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胫骨前肌横向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疲劳性胫痛、胫骨前肌静息状态下横向弹性的影响。 方法:16名患疲劳性胫痛的男排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训练后于胫骨前肌采用低频电刺激放松肌肉,对照组休息不做处理。采用Myotonometer肌肉状态测试系统于训练前、训练后和治疗后(休息后)测量队员左侧胫骨前肌静息状态横向弹性。 结果:训练后,两组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压力-位移曲线均显著下移,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显著减少;治疗后(对照组为休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胫骨前肌压力-位移曲线明显上升,AUC显著增加,但治疗组压力-位移曲线与AUC的改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低频电刺激能显著增加患疲劳性胫痛的男排运动员胫骨前肌静息状态下的横向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表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胫骨骨折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单侧大鼠胫骨制作闭合骨折大鼠模型,建模后每日进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4,21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的胫骨骨折模型大鼠骨痂量及厚度明显增高(P<0.05),建模后7,14d,其骨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说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促进早期软骨细胞成熟和软骨内成骨,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研究表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胫骨骨折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单侧大鼠胫骨制作闭合骨折大鼠模型,建模后每日进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4,21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的胫骨骨折模型大鼠骨痂量及厚度明显增高(P〈0.05),建模后7,14d,其骨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说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促进早期软骨细胞成熟和软骨内成骨,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人工韧带存在慢性疲劳,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收集关节镜下用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满1年的病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28例;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18例.采用股骨端Endobutten、胫骨端可吸收螺钉固定.采用支具固定并进行功能训练.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个月,异体肌腱组lysholm评分高于自体肌腱组(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重建后6,12个月与重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1年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初产妇及未育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变化及耻骨直肠肌(PR)的弹性,探讨妊娠分娩对肛提肌裂孔及PR 弹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7 年12 月-2018年11 月在我院产后6~8 周检查的首次经阴道分娩产妇50例为产后组,同期选取健康未育女性41名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2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应用SWE分别在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测量PR前部的杨氏模量值,比较2 组PR 弹性及收缩功能的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 产后组静息状态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静息状态及最大缩肛状态下弹性参数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及经阴道分娩对PR弹性及收缩功能存在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6.
物理因子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低中频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超短波并低中频电疗组(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一致。结果两组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均有所减轻,治疗组完全缓解39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10例,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胫前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肌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胫前肌、拇长屈肌肌力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拇长伸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超短波联合低中频电疗能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筋散结膏外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某院接诊的94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进行外敷筋散结膏,并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47例,进行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胸锁乳突肌组织病变处的肌肉弹性、肿块厚度和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8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胸锁乳突肌患处肿块情况显著改善,同时明显小于对照组的肿块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胸锁乳突肌患处弹性评级指数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联合外敷筋散结膏,可以有效治愈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并能够改善患病儿童胸锁乳突肌病变处组织。  相似文献   

8.
物理因子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超短波联合低中频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75例,随机分为超短波并低中频电疗组(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手术方式及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一致。结果 两组患坐骨神经痛症状均有所减轻,治疗组完全缓解39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10例,两组对比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两组胫前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肌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胫前肌、拇长屈肌肌力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而拇长伸肌两组间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 早期应用超短波联合低中频电疗能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初产妇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变化及耻骨直肠肌的弹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经阴道分娩产后6~8周行盆底超声检查的初产妇50例(产后组)及同期健康未育女性4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两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LH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SWE分别在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测量耻骨直肠肌前部的杨氏模量值,比较两组耻骨直肠肌弹性及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产后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LHA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组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弹性参数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评估初产妇耻骨直肠肌功能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临床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髌骨软化症(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威海卫人民医院的C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冲击波组、联合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5次/周,共持续8周。冲击波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具体方法:①应用D20探头以14 Hz的频率、1.8~2.5 Bar的强度脉冲股四头肌、髂胫束、胫骨前肌、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每块肌肉脉冲800~1 000下,以放松肌肉;②应用D15探头以15 Hz的频率、1.5~2.5 Bar的强度,沿着髌骨边缘或股骨髁做圆周运动,脉冲时将髌骨推向对侧,尽量使冲击波可达到髌骨软骨面,每个点脉冲300下,1次/周,共持续8周。