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报道检测肌酐方法较多,但临床常规采用仅为酶法和化学法。酶法要求酶纯度极高,且试剂供应困难。化学法以苦味酸法为主。因此本文就苦味酸法检测去蛋白离心液内肌酐影响因素作一探讨。 1 试剂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肌氨酸氧化酶法(酶法)和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Jaffe法)是临床上血清肌酐(creatinine,Cr)测定较常用的方法。为了解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及性能指标,本研究对酶法和Jaffe法进行了平行对比和偏倚评估。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苦味酸法和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的差异。方法用酶法和苦味酸法分别检测136份血清标本肌酐的水平,以酶法检测的值分为四组。结果1组苦味酸法值高于酶法值(P<0.01);2、3组两种方法测得值基本相符(P>0.05);4组苦味酸法值低于酶法值(P<0.01)。结论苦味酸法适应范围窄,干扰多;酶法适应范围宽,特异性强,干扰小。不同测定方法应建立不同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现状。方法将肌酐室间质评(EQA)的质控品以邮寄的方式发放到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数据、检测方法网告研究所。第一次室间质评有71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52家实验室使用酶法;第二次室间质评有37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64家实验室使用酶法,分析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数据结果。结果第一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能力比对检验(PT)合格率分别为57.46%和83.85%;第二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PT合格率分别为83.78%和97.19%。第二次室间质评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变异系数在6.67%~19.26%之间;酶法的变异系数在3.78%~11.43%之间,五个批号的质控品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结果与酶法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低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高于酶法,偏差在9.82%~66.31%之间;高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低于酶法,偏差在4.30%~10.66%之间。结论酶法检测肌酐的质量明显优于苦味酸法。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肌酐测定的方法学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临床检测肌酐的方法主要有碱性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极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易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但因其价格便宜,国内仍在使用。酶法是近年来较推崇的一类方法,其具有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试剂没有毒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越来越受到实验室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遇到的1例羟苯磺酸钙影响肌酐检测病例进行探讨.方法:对患者用药之前的结果和用药之后分别用苦味酸法、肌氨酸氧化酶法及干化学酶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羟苯磺酸钙在肌酐的三种检测方法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苦味酸法影响较小,干化学酶法次之,肌氨酸氧化酶法受影响最大.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酶法与苦味酸法对血清肌酐在不同水平段的测定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在国内发表的有关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对照研究的文章,采用RevMan5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9篇文献纳入本次研究,包含有2545例患者的血清样本,依血清肌酐水平,将数据分为低(<130μ mol/L)、中(130~500 μmol/L)、高(>500μmo]/L)三组.当血清肌酐浓度低于13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小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29.44,95% CI(-32.76,-26.13)],当血清肌酐浓度介于130~ 50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小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11.80,95%CI(-19.09,-4.52)],当血清肌酐浓度高于50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大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31.88,95% CI(11.44,52.32)].结论 根据目前证据可认为:当血清肌酐浓度低于500 μmol/L时,酶法测定结果低于苦味酸法;当血清肌酐浓度高于500 μmol/L时,酶法测定结果高于苦味酸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肌酐酶-氧化酶偶联法测定肌酐(以下简称酶法)。方法:同时用ROCHE公司和LABO公司的两种酶法试剂盒测定肌酐并与苦味酸法进行比较。结果:LABO酶法测定肌酐的线性范围为25μmol/L-2210μmol/L,ROCHE为49μmol/L-4420μmol/L,苦味酸法为92μmol/L-520μmol/L。LABO试剂的批内CV<0.54%,批间CV<2.06%,回收率为95%;ROCHE试剂的批内CV<0.88%,批间CV<2.30%,回收率为99%;苦味酸法批内CV<1.13%,批间CV<3.23%,回收率为93%。溶血、黄疸对两种酶法测定肌酐的干扰率<4%;抗坏血酸对苦味酸法产生正干扰,当其>0.625g/L时,干扰率≥11.2%,抗坏血酸≥1.25g/L时,对ROCHE试剂测定结果的干扰率≥5.58%;药物头孢曲松钠≥1.00g/L时,对苦味酸法产生正干扰,干扰率≥7.11%,对其它两种试剂无干扰。结论:酶法测定肌酐优于苦味酸法,可作为临床常规测定方法。同时,临床实验室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酶法试剂盒。  相似文献   

