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在安静、急性力竭运动中、运动力竭即刻和恢复24h四种功能状态,肾组织总抗氧能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10在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生化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游泳40min组、力竭即刻组和恢复24h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均进行2d适应性游泳。第3天,安静对照组大鼠不游泳直接取材;其余组大鼠尾部负重3%体质量的铅条游泳,不断用铁棒搅动迫使大鼠游动。游泳40min组、力竭即刻组和恢复24h组大鼠在游泳40min后、力竭运动后即刻、力竭运动后24h取材。力竭标准:大鼠沉入水面下10s,托起后再次沉下,反复两三次,视为力竭。②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测定肾组织总抗氧能力、丙二醛含量。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纳入大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肾组织总抗氧能力:游泳40min组、力竭即刻组分别为(3.63±0.64),(3.65±0.99)kU/g,高于安静对照组[(2.99±0.17)kU/g,P<0.05);力竭即刻组略高于游泳40min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恢复24h组为(2.96±0.67)kU/g,略低于安静对照组,差异也不明显(P>0.05)。②肾组织丙二醛含量:游泳40min组、力竭即刻组分别为(4.38±1.34),(4.74±1.65)μmol/g,高于安静对照组[(3.45±0.28)μmol/g,P<0.05,0.01];力竭即刻组高于游泳40min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恢复24h状态,达到最大值为(7.66±1.52)μmol/g,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急性力竭运动大鼠肾组织内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较安静状态时提高,力竭运动后24h总抗氧化能力恢复至安静状态水平,丙二醛含量仍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条件下,观察单周期/周与3周期/周的训练致大鼠疲劳后肾脏结构功能在不同恢复时相的变化,研究其变化规律,并找出不同训练周期训练后机体肾脏机能的最佳恢复时间段.方法:实验于2006-04/05在成都体育学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单周期组35只,3周期组35只.②实验过程:单周期组和3周期组大鼠均负重体质量的12%,按各自不同运动量的训练周期对大鼠进行力竭性游泳训练,1周训练结束后进行1次力竭游泳训练.③实验评估:空白组在安静状态下,单周期组和3周期组在力竭运动后即刻、12,24,36,48,60和72 h分别取血液,测定血清乳酸、肌酐、尿素氮和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Ca2 -ATP酶水平.实验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结果:①实验中3只大鼠呛水死亡,进入结果分析75只.②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3组大鼠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无显著性.③大鼠最后一次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比较:3周期组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明显长于单周期组,但差异不显著.④单周期组大鼠血乳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即刻、24 h和48 h显著性升高(P<0.01),60 h降到近安静水平;血肌酐值与对照组相比,即刻、12 h和48 h显著性升高(P<0.05),60 h降低,72 h降至正常水平;血尿素氮于与对照组相比,12 h和36 h显著性降低(P<0.05),60 h,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48 h显著性降低(P<0.05),60 h,72 h显著性升高(P<0.05);肾脏Ca2 -ATPas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12 h显著性降低(P<0.05),72h恢复.3周期组大鼠血液中乳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即刻,24 h极显著性升高(P<0.01,P<0.05),之后下降,72 h后降低到正常水平;血肌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即刻~48 h均表现极显著性升高(P<0.01或0.05),72 h时恢复到低于正常水平;血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即刻显著性升高(P<0.05),72 h恢复正常;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即刻显著性降低(P<0.05),72 h升高到略高于正常水平;肾脏内Ca2 -ATPase水平即刻~36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60 h恢复至正常.⑤单周期和3周期组大鼠训练结束后机能变化:从大鼠各指标恢复曲线看,初步认为单周期组大鼠36 h为恢复最佳时间点;3周期组大鼠机能没有明显恢复点.结论:①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肾脏功能影响较大,表现为脂质过氧化损伤加剧,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在运动后即刻、12 h表现最为严重,其中尤以3周期组肾脏损伤比较严重.②单周期训练方法结束后机体及肾脏机能恢复点为36 h左右,但在提高机体机能方面,和3周期组相比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③与单周期组比较,3周期训练方法结束后机体机能恢复滞后,机体有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无负重力竭游泳后肾脏组织匀浆丙二醛含量、游离巯基含量和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1-03/05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7只,运动后即刻组7只,运动后1h组8只,运动后24h组8只。①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h组、运动后24h组大鼠在玻璃泳池中做无负重的力竭游泳,一般3.5~4.0h。泳池规格1.0m×0.5m×0.5m,水深0.4m,水温32℃。力竭标准为动物下沉后10s不露出水面。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运动,仅常规饲养。