联合组给予康复训练和体外冲击波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和疗程同对照组和冲击波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量表评定膝关节功能;采用Recht标准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定分期;采用髌骨软化症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8周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8周后,VAS评分明显更低,临床有效率明显更高,治疗8周后、随访3个月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冲击波组比较,联合组随访3个月时VAS评分明显更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有效率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CP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临床起效快、远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翻瓣对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的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翻瓣术对Beagle犬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方法:在4只Beagle犬左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处构建骨上缺损型牙周炎模型,经改良Widman翻瓣及根面处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0mW/cm2)和ISATA30mW/cm2×20min/d、ISATA60mW/cm2×20min/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结果与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前后各组牙龈组织温度变化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周后对照组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以及处理组之间在牙周临床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成骨细胞增生及骨陷窝较对照组明显,尤其是ISATA30mW/cm2×20min/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Masson染色显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红染较对照组明显;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形成长结合上皮。提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具有潜在的促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翻瓣对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的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翻瓣术对Beagle犬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方法:在4只Beagle犬左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处构建骨上缺损型牙周炎模型,经改良Widman翻瓣及根面处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0mW/cm2)和ISATA30mW/cm2×20min/d、ISATA60mW/cm2×20min/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结果与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前后各组牙龈组织温度变化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周后对照组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以及处理组之间在牙周临床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成骨细胞增生及骨陷窝较对照组明显,尤其是ISATA30mW/cm2×20min/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Masson染色显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红染较对照组明显;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形成长结合上皮。提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具有潜在的促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183例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93例与治疗组90例,治疗组采取活络油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治疗天数、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活络油配合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采用有效的护理,能提高临床疗效,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组合的固定推拿手法流程(以下简称"优化手法")对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作用,为今后确定规范手法操作规程及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小儿肌性斜颈患者52例,治疗组27例,以优化手法治疗;对照组25例,以传统按揉法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20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疗效评价结合患儿症状及体征,并以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的彩色超声波影像变化参数作为主要评判标准之一。结果:优化手法治疗26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治疗23例,总有效率69.6%。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患侧肿块彩色超声波影像显示,治疗组肿块厚度治疗后显著减小(P0.05)。对照组肿块厚度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化组合的固定推拿手法流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按揉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态肌电分析方法对20 km定量负荷竞走运动员疲劳过程中肌肉的功能状态变化做出评价,找出该运动员的定量负荷疲劳阈值.方法北京田径队竞走运动员20 km定量负荷竞走训练,取全程的表面肌电图信号用Megawin软件进行时、频域分析.对主要做功肌肉股外侧肌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进行全程动态分析,计算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和平均振幅(average electromyography,AEMG)的变化.结果竞走开始时肌肉放电节奏非常有规律,竞走结束前股外侧肌与胫骨前肌的肌电活动振幅较竞走开始时明显增高;竞走至15 km时出现AEMG增高,MPF下降;频域指标MPF与竞走距离呈明显负相关(r=-0.758,P<0.001).结论sEMG的AEMG和MPF能反映运动员20 km竞走的肌肉功能状况;定量负荷20 km竞走运动过程中,该运动员在15 km时开始出现肌肉的疲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滞针刺法加中药薰洗治疗胫骨疲劳性损伤与单纯超短波治疗的疗效,检验两种疗法疗效不同的假设。方法60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滞针刺法加中药薰洗治疗,并与仅运用超短波治疗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效显率为73.4%,对照组为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64,P<0.01)。结论滞针刺法加中药薰洗治疗胫骨运动疲劳性损伤能在短疗程内取得较单纯超短波治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青青  吴宗耀 《中国康复》2006,21(4):239-241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步态分析评定,为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5例青年健康受试者进行10m自由步行测试,同步记录双下肢胫前肌及腓肠肌内侧头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在正常步态周期中受试肌SEMG的变化规律.结果:正常步态周期中,胫前肌近乎呈持续活动状态,并有两个活动高峰;腓肠肌在摆动期除表现为电静息状态外,在中末期也可有一个较小的梭形波存在.健康人步行时胫前肌的肌电活动,优势与非优势侧存在差异(P<0.05),但总体两侧胫前后肌群的收缩负荷比均等.结论:步行周期中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明显不同,胫前肌较腓肠肌更易发生疲劳;摆动中期的小腿后部伸肌肌群的轻度肌电活动可能是哺乳类动物步行时共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研究骨骼肌退变与肌痛的关系,探讨肌痛症的客观评定指标。方法:随机选取不同阶段年龄肌痛症患者25例(包括纤维肌痛综合征及风湿性多肌痛)分为5组。所有肌痛症患者均进行弹性运动功能锻炼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疼痛程度,应用统计参数图计算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显示激活区域的位置,大小以及激活强度。结果:各组肌痛症患者锻炼后VAS相比于锻炼前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功能锻炼后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各组激活脑区位置、强度表现无一致性,激活脑区大小与疼痛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表现。结论:年龄与骨骼肌退变所引起的疼痛呈正相关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脑区激活大小可以做为疼痛客观评定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声波对SD大鼠皮肤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低强度超声波治疗皮肤老化的机制.方法 选择15只SD大鼠,采用声强1.0 W/cm2,频率43 kHz超声波对SD大鼠背部进行辐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治疗后第1,7,14,30 d治疗和未治疗组皮肤组织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及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14 d,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及胶原蛋白表达增加;治疗后30 d,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及胶原蛋白表达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低强度超声波辐射大鼠皮肤能诱导皮肤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促进皮肤恢复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内侧头(MG)形态结构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使用相同型号的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参数和治疗部位,但没有电流输出。以上治疗20min/d,5d/周,持续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超声分别检测患侧静息状态下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MIVC)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的厚度;同时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结果:①超声变化:训练后,两组患侧MG的羽状角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对照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临床指标变化: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改变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形态结构可改善下肢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