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低体温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7月我科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出现低体温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寻找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由实施前41.58%降至14.3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TURP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并且提高圈员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主题,随机抽取120例手术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65.0%,其中术后(PACU)低体温发生率为33.3%,寒颤发生率为10.0%。干预后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27.50%,术后(PACU)低体温发生率为2.5%,寒颤率为0%。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能力评分由3.3~4.1分提高至3.78~4.8分。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并提高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PVC)针期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主题,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后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验证,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PVC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由改善前的54.6%降至改善后的23.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优化了PVC的操作流程,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提高了圈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患者低体温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为“降低TURP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对TURP患者低体温的现状进行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相应措施、组织实施,并对实施前后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TURP 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由实施前的57.5%降至15.0%,目标达成率1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TURP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11月始以"降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活动,按照品管程序进行现况调查,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品管工具进行问题分析与真因验证,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由实施前的38.80%降低到实施后的11.22%,目标达成率为95.20%,进步率为71.1%,品管圈活动前后不规范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7项能力提高12.5%~131.8%,一般自我效能感、无形成果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降低了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发生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采血部位皮肤瘀斑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采血部位发生皮肤瘀斑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采血部位皮肤瘀斑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8.80%降低至实施后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采血部位皮肤瘀斑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圈员应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黄春英 《全科护理》2016,(27):2888-288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实习护生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在江西省肿瘤医院80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成立同心圈,圈员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确定主题降低实习护生机械性损伤发生率,应用品管手法调查比较品管圈活动减少实习护生机械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习护生机械性损伤发生率降低,由品管前的83.75%降低到53.75%(品管后),降低了30%,高于预期目标(降低20%),尤其是针刺伤的发生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圈员责任感、团队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损伤,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前列腺电切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18日~5月30日实施品管圈活动前40例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9月14日~10月25日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5例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首先组建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采用质量改进工具对围术期低体温问题实施改进。分析比较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60 min、麻醉诱导后90 min、PACU、病房体温、寒战发生率、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方法的应用、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改善最多。结论:运用品管圈对前列腺电切患者进行围术期体温管理,可降低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寒战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导致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护理原因及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由56.3%降至20.5%,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减少肝、肾移植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确定以“减少肝、肾移植术后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全体圈员参与,按PDCA循环严格执行,各司其职开展活动。[结果]圈员积极参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在护理工作中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病人满意度,并增强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外科围术期病人高血糖发生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根据老年外科特点,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的理论逐项进行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订与实施等共10个步骤的活动。于2018年6月—2018年7月对老年外科围术期200例病人的血糖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2017年12月—2018年1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时所监测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围术期病人高血糖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50.3%降至实施后的31.3%。全体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积极性、自信心和责任荣誉7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围术期老年病人高血糖的发生率。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张凯丽  费丽  李占肖 《全科护理》2016,(21):2239-224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后制订活动目标与计划,进行要因分析,针对分析出的要因采取改进措施,包括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改善吞咽功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圈组成员的工作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7.7%降至15.8%;圈组成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愉悦感、品管圈手法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圈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开展"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现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观察实施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由活动前的31.7%降至活动后的14.3%(P0.01);QCC目标达标率为113%;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方面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参与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活动前后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对策拟定并实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6.42%降低至活动后的6.86%;肉眼血尿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77%降至0;肾周围血肿(2cm)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77%降低至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有效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活动前腹腔镜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较活动前降低。圈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均得到改善。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起在急诊科实施以"缩短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时间"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并落实。[结果]活动后严重创伤病人的早期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抢救的成功率明显提升,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存活病人满意度明显改善;活动后圈员的品管手法、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沟通与协调、团队凝聚、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较活动前有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缩短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时间,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技能"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规范率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规范率提高,目标达成率为102.23%。圈员6个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规范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造口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七叶皂苷钠引起手足外伤术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分析我科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选定本次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和原因分析,拟定详细活动计划,圈员共同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圈员自我评价得分及静疗专项质量。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开展前(P0.05),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成绩、技能操作成绩、质量检测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外伤术后患者应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培养护理团队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CCU病区所有病人的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录入缺陷原因,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制定降低录入缺陷率的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电子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35.65%降至1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形成经肛门巨结肠术后患儿护理标准流程,以期降低该类患儿红臀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该类患儿发生红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比较改进前、后情况。结果经肛门巨结肠术后患儿红臀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4.5%降低至实施后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该类患儿红臀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