②各组分别于运动后各时相点活杀取材,进行肾脏组织丙二醛含量、游离巯基含量及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力竭游泳后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丙二醛含量、游离巯基含量及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运动组肾脏组织丙二醛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运动后1,24h组尤为显著(P<0.01或0.05);各运动组游离巯基含量、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且运动后1,24h组尤为显著(P<0.01或0.05)。结论:大鼠力竭性游泳运动可导致肾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巯基含量下降,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降低,这些可能是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血浆心钠素及心肌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程度大鼠力竭性运动后血浆心钠素含量及心肌缺血情况,探讨力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脏内分泌以及心肌血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武汉体育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n=4)笼内生活,自由饮食;游泳力竭组(n=6)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一定的适应性游泳训练;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n=6)训练8周,6次/周。8周后,后两组大鼠进行力竭性运动,运动后取大鼠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钠素含量;取心肌组织,制作光镜切片,采用Nagar-Olsen特殊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情况。结果:1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游泳力竭组、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0.01);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游泳力竭组(P〈0.05)。②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缺血较为严重;而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也有缺血现象发生,但没有游泳力竭组严重。结论:力竭性运动会造成大鼠心血管内分泌活性物质心钠素的失调,并造成心肌组织缺血;长期耐力游泳训练可以使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葛根素干预对运动训练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6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30只口服葛根素组和30只对照组,葛根素组再分为10只葛根素安静组,20只葛根素+训练组(10只为运动后即刻组,10只为运动后恢复24h组);同样30只对照组也分10只安静组,20只训练组(10只为运动后即刻组,10只为运动后恢复24h组),建立力竭游泳训练模型。通过灌服葛根素干预后,观测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测试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结果:①安静时: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全血黏度显著降低[(8.41±0.76),(6.51 ±0.92),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降低[(1.23±0.76),(0.98±0.72),P<0.05]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16.65±2.45),(14.78±1.55),P<0.05];②运动后即刻时:与对照训练组相比,葛根素训练组全血黏度显著下降(P<0.05),血浆黏度显著降低[(1.75±3.3),(1.58±0.21),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21.37±4.78),(19.43±5.86),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下降[(1.58±0.90),(1.39±0.99),P<0.05],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0.71±0.45),(0.57±0.43),P<0.05];③运动后恢复24h:与对照训练组相比,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P<0.05),血浆黏度差异无显著性差异[(1.45±0.47),(1.52±0.26),P>0.05]④游泳至力竭时间:葛根素组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延长(P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海洋生物螺旋藻对力竭运动小鼠胃组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5-12在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抽签法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螺旋藻组,每组20只。安静组、力竭运动组普通饲料喂养,螺旋藻组在饲料中加入15%螺旋藻干粉喂养,共喂养4周。力竭运动组、螺旋藻组两组进行4周的游泳训练,每周游6d。第1周每天无负重游泳30min,然后每周加10min,至第4周末进行最后1次力竭游泳。力竭以经过10s后动物仍不能返回水面,同时运动极度不协调为标准。所有动物饲养4周后取材。即刻观察各组小鼠胃溃疡指数、胃组织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的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的化学比色法,蛋白质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兰化学比色法。结果:小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力竭运动后力竭运动组小鼠发生应激性溃疡。与安静组相比,力竭运动组胃组织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增加[(3.58±0.39),(4.47±0.32)nmol/g;(9.77±0.48),(11.02±0.59)μmol/g;P<0.01]。与力竭运动组相比,螺旋藻组溃疡指数、胃组织丙二醛降低,一氧化氮含量升高[17.86±3.05,13.67±2.15;(4.47±0.32),(3.82±0.29)nmol/g;(11.02±0.59),(11.64±0.53)μmol/g,P<0.01,P<0.05]。结论:螺旋藻可减少力竭运动后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自由基,增加一氧化氮对胃的保护,具有保护胃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股静脉采血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9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9例,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股静脉采血;观察组97例,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采血.