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张琴  陈晓婕  贺小颖  陈友华 《临床荟萃》2003,18(23):1344-1345
随着人体老化的进程 ,由急性脑卒中 (acutecerebralapoplexy ,ACA)所致的心脑血管病变 ,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ACA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 ,临床称为“脑 -心综合征”[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5~ 2 0 0 2年在我院就诊及住院的ACA并发AMI与ACA致脑性假性AMI心电图 (ECG) ,并对其ECG鉴别诊断作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门诊及住院的ACA者 2 0 0例 ,均符合 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2 ] ,男 16 2例 ,女 38例 ,平均年龄(6 6± 10 )岁 ,重型 84例 ,轻型 116例。ACA并发AMI 2 …  相似文献   

2.
出院前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出院前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及对照组。各组 4 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教育组在出院前给予健康教育知识 ,而对照组不予健康教育。结果 :教育组患者中掌握急性心肌梗死 (AMI)自救、饮食控制、规律服药、情绪稳定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0 .0 0 1、P <0 .0 5、P <0 .0 5 ) ,出院后AMI再发及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少 (P <0 .0 5、P <0 .0 0 1)。结论 :对AMI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控制疾病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80例 ,分别行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各 4 0例 ,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血管再通溶栓组心电图ST段下降率为 90 % ,胸痛缓解率为 95 % ,常规治疗组心电图ST段下降率为 12 .5 % ,胸痛缓解率为 17.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AMI住院患者,其中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检查发生AF者36例,占12.5%(AF组)。未发生AF者253例(NAF组)。根据AF发生时间是否在24小时以内又分为AF早发亚组15例、AF晚发亚组21例。289例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者61例,其中AF组19例。比较AF组和NAF组间年龄、伴发症、心功能(Killip)、病死率及静脉溶栓再通率的差异;还比较AF组和NAF组间、AF早发亚组和AF晚发亚组间心肌梗死部位的差异。结果:AF 组与NAF组比较年龄较大,同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较多,心功能差,病死率高,静脉溶栓再通率较低(P<0.05)。在AF 组中下壁心肌梗死占58.3%,与NAF组(35.2%)比较明显增多(P<0.01),前壁心肌梗死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并且下壁心肌梗死在AF早发亚组中占80.0%,与AF晚发亚组42.9%比较明显增多(P<0.05);AF晚发亚组中前壁心肌梗死占57.1%,与AF早发亚组13.3%比较明显增多(P<0.01)。结论:AMI并发AF时静脉溶栓再通率低。AMI并发 AF时以下壁心肌梗死较多,但AF发生时间与梗死部位亦有一定关系。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功能差等可视为AMI并发A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率、血压、心功能、缺血阈值及最大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38例AMI患者前瞻性随机配对分为早期康复组及对照组各 19例。均采用常规治疗 ,早期康复组增加康复治疗方案。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心率、血压、心率 血压乘积及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但运动耐量早期康复组治疗 2周后达到 5 .2± 2 .6METS,与对照组的 4 .3± 0 .8METS比较亦有明显增加 ,缺血阈值早期康复组 2 .8± 0 .9METS,与对照组的 2 .2± 0 .8METS比较有明显增加 (均P <0 .0 5 )。结论 :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并能显著改善AMI的缺血阈值和最大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 86例AMI患者根据住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和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实施护理 ,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两组在心功能、心绞痛、心理状态、并发症、平均步行距离、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前后血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琳  楼婷 《现代护理》2004,10(3):214-214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前、后血压是否有差异。方法 随机对1996年 1月~ 2 0 0 2年 4月在我院住院的 116例老年高血压AMI患者进行心梗前后血压监护。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AMI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AMI后血压有下降趋势 ,在恢复期的观察和护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再灌注治疗的预后。方法 :1997年 9月至 2 0 0 2年 6月CCU收治的年龄≥ 70岁的高龄AMI病人共 87例。接受再灌注治疗 46例 ,其中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3 2例 (甲组 ) ,静脉溶栓治疗 14例 (乙组 ) ,保守治疗 41例 (丙组 )。结果 :甲组介入治疗成功率 93 8% ,住院期间死亡 2例 (6 3 % ) ,乙组溶栓成功率 5 7 1% ,死亡 1例 (7 1% ) ,丙组死亡 4例 (9 8% ) ,3组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 (14 3± 3 8)个月 ,随访率 87 2 %。结果 1年LVEF分别为 60 1± 3 1、5 6 4± 2 2、5 1 3± 1 3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 5 %、2 1 4%、3 6 6% ,P值均 <0 0 5。 1年心脏性病死率分别为 6 3 %、7 1%、12 2 % ,甲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丙组间比较P值均 <0 0 5。结论 :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高龄AMI病人预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9.
