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脑卒中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82例小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小脑出血45例,小脑梗死37例,男性59例,女性23例,年龄40~88岁,均经CT或MRI确诊,并对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82例小脑卒中占同期脑血管病的5.32%。小脑卒中以急性眩晕、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因缺乏小脑卒中的特征性表现而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眩晕症、美尼尔征等,该组误诊率达14.6%。头颅CT因受后颅凹伪迹的干扰,对小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MRI成为诊断小脑卒中的有力工具。小脑出血内科治疗38例,36例好转,2例死亡,手术治疗7例,5例好转,2例死亡。小脑梗死内科治疗33例,32例好转,1例死亡,手术治疗4例,2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小脑卒中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应尽早作CT或MRI检查,以帮助早期确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总结2例首次CT显示为脑出血的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进行复习。结果 2例出血性脑梗死早期CT表现为少量脑出血,动态复查CT或MRI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中合并少量出血。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早期CT只表现为少量脑出血时临床易误诊,必须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急性小脑梗死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70岁为该病的高发年龄段,主要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本组中18例经头颅CT确诊,另22例头颅MRI+DWI检查确诊。34例内科治疗,4例手术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要怀疑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颅MRI+DWI确诊该病优于CT,病情严重者应尽早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52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出血性脑梗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和脑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例脑胶质瘤误诊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例因下肢功能障碍和(或)发作性头痛就诊,病程早期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予抗血小板凝聚、稳定斑块及改善循环治疗无效,经头颅MRI检查初步诊断为脑胶质瘤,后转上级医院治疗,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脑胶质瘤。结论急性脑梗死和脑胶质瘤易相互误诊,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医技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必要时行头颅MRI平扫加增强扫描辅助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早期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误诊的小脑出血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首诊误诊,11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误诊为脑梗死,4例误诊为高血压病,2例误诊为梅尼埃病。误诊时间6 h~8 d。23例确诊前均采用改善脑供血等治疗,效果不佳并渐加重。19例行头颅CT检查确诊,4例行MRI检查确诊。经相应治疗19例治愈出院,4例因脑干受压出现意识障碍,其中2例自动出院,2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因脑疝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小脑出血易挤压脑干,导致脑疝而危及生命。提高对其认识、详细病史询问、认真查体并及时行头颅CT、MRI等检查,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青年脑梗死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2例,女2例;年龄21~35岁;均无类似疾病家族史。表现为肢体乏力7例,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各3例,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各2例,肢体不自主抖动、意识不清、突发性视物成双各1例。1例因服用布洛芬出现头晕误诊为药物过敏。入院后经CT、MRI、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7例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其中6例好转,1例加重。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收治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及时行相关检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及心脏病。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此外,头颅CT在诊断小脑梗死上受到一定限制,头颅MRI有很高的确诊率。本组总体预后好,4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总治愈率48.0%,病死率4.0%,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小脑梗死宜早诊断、早治疗,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重视脱水治疗,及时复查头颅CT,病情严重者应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9.
小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又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容易误诊。自 CT、MRI 应用以来,小脑卒中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尤其 CT 扫描对自发性小脑出血能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本文对32例经颅脑 CT 扫描及部分 MRI 检查的小脑卒中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病人的临床分型及其与原发病和病灶部位的关系,评价脑电图、C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门诊、病房几年来治疗的脑卒中合并癫痫发作的病人 68 例,按癫痫发作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分型。每例病人均做CT、MRI和EEG。结果 本资料中,早期型癫痫22例(32%),迟发型癫痫46例(68%)。癫痫发作类型以额叶癫痫最常见。脑梗死及多发病灶患者占多数。药物治疗控制发作效果较好。脑电图能反映病情变化,病情控制后,脑电图也逐渐好转。而 CT、MRI对病灶的定位不能反映癫痫的类型。结论 额叶癫痫最常见,多发病灶易致癫痫发作。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和判断癫痫的控制有帮助,CT、MRI无助于癫痫的分型和治疗的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Sturge-Weber综合征的影像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turge-Weber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CT、MRI表现。结果6例均有单侧面部血管瘤及癫痫,1例血管瘤达头顶皮肤,3例CT可见患侧脑萎缩及钙化,2例同侧侧脑室扩大,1倒双侧侧脑室扩大,1例患侧颅骨增厚,1例无异常发现;MRI所见脑萎缩及侧脑室扩大同CT所见,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范围明显大于CT和MRI平扫所见。