9.
肌氨酸氧化酶法(以下简称酶法)测定肌酐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使用酶法代替苦味酸法进行血清肌酐测定。目前国内对于酶法测定肌酐的生物参考区间报道较少.许多实验室一般参照试剂说明书或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设定参考区间.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这些参考区间并不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酚磺乙胺对肌酐检测方法影响。方法参照CLSI推荐的干扰试验标准,检测酚磺乙胺对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肌酐检测影响。结果试验标本和对照标本酶法肌酐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而碱性苦味酸法检测时两标本之间结果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酚磺乙胺浓度达到0.3g/L时,对酶法肌酐检测有阴性干扰,对碱性苦味酸法检测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检验实验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评)分析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偏移及校准对偏移的影响。方法利用重庆市临床检验室间质评数据,开展冰冻混合人源血清(参考方法赋值)调查,分析苦味酸法与酶法肌酐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及偏移;用双浓度水平冰冻混合人源血清(参考方法赋值)校准常规检测系统后检测室间质控品。结果 2012年至2016年重庆市苦味酸法肌酐检测实验室数下降;苦味酸法实验室稳健均值与酶法存在差异,且差值与肌酐水平有相关性(r=0.774 6);冰冻混合人源血清(参考方法赋值)调查及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正确度验证结果均显示,苦味酸法肌酐在低浓度存在正偏移(最大达10.39%和13.31%),且偏移与浓度相关(r=0.988 9),而酶法肌酐的偏移较小(最大达1.04%和1.49%);用冰冻混合人源血清校准常规检测系统后,苦味酸法肌酐检测在低浓度的正偏移被抵消。结论苦味酸法肌酐检测在低值范围存在正偏移,双浓度水平校准可纠正此偏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酚磺乙胺等药物对酶法测定肌酐的干扰及防治对策。[方法]利用本院临床各科室在一个月中的有关病例的检测材料,用苦味酸法与酶法鉴别干扰的存在,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一个月中共检出70例存在负干扰现象。[结论]酚磺乙胺等几种药物对酶法测定肌酐有负干扰,并对其性质、范围、机理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湿化学酶法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肌酐假性增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以2010~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5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心超滤管将采集的患者血清中大分子蛋白滤去,分别用湿化学酶法、苦味酸法、干化学酶法检测超滤前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滤前其中2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用湿化学酶法测得血清肌酐水平与苦味酸法、干化学酶法比较有明显差异,而5例患者后2种方法测得的肌酐水平差异不明显。而以离心超滤管滤去大分子蛋白后,3种方法测得的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湿化学酶法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肌酐时,应去除大分子蛋白以防止所测血清肌酐水平异常增高,或用干化学酶法或苦味酸法测定以确定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两种测定血清肌酐方法偏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酐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含氮化合物,是肌酸代谢的终末产物.血中肌酐浓度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因而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常规肾功能之一[1].常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2].  相似文献   

15.
将单试剂苦味酸法改成双试剂法测定血清肌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单试剂的苦味酸法改成双试剂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肌酐,结果显示该方法性能良好,具有准确、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其批内CV<3.5%,线性范围在0~1769μmol/L内,与酶法、原苦味酸单试剂法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5;干扰试验表明黄疸、溶血、蛋白质、维生素C等因素对肌酐测定未见有明显干扰。  相似文献   

16.
程开书  孙建民  方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6):2092-2093,2095
目的分析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苦味酸速率法(Jaffe′s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偏倚。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EP9-A文件,每天取临床样本8份,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血清Cre含量,共测定5d,记录结果,去除离群点,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倚估计。结果在测定患者新鲜血清样本Cre时,酶法和Jaffe′s法测定结果的预期相对偏倚在Cre浓度小于100μmol/L时,两种方法的预期偏倚不超过-1.5%,酶法的测定结果低于Jaffe′s法;当Cre浓度大于300μmol/L时,两种方法的预期偏倚不低于6.4%,酶法的测定结果高于Jaffe′s法;当Cre浓度大于500μmol/L时,两种方法的预期偏倚不低于7.9%。结论预期偏倚在中低浓度时随肌酐浓度增高而降低,高浓度时则随浓度增高而增大,但Jaffe′s法测定结果较酶法低。临床实验室在换用不同仪器或试剂时必须对肌酐测定的不同方法建立不同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酶法与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的差异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筱菲  倪甘甜 《检验医学》2010,25(4):272-274
目的研究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CrCl)的差异,探讨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是否合适。方法分别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简称苦味酸法)测定266名患者的血肌酐、尿肌酐以及CrCl,并以苦味酸法CrCl水平分为4组,第1-4组CrCl分别为〈25、26-50、51-80和〉81 mL/min。分析两法测定血肌酐、尿肌酐和CrCl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组两法差异的变化。结果酶法血肌酐值和尿肌酐值低于苦味酸法(P〈0.001),酶法CrCl除第1组外均高于苦味酸法(P〈0.001)。第1组两法血肌酐相对差值较小,且与两法尿肌酐相对差值接近,使CrCl在两法间无差异;第2-4组血肌酐相对差值逐渐增大,尿肌酐相对差值基本不变,导致CrCl在两法间出现差异且差异越来越大(P〈0.001)。结论CrCl〈25 mL/min时,两法CrCl没有差异;CrCl〉26 mL/min时,两法CrCl出现差异且差值逐渐增大;CrCl正常组两法差值很大,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不合适。  相似文献   

18.
血肌酐(creatinine,Cr)常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化学法和酶法。化学法主要有碱性苦味酸终点法和碱性苦味酸二点动力学法。终点法的内源性干扰物种类太多,有的干扰物与苦味酸反应比Cr反应快,称为快干扰物,如乙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CrCl)的差异,探讨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是否合适。方法分别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简称苦味酸法)测定266名患者的血肌酐、尿肌酐以及CrCl,并以苦味酸法CrCl水平分为4组,第1~4组CrCl分别为<25、26~50、51~80和>81 mL/min。分析两法测定血肌酐、尿肌酐和CrCl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组两法差异的变化。结果酶法血肌酐值和尿肌酐值低于苦味酸法(P<0.001),酶法CrCl除第1组外均高于苦味酸法(P<0.001)。第1组两法血肌酐相对差值较小,且与两法尿肌酐相对差值接近,使CrCl在两法间无差异;第2~4组血肌酐相对差值逐渐增大,尿肌酐相对差值基本不变,导致CrCl在两法间出现差异且差异越来越大(P<0.001)。结论CrCl<25 mL/min时,两法CrCl没有差异;CrCl>26 mL/min时,两法CrCl出现差异且差值逐渐增大;CrCl正常组两法差值很大,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不合适。  相似文献   

20.
杨闯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4):248-248
苦味酸法利用碱性条件下肌酐(Cr)和苦味酸反应生成红黄色化合物来检测Cr,是目前国内测定Cr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特异性不高,试剂常常干扰其他检测指标。我们发现Cr测定后进行免疫比浊定量检测时常会出现结果异常增高、复查时又趋正常的现象,经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