5.10%、3.60%、0.28%、0.50%。②有关管道脱落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病人自己拔管比例较高,所占比例高达同类管道总数的5.10%,非人为原因脱落3例,占同类管道总数的1.91%。③脱落后果分别为:病房护士置管6例,占66.67%,再次手术置管和重新静脉穿刺各1例,分别占所有处理方法的11.11%,另有1例无须处置,3例脱落后果缺失。④各科室导管非计划性脱落比较:神经外科的胃管、静脉留置针的脱落率和脱落密度均较高。结论:与国际相关报道相比,该院非计划性导管脱落率处于较低水平,需加强对留置胃管和神经外科病人留置管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1~9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观察对策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63.01%下降至改善后的32.5%,超过改善目标值约4.3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确保患者及时用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预防脑血管病患者胃管滑脱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应用头脑风暴法确立预防胃管滑脱为活动的主题,拟定计划,分析现状,统计绘制柏拉图及鱼骨图分析原因,针对3项主要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将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标准化,修改并制定科室的胃管管理制度。结果实施措施后我科脑血管留置胃管患者拔管率由27.5%(55/200)降低至5.0%(1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P<0.01);设定的目标值均已达到,目标达成率115%,进步率81%。圈员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管理研究了影响胃管滑脱的主要因素,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解决了胃管滑脱的问题,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遵循PDCA工作程序,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2.04%下降到活动后的4.7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了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1月消化内科初次留置胃管患者217例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12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制定并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内容包括妥善固定胃管、适当有效约束肢体、有效镇静和镇痛、规范高风险护理操作、加强舒适护理、强化患者防脱管意识等。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可有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