结论通过CT和MRI影像学检查,特别以增强MRI扫描,对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和MRA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临床确诊的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20例,均行MRI,其中15例行MRA。结果:MRI检查显示,18例患者有延髓梗死灶,其中仅5例病变局限于延髓,13例同时存在桥脑、小脑或枕叶病变;另2例病变仅见于桥脑或小脑。MRA示病变侧椎动脉狭窄、闭塞、夹层分离。结论:MRI与MRA结合应用为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梗死灶及责任血管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JOUBERT综合征的MRI表现及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JOU-BERT综合征病儿的临床资料、MRI表现。结果小脑半球间"中线裂"、第四脑室上部呈"蝙蝠翼"状、第四脑室中部呈"三角形"、中脑水平的"磨牙征"为JOUBERT综合征的典型MRI表现,本组4例均具有上述特征。结论 JOUBERT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鞍区胺脑膜瘤 及相关疾病MRI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借鉴误诊病例的经验教训,提高对鞍区脑膜瘤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RI语诊的鞍区脑膜瘤及相关疾病的MRI表现。结果 5例中,鞍结节脑膜瘤=鞍隔脑膜瘤各2例,均误为垂体瘤,1例鞍上室管膜瘤误入团脑膜瘤,其误诊原因为:(1)定位不准确(鞍区、鞍上);(2)忽视对有诊断价值MRI征象的认识;(3)病变部位少见;(4)MRI对骨质增生、钙化不能识别;(5)对临床资料缺乏重视和客观分析。结论 复习有关文献,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客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肿瘤的各种征象,有助于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必要时联合CT应用,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病灶16例位于小脑半球,4例位于小脑蚓部;其CT表现为:(1)平扫呈低、等或稍高混合密度,瘤内有坏死囊变区。(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环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3)瘤周水肿轻或无,但均有程度不同的占位效应。结论:根据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合患者年龄,临床病史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感染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感染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30例患儿均表现为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长T2信号,18例为单纯小脑齿状核病变,其余12例合并桥脑背侧-小脑上脚-上髓帆、大脑脚、延髓、颈髓及基底节长T2信号。其中以小脑齿状病变发生率最高、最具有特征性,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脑症状出现至初查/复查MRI的时间<3 d者,患儿临床症状重,颅内病灶范围广,多部位累及;3~5d者,症状好转,齿状核病灶范围缩小;6~9d者,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齿状核病灶消失或回缩至第四脑室旁;>9d者,患儿临床症状痊愈或明显好转,颅内病灶消失。总体呈正向相关,且病灶的消失早于临床症状、体征。结论小儿感染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能够为疾病诊断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2例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肿瘤累及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2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可三维成像,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CT与MRI相辅相成,为实性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组织学检查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腹膜后淋巴结结核11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1例CT平扫中4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2例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4例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5例平扫示腹膜后病灶为多个淋巴结彼此融合而成,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形成多房样征象;2例淋巴结钙化的病灶表现为无强化。3例MRI平扫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多房样强化。8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8例合并肺结核。结论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或多房样强化是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最常见的征象,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CT、MRI对颜面骨及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CT及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根据病灶累及单骨或/和累及颅面骨2个及2个以上部位,将其分为单骨组和多骨两个组,其中单骨者7例,多骨者6例。13例均有X线和CT检查资料,3例有MRI检查资料。结果:7例单骨病例中,X线平片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诊断者3例,诊断正确率约47%(3/7);CT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诊断者6例,诊断正确率约85%;6例多骨病例中,X线和CT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诊断者6例,诊断正确率为100%。综合本组13例病例,X线平片作出正确诊断者9例,诊断正确率约为69%,CT作出正确诊断者11例,诊断正确率约为92%。3例累及颅底及颞骨病例,MRI检查对病变范围、颅神经受压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诊断。结论: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表现多样,X线平片和MRI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CT检查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高,三者结合可在疾病定性、病变范围及颅神经受压等方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CT和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卵巢肿瘤的CT、MRI表现,比较CT与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卵巢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变经CT检查51例(62个肿块),经MRI检查33例(42个肿块),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25例。结果:CT、MRI对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对95.2%,89.4%对96.9%,80%对90%,经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RI对卵巢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优于CT(P<0.05)。结论:CT与MRI对卵巢肿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对卵巢肿瘤的检出与定性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