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管内脊膜囊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脊膜囊肿又称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系少见病[1-5],可以位于硬膜外,也可以位于硬膜内[2].位于硬膜外者有3种存在形式:社纯硬膜外脊膜囊肿,囊壁无神经根纤维;根性囊肿(Tarlor囊肿),囊壁有神经根纤维;骶管内脊膜囊肿[2-3].椎管内脊膜囊肿实际上是脊膜囊、神经根鞘膜或蛛网膜的憩室,内含脑积液,多数认为是先天性,部分为后天性[2].我们对所遇28例CT、MRI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5 0岁 ,腰部疼痛 4年余 ,加重 9个月并向右下肢放射。近半年右腿麻木 ,不能抬脚 ,无外伤史。查体 :腰椎明显向右侧弯 ,腰 4 ,5椎旁右侧压痛 ,叩击痛 ,右跟腱反射消失右小腿下段至足部感觉减弱。CT表现 :第 5腰椎椎管内靠右侧椎板与椎体间可见一条状高密度影把右侧神经根与硬膜囊分开硬膜囊受压变形 ,右侧神经根受压。CT诊断 :椎管内骨性高密度影 ,性质待定 (见图 )。  手术所见 ,打开椎管后可见硬膜囊右侧有一约 10mm× 5mm× 3mm大小的骨性肿物 ,位于神经根肩上及腋下 ,神经根受压变细 ,切除肿物解除压迫 ,神经根迅速增粗。术…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生及MRI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7~59岁,平均32.5岁。MR扫描采用SE序列T1WI、T2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6例加做MR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按Nabors方法分为3型:Ⅰ型为不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又分2个亚型:Ⅰa型和Ⅰb型。其中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Ⅰa型)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b型)8例;Ⅱ型为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3例);Ⅲ型为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4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可为长条状囊袋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引起椎管扩大,并致脊髓或椎体受压,引起硬膜外脂肪移位。结论:MRI是椎管内脊膜囊肿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其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正确认识其MR征象能达到术前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5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3个月伴行走不稳1个月入院。查体:颈7、胸1节段脊柱旁压痛( ),叩击痛( ),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双Hoffman征(),脐以下皮肤浅感觉减弱,四肢腱反射均亢进,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双Babinski征( )。皮肤、黏膜及内脏无恶性黑色素瘤,无先天性巨大痣及ota痣。颈椎MRI示颈7上缘至胸1下缘平面椎管内椭圆形T1W1等信号,T2W1混杂信号病灶;增强扫描示病灶轻度强化,位于硬膜囊内偏左侧,颈3~4椎体平面脊髓可见长T1、T2信号。提示颈7~胸1椎体平面髓外硬膜内占位性病变,以脊膜瘤可能性大,脊髓中央管扩张可能。术中…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和脊髓相邻近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1],可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内、硬脊膜外3种,大多为良性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椎管内硬膜下髓外神经鞘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椎管内硬膜下髓外神经鞘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比较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平均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椎管内硬膜下髓外神经鞘瘤手术患者,可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诊疗费用,使患者得到最佳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在低场磁共振的MR表现,并对其分类与分型、临床症状、MRI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本组42例均行0.35T永磁型磁共振矢状面T_1WI、T_2WI和横断面T_2WI及部分患者加行轴位T_1WI,12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按Nabors方法分为: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Ⅰa型)4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b型)32例,根性囊肿(Ⅱ型)4例,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Ⅲ型)2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均边界清楚,T_1WI均匀低信号,T_2WI均匀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12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Ⅰa型常位于中下段胸椎脊髓背侧,并脊髓受压、硬膜外脂肪推移。Ⅰb型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Ⅱ型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其内有神经根存在。Ⅲ型囊肿常位于胸段脊髓背侧,脊髓受压、前移和变形。