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5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 572例肝硬化患者和166例健康者的血清LDL-C水平情况,探讨血清LDL-C水平和肝硬化患者的疾病预后、肝功能评估及临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血清LDL-C[(1.66±0.9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6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的血清LDL-C水平[(1.32±0.83)mmol/L]明显低于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1.75±0.94)mmol/L];合并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LDL-C水平[(1.92±1.08)mmol/L]明显高于未合并原发性肝癌组[(1.53±0.8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级组的血清LDL-C水平[(2.03±0.75)mmol/L]明显高于肝功能B级组[(1.73±0.91)mmol/L]和C级组[(1.27±0.9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B级组的指标则高于C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血清LDL-C水平和肝功能评估等级呈明显的负相关(r=-0.4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和患者的疾病预后、肝功能评估等级以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等因素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血氨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的亚临床肝性脑病(SHE)诊断标准下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氨水平,探讨血氨与SHE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氨、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Nsy)检测,其中32例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观察比较SHE组与非SHE组血氨水平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血氨水平高于非肝硬化组(P=0.0002);同时肝硬化组的SHE发生率(22/49;44.90%)高于非肝硬化组(20/77;2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肝硬化病人以NCT异常为诊断标准的SHE组血氨水平高于非SHE组(P<0.05),但非肝硬化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Nsy、NCT和(或)BAEP异常为诊断标准的SHE组与非SHE组的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AEP异常为诊断标准的SHE组血氨值却低于非SHE组(P<0.05)。结论:血氨不能作为SHE的诊断标准,但血氨对肝硬化病人以NU异常为诊断标准的SHE的产生及进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及糖代谢指标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沈阳维康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和不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分别有60例和133例,同时,将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患者按照糖尿病的来源不同将其分为肝源性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分别有27例和33例。对各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回顾调查分析,并比较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住院时间等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和不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各项糖代谢指标及预后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源性糖尿病组患者和2型糖尿病组患者预后各指标及肝功能评分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的比较,有肝源性糖尿病组患者低于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情况,餐后2 h胰岛素值、C肽水平的比较则肝源性糖尿病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肝功能差,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预后效果差,而肝源性糖尿病和原发性糖尿病的患者预后差别不大,可以结合其糖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鉴别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乳胶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蛋白(typeⅣcollagen,Ⅳ-C),探讨Ⅳ-C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变化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8例肝病患者,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73例,其中肝功能试验正常组43例,肝功能试验不正常组30例,肝硬化19例与肝癌26例,以及2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血清Ⅳ-C浓度,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试验不正常组、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Ⅳ-C均升高(P<0.01),而且在各疾病组之间Ⅳ-C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肝功能试验正常,Ⅳ-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肝功不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组、肝硬化与肝癌组患者血清GGT升高。在肝硬化患者中肝功指标的敏感性比Ⅳ-C敏感性低。结论:监测血清Ⅳ-C浓度及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反映肝脏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Ⅳ-C对慢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水平、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水平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6岁。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对照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7~62岁,平均46.8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血氨(NH3)采用连续监测法。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Child-Pugh分级间的NH3水平、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NH3、LN、Ⅳ-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NH3、LN、Ⅳ-C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随着肝功能的下降,NH3与LN呈显著正相关(r=0.556 2、0.690 0、0.342 3,P〈0.05),与Ⅳ-C无显著相关。结论血氨和层粘连蛋白有显著相关性,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无创伤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官亮  朱水山  文艺  李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26-302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相关性.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血氨的影响,为临床防治肝性脑病是否常规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A组),2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B组),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普通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A、C组应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停药满4周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并复查各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A、B组之间,血氨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内不同肝功能Child分级,血氨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幽门螺杆菌根除后3组的血氨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硬化患者防治肝性脑病的常规治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肿瘤科收治的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05例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科确诊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接受血清Hcy水平检测。结果⑴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与治疗前相比,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血清Hcy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向原发性肝癌的进展过程中,血清Hcy水平逐步升高,其可能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何启蓉  王英  邹大清 《华西医学》2006,21(1):119-1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8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A级(ChildA),11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B级(ChildB),78例低钠血症肝功能C级(ChildC),肝功能ChildB级,ChildC级与ChildA级比较,发生低钠血症的例数按四方表格X2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hildB级与ChildC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马春华  杜瑞清  吴小霞  盖芳  李振燕 《临床荟萃》2010,25(16):1456-1457
肝脏是恶性肿瘤的好发和常见转移部位,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小肝癌常以外科手术切除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差,多数患者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40-242