董朝晖 《临床医学》2003,23(9):27-28
目的 :对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做初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0例AMI病人资料 ,比较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各 90例 )的临床特点。结果 :糖尿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组无痛性心梗发生率、病变部位弥漫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梗发生率高、呈多部位病变、严重心脏并发症多、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我市三家医院 3年来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6例 ,按发病至溶栓时间随机分为A组、B组、C组 ,三组均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 5 0mg配合静脉应用肝素 ,以aPT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 ,三组常规治疗相同。 3周后 ,据治疗前后QRS分值 ,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对AMI梗死面积和心室容量及心功能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 :A、B组QRS分值明显减低 ,梗死面积明显缩小 (P <0 0 5 ) ,C组与A、B组比较P <0 0 0 1,差异性显著。三组治疗前后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A、B组左心室容积 (ESV、EDV)减少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提高 ,C组ESV、EDV增大 ,射血分数明显降低 ,C组与A、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AMI后 6h内溶栓治疗有肯定疗效 ,及时有效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和预后意义。方法 将我院 5年收治的伴有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的AMI共 2 0例作为观察组 ,梗死部位均累及前间壁或前壁。将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前间壁或前壁AMI共 3 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AMI患者在症状发生后 2 4小时收入院。分析两组的临床经过、住院病死率及一年随访。结果 观察组血清CK MB平均峰值为 2 46.2± 14 6.8U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0 6.2± 5 8.6U (P <0 .0 2 )。观察组 5 0 %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对照组为 2 5 %。观察组心功能受损更严重 ,Killip平均级别为 2 .46± 0 .65 ,对照组为 1.2 0± 0 .3 8(P <0 .0 5 )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观察组为 5 6.6± 10 .0mm ,对照组为 46.0± 4.6mm (P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为 0 .46± 0 .0 4,对照组为 0 .66± 0 .0 8(P <0 .0 0 2 )。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为 2 5 % ,对照组住院病死率为 3 %。结论 伴随AMI新出现的持续RBBB是临床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用药组与倍他乐克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死亡等临床事件发生率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倍他乐克治疗组死亡、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等发生率较常规用药组均显著下降(P<0.05);倍他乐克治疗组一般心律失常、心功能恶化、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等发生率以及血糖、血脂变化情况与常规用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可以降低死亡率,而不提高一般心律失常、心功能恶化、低血压、房室传导等发生率或干扰血糖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3.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塞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初发 AMI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 ,按梗塞前 4 8h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 (A)组 (n=4 4 )、无缺血预适应 (B)组 (n=32 )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比 B组的心肌梗塞范围小 (P<0 .0 5 ) ,血清心肌酶学峰值低 (P<0 .0 5 ) ,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 (P<0 .0 5 )。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缩小梗塞范围 ,改善初梗患者近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迟发癫痫对脑梗塞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恢复早期(卒中后约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40例住院脑梗塞恢复期迟发癫痫患者(其中27例有早发癫痫史)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发病后15d~0.5a癫痫发作与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迟发癫痫发作对原来神经功能缺损为中度和重度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不利影响(P分别<0.005和<0.001),神经功能缺损越重,影响程度越大。癫痫本身多次发作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P<0.001)。结论:为预防迟发癫痫发作,利于神经功能康复,对脑梗塞急性期有早发癫痫而有可能演变成迟发癫痫及恢复期才首次出现迟发癫痫的所有患者均应在出现癫痫时立即开始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胺碘酮组:0.2g、每天3次,起效后减至每天1次口服,疗程3年。美托洛尔组:25-50mg,每天2次口服,疗程同上。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静脉硝酸甘油剂量、用镇痛药次数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均较美托洛尔组高(P<0.05,P<0.01);泵衰竭发生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随访3年,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预防再生梗死,改善预后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及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功能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70例前壁AMI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培哚普利 (A组 )和卡托普利 (B组 )治疗 ;两组分别在梗死后 4周和 6个月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测定。结果 :梗死后 4周两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相似 ;A、B两组 6个月时心功能与 4周时相比均明显好转 (P <0 .0 1或 0 .0 5 ) ;AMI后 6个月时A组心脏收缩功能明显好于B组 (P <0 .0 1)。结论 :AMI患者心功能恢复需较长的时间 ,培哚普利更有利于梗死后心功能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0例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在冠心病监护病房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率60%,4周住院病死率6.67%。结论:再通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早期溶栓治疗对合并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有效,除2例发生轻微出血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患者在发病24 h内就诊,并描记首次心电图,分为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发现两组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均有显著的差异。而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塞分组比较QTd和QTcd未显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57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溶栓、抗凝治疗方式相同,治疗组另加GSH1.2g/d静脉滴注2周。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时间、ST段回降率、心肌酶峰值时间提前时间、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左心功能指标(CI、CO、LVEF、E/A、Ed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H具有降低AMI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且能改善近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4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组)患者,72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抗体滴度。结果对照组、病例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30.6%,88.1%,其中既往感染率分别为30.6%,71.4%,急性感染率分别为0%,16.7%。总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及急性感染率在病例组明显增高(优势比分别为16.82%,5.68%,14.2%;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3~48.54,2.46~13.11,1.68~119.97);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平均几何滴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gM抗体病例组仅2例阳性,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及血清肺炎衣原体平均几何滴度均较高,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构成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