结论低场MRI能较好地显示椎管内脊膜囊肿,对椎管内脊膜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影像依据,Ⅰa型及Ⅰb型椎管内脊膜囊肿MR征象较典型,诊断不难;而根性囊肿及硬膜下脊膜囊肿需要与囊性神经鞘瘤及肠源性囊肿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血管脂肪瘤8例,对其术前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中,术后证实6例位于胸腰段硬膜外,1例位于胸腰段脊髓内,1例位于腰骶段髓外硬膜下;MRI术前定位准确8例,定性准确5例,另外3例定性为良性肿瘤。硬膜外病灶呈梭形压迫硬膜,椎管狭窄,于蛛网膜下腔与肿瘤间显示受压线样硬膜影,部分椎管内外生长病灶呈哑铃型伴椎间孔扩大,周围骨质无破坏;脊髓内病灶呈椭圆形,两端脊髓呈杯口状改变;硬膜下病灶呈新月形于硬膜下生长,硬膜无受压改变,椎管明显狭窄。病灶在T1WI、T2WI上均以等高信号为主,T2WI压脂后7例病灶信号增高,仅1例脊髓内病灶压脂后信号明显降低;增强后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强化均匀,2例强化不均匀。结论:椎管内血管脂肪瘤多发生于硬膜外,少数发生于脊髓内及硬膜下,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病灶位于硬膜下。MRI能清楚显示血管脂肪瘤的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其与椎管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椎管内Rosai-Dorfman病(RDD)的MRI影像特点,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病理确诊的椎管内RDD患者的MRI特点。结果 4例患者行椎管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患者位于颈椎管内,1例患者位于胸椎管内、1例位于骶管内。4例患者MRI显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与脊膜关系密切,呈等T1、等T2信号,其中3例明显较均匀弥漫强化,1例呈较弱强化;强化程度弱于相邻脊膜。1例颈椎管患者为多发病灶。结论 MRI检查发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与脊膜关系密切的单发或者多发病灶,应考虑到椎管内RDD的可能,加扫磁共振波谱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0.
杨科  李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417-6417
体育活动中轻微头颈部外伤后出现急性颈椎椎管内硬膜外出血比较少见,且早期极容易误诊为头颈部简单机械性外伤。椎管内出血后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感觉运动功能的丧失,治疗效果多与救治时间和方法强相关。本院近期曾收治此类患者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积气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积气极少见,最近我们遇到4例,报告如下。病例例1,男,67岁,腰腿痛反复发作10余年。无腰椎穿刺史。CT检查:定位片上示L3轻度向前滑移。L4~5椎间隙变窄,其内前方见气体影,L4椎体下缘和L5椎体上缘骨质呈高密度。横断层扫描示L4椎体前下缘、L5椎体前上缘骨质呈不规则高密度,L4~5和L5~S1椎间盘变窄,其内前方大量积气。L5椎体上缘平面椎管内硬膜囊右前方(侧隐窝)有一气体影,CT值为-224Hu(图1),S1椎体上缘平面椎管内硬膜囊左前方(侧隐窝)有气体影,CT值为-547Hu(图2)。CT诊断:L4~5,L5~S1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内积气,椎管内积气…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32岁。因左侧臀肌萎缩3年人院。查体:左臀中、上神经支配区肌肉萎缩,痛觉减退,左侧足背侧痛觉减退。行CT检查示胸10、11黄韧带增厚并钙化,黄韧带厚度〉5mm,呈不规则突向椎管内而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诊断:胸椎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临床表现:胸背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4例,颈部疼痛伴双上肢疼痛1例。MRI示肿块均为单发,均位于椎管内硬脊膜下脊髓背侧,胸段4例,颈段1例;T1WI呈等(4例)或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多均匀强化(4例);病灶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1例)、脊膜尾征(1例)及肿块头侧可见引流血管(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好发于中年人,位于脊髓背侧。MRI特征表现为肿块周围引流血管、含铁血黄素沉积、脊膜尾征、显著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移植椎管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的手术技巧、疗效及适应症。方法 对1996年以来34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狭窄病人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椎管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18个月~5年的随访,椎体高度恢复良好,cobb’s角纠正理想,除2例术前Franke1分级为A级者外,其余均有一级以上改善,硬膜囊及神经根无压迫,无1例出现腰腿痛者。椎管矢状径较相邻椎管矢状径大。本组损伤节段矢状径与相邻节段矢状径平均值比率在138.46%和160.00%之间,平均为145.16%。结论 自体髂骨移植椎管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解除神经及硬膜囊压迫的同时扩大了椎管,杜绝了继发性椎管狭窄,重建了后柱结构包括棘突及脊上韧带,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之一,起源于雪旺氏细胞[1]。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引起神经根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2],手术彻底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及脊髓功能[3],但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根痛、运动功能障碍等。我科于2013-02-01收治1例胸椎神经鞘瘤术后的康复患者,患者入院后采取康复专科护理评估,制定相应的专科护理计划,在康复治疗期间积极与医生、治疗师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康复专科  相似文献   

16.