目的 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治疗手术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GF-2水平,并在介入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随访期间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调查并记录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相关资料,重点分析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期间,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预后良好41例、占68.33%,预后不良19例、占31.67%;预后不良患的性别、年龄、CNLC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者的低分化占比、血清IGF-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相关(OR>1,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存在一定预后不良风险,血清IGF-2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干细胞迁移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进行检测;对应用G-CSF动员治疗前后患者造血干细胞受体的表达以及肝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CD34+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1±0.09)% vs.(0.30±0.13)%;F=5.45,P=0.00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干细胞因子(SCF)、基质金属蛋白质酶-9(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13.65,P=0.001;F=23.28,P=0.000;F=18.98,P=0.000).与治疗前比较,G-CSF动员治疗后患者的CD34+干细胞比例明显增加[(0.31±0.14)% vs.(0.95±0.46)%,(0.81±0.37)%;F=20.33,P=0.000];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SCF及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4.52,P=0.015;F=3.85,P=0.02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TBil、ALB以及PT的变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基础水平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可能与肝脏损伤的修复有关;G-CSF可通过调控干细胞动员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肝硬化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G-CSF动员治疗对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指标及短期预后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钠水平与肝硬化病人并发症、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程度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症、肝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钠浓度越低,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肝功能越差、病人的病死率也越高(χ2=4.11~18.79,P〈0.01;q=2.76~5.89,P<0.05)。结论 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症、肝功能有关。低钠血症可以作为判断肝硬化病人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内毒素的变化,评估血浆内毒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入院、术后3、7、14 d时抽血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术前进行Child-Pugh分级,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系列,统计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内毒素[(27.22±5.42)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1±0.21) pg/ml];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评分(r=0.261,P<0.05)、总胆汁酸(r=0.129,P<0.05)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65,P<0.05),伴腹水组[(57.42±19.75) pg/ml]较不伴腹水组[(16.45±1.71)pg/ml]明显升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内毒素平均值(术前,术后3、7、14 d)与手术时间(r=0.208,P<0.05)和术后住院天数(r =0.297,P<0.05)呈正相关;无并发症者术后3、7、14 d的内毒素水平较有并发症者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其中感染相关并发症患者内毒素水平高于其他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内毒素血症,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加重,另外内毒素血症与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相关,对评估患者短期预后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将传统的肝储备功能Child-Pugh(C-P)分级方法指标体系与CT肝硬化分级和CT保留肝容积率相结合,形成新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改良C-P分级),在评估肝癌介入患者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以C-P与改良C-P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病病人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12例不同类型肝病病人与80例健康人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清蛋白(ALB)。结果急性肝炎组血清TC、HDL-C、ApoA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组各血脂检测指标均显著降低,肝癌组TG、HDL—C、ApoA1水平显著降低(F=2.37~53.01,q=5.83~17.58,P〈0.05、0.01)。肝炎病人TC、LDL-C、ApoA1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324~-0.387,P〈0.05、0.01);TG与ALT水平呈负相关(r=-0.426,P〈0.01);TC、LDL—C、ApoB、HDL-C与ALB呈正相关(r=0.301~0.393,P〈0.05、0.01)。结论血脂检测对判断肝病的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选取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门、脾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计算二者血流量及血流量比值,并行组间比较。结果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平均流速(Vp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的Vpv较对照组、轻度组减慢(P〈0.05)。重度组和肝硬化组的Vpv较轻、中度组及对照组减慢(P〈0.05)。重度组Dpv、Dsv较对照组增大(P〈0.05)。肝硬化组的Dpv、Dsv较其他组增大(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Qsv)和脾、门静脉流量比值(Qsv/Qpv)较其他组增高(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Vpv、Dpv、Dsv能反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Qsv、Qsv/Qpv是反映门静脉压力的较好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DA及各项肝功能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对其中36例患者做肝活组织检查。结果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轻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至肝硬化,患者血清ADA水平逐渐升高(p=0.000)。在行肝活组织检查的36例患者中,肝硬化患者ADA水平也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t6)。血清ADA与血清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Ⅲ型前胶原(PCm)呈明显正相关(r=0.391,P=0.000;r=0.261,P=0.000;r=0.336,P=0.002;r=0.611,P=0.000;r=0.391,P=0.000),与白蛋白、胆碱酯酶(ChE)呈明显负相关(r=-0.352,P=0.000;r=-0.200,P=0.005)。结论血清ADA水平随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逐渐升高,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肝纤维化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病灶直径≤3 cm)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原发性小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84例。184例患者均联合行脾切除术,根据术中对肝癌的处理方式不同,将184例患者分为两组:肝癌切除组89例,射频消融组95例。分析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肝癌切除组(P〈0.05)。肝癌切除组术后再出血、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合于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云南省昆明地区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住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7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768例肝硬化患者中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354例(46.1%),单纯饮酒所致肝硬化162例(21.1%),单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39例(5.1%),酒精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所致肝硬化86例(11.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5例(5.9%),血吸虫性肝硬化32例(4.2%),血色病等遗传及代谢性疾病所致肝硬化21例(2.7%),不明原因肝硬化29例(3.8%).肝硬化并发症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53.4%),肝性脑病(37.1%),继发感染(21.2%),原发性肝癌(16.4%)和肝肾综合征(5.9%).结论 云南省昆明地区的肝硬化病因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其次为长期饮酒,单纯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以门脉系统高压为主,酒精中毒则以肝功能损伤为主,肝炎病毒感染与嗜酒重叠容易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和腹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及预后,探讨PCT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48例肝硬化伴发腹水(合并SBP20例,单纯腹水28例)住院患者,抽取住院时(T0)、住院后24h(T24)、48h(T48)及出院前(Tdischarge)外周血及腹水标本各一次,以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半定量法测定PCT,在床边血培养瓶接种腹水法培养腹水。结果SBP组的血浆和腹水PCT(T0)阳性率显著高于非SBP组(P〈0.01);SBP组血浆与腹水PCT阳性率(T0、T24、T48)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PCT提示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SIRS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100%,腹水PCT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100%,PCT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无关,而与全身系统性炎症有关。并且抗生素治疗后48h(T48)SBP组血浆与腹水PCT均随SBP病情的缓解而迅速转阴,而2例死亡SBP患者血浆与腹水PCT均持续阳性。结论血浆和腹水PCT检测对SBP的早期快速诊断及预后判断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