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标本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标本采集所需时间、标本凝集及患者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股静脉采血效果好,方法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运动训练下骨骼肌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训练对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06在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28只。训练组大鼠进行8周的跑台训练,训练时间40~60min,每周6d。训练结束后,各组大鼠分别在圆形塑料桶中进行2d适应性游泳,每天15min。第3天,两组大鼠分别于安静状态、定量负荷运动(尾部负重,在塑料桶中游泳,迫使大鼠不断游动40min)后、力竭运动(尾部负重,在塑料桶中游泳,迫使大鼠不断游动,至大鼠沉入水面下10s不能自主浮出水面,且放在平板上无法完成翻正反射为止)后即刻、力竭运动24h后麻醉处死,每个时相点7只大鼠。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相点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不同时相点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含量比较:安静状态下,训练组大鼠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2.42,P<0.05)。与安静状态相比,对照组大鼠在定量负荷运动后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t=-4.60,P<0.01)。②各组大鼠不同时相点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比较:安静状态下,训练组大鼠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t=-2.81,P<0.05)。与安静状态相比,对照组大鼠在定量负荷运动后、力竭运动后即刻以及力竭运动恢复24h后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升高(t=-2.56,-2.25,-2.51,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大鼠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但运动训练不同功能状态下一氧化氮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不甚一致,说明体内一氧化氮含量除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制约外,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螺旋藻对大鼠力竭运动时间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每组10只。安静组、力竭运动组喂普通饲料,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在饲料中加入15%螺旋藻干粉喂养,共喂养1个月。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运动至力竭,跑台速度16m/min,坡度为-16°,力竭标准为动物已跟不上预定速度,经电刺激尾巴仍不能继续往前跑。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后即刻腹腔麻醉断头处死,同时亦将安静组麻醉后处死,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的水平,评估机体运动损伤的情况。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明显少于力竭运动组(81.4±13.7),(72.8±15.3)min,(t=2.12,P=0.048)。②力竭运动组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浓度明显高于安静组(86.6±4.0),(42.6±4.6)μkat/L;(6.62±0.38),(4.82±0.31)μkat/L;(7.90±0.48),(5.84±0.72)μkat/L;(6.16±0.36),(4.47±0.15)μmol/L,(q=29.70,16.09,11.50,17.49,P=0.000),螺旋藻力竭运动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力竭运动组(53.6±5.3)μkat/L,(5.85±0.35)μkat/L,(6.90±0.45)μkat/L,(4.64±0.29)μmol/L,(q=19.22,6.89,5.56,15.73,P<0.01)。结论:螺旋藻可减轻力竭运动后代谢引起的氧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调节渗透压平衡,防止过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力竭性游泳运动对大鼠肾脏功能的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常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113-115
目的:观察大鼠无负重力竭游泳后肾脏组织匀浆丙二醛含量、游离巯基含量和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1-03/05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7只,运动后即刻组7只,运动后1h组8只,运动后24h组8只。①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h组、运动后24h组大鼠在玻璃泳池中做无负重的力竭游泳,一般3.5~4.0h。泳池规格1.0m&;#215;0.5m&;#215;0.5m,水深0.4m,水温32℃。力竭标准为动物下沉后10s不露出水面。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运动,仅常规饲养。②各组分别于运动后各时相点活杀取材,进行肾脏组织丙二醛含量、游离巯基含量及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力竭游泳后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丙二醛含量、游离巯基含量及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运动组肾脏组织丙二醛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运动后1,24h组尤为显著(P〈0.01或0.05);各运动组游离巯基含量、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且运动后1,24h组尤为显著(P〈0.01或0.05)。 结论:大鼠力竭性游泳运动可导致肾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巯基含量下降,钠钾泵腺苷三磷酸酶活性降低,这些可能是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