CT检查腰骶椎椎间盘突出61例。特征性的CT表现对提供正确的诊断极有帮助。主要征象为:(1)脱入椎管的髓核形成的块影;(2)脱出的髓核部分钙化或骨化;(3)硬膜囊受压移位;(4)神经根受压或水肿。另外在CT图像上还可以清晰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椎管或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上下关切突骨增生硬化、椎间盘“真空征”等伴随异常。本文对椎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CT检查的优点和检查限度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颈椎内固定方法中,经椎弓根固定的稳定性最强,由于椎弓根周围紧密伴随着椎动脉、脊髓、硬膜囊和神经等重要组织,损伤这些组织的结果是危险或致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限制,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作为颈椎弓根周围神经组织研究的有益检查手段.目的:评价MRI测量颈椎椎弓根周围神经组织在颈椎弓根内固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2例健康受检者行颈段MRI扫描后进行测量与观察.测量指标包括7项:椎管矢径、椎管横径、椎孔指数、脊髓矢径、脊髓横径、椎弓根与上位神经根的距离和椎弓根与下位神经根的距离.结果与结论:椎管矢径从C1~C4下降速度比较快,从C3~C7呈缓慢上升状态.椎管横径C1~C2明显下降,C3~C7上升趋势缓慢且明显,C1最大,在C2最小.脊髓矢径和横径在C5和C6都有明显增大.椎弓根与上位神经根的距离明显小于与下位神经根的距离.提示通过MRI测量可较好显示颈椎椎弓根周围神经组织的影像特征,为颈椎弓根内安全置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C1-C3)转移性肿瘤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2例高位颈椎转移性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VP,疼痛明显缓解,有2例发生无症状的椎管外渗漏,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安全有效的护理有利于缓解高位颈椎转移性肿瘤行PVP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120例硬膜外腔造影的X 线表现及75例手术所见。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造影像可分为Ⅴ型,正位像:单侧神经根缺损型(Ⅰ型)、硬膜凹陷型(Ⅱ型)、不完全梗阻型(Ⅲ型)、完全梗阻型(Ⅳ型)、双侧神经根缺损型(Ⅴ型);侧位像:前缘缺损型(Ⅰ型)、后缘缺损型(Ⅱ型)、不完全梗阻型(Ⅲ型)、完全梗阻型(Ⅳ型)、竹节样变型(Ⅴ型)。并且与椎管内病变和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病理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CT Scan 尚未普及和水溶性脊髓造影剂价格昂贵、购入困难的今天,不仅可以作为椎管内病变特别是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诊断方法,而且可以作为决定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法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 ,MRI在椎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椎管造影并没有完全被淘汰 ,特别对于一些基层医院 ,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查手段。椎管造影时欧乃派克误入硬膜下腔 ,常给诊断带来困难 ,甚至造成误诊。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告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文收集本院 1995年至今 30 0例椎管造影 ,从中发现造影剂误入硬膜下腔的椎管造影片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42~76岁 ,平均 5 3岁。经 CTM证实 ,造影 4h后 CTM显示造影剂位于硬膜下腔 (而蛛网膜下腔不显影 )的内低外高双层影像 ,其中 2例经 MRI进一步证实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