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共有429.2万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中国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日益增长的趋势,如何更有效地防治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大事,也是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难题.恶性肿瘤属于慢性疾病,在诊断、治疗、康复、复发、进展及临终阶段均需要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帮助和指导,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赖于二、三级医院、社区医院及居家的医疗护理保障,因此,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有必要深入探讨贯穿肿瘤患者疾病全过程、保证在任何阶段、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全面照护的本土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少见,文献报道发病率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0.4~1.8%,国外报道年发病率约为1.2~3/10万。近年来,随着各类激素的纯化,免疫组化和临床影像诊断进展,确诊病例逐渐增多。相对于消化系统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进展缓慢,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发生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以提高对其危险因素及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肝、胆、胰、胃、肠)且围手术期间发生缺血性卒中病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特点.结果:5年间我院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共有16例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4.
肿瘤标志物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恶性肿瘤新病例约1000万,死于肿瘤的近700万人.未来的25年内将有3亿新病例,并有1亿多人死于该病.随着对肿瘤病因学、肿瘤生物学以及肿瘤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肿瘤的预防、干预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进步,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生物治疗及相关辅助疗法的广泛应用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5.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禹新华  孙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271-271,273
目的 探讨5种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 对487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在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标志物中,检出率较高的分别是单项阳性组癌胚抗原(CEA)为92.86%、2项阳性组的是CEA 癌相关糖抗原(CA199)为88.89%、3项以上阳性组是CEA CA199 CA125为100%,它们分别高于同组其他组合.结论 血清CEA、CA199、CA125 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亚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5):700-701,710
近年来,我国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较其他国家低,但病死率较高,其中36.4%的癌症相关死亡来自消化道肿瘤,且预后相对较差,原因可能与早期癌症的诊断率较低,以及不同地区实施的临床治疗策略不一致有关[1]。因消化系统肿瘤早期无明显不良症状,不易被察觉,发现时多濒临或处于中晚期,症状加重并伴有易转移、易复发的危险。故对于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相较于胃镜、肠镜、钡餐影像等检查技术,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有着简便快捷、无创、准确等多种优势,在临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中al-AT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钕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171例消化系统肿瘸患者和65例健康人血清中al—AT浓度。结果消化系统肿瘤组血清al—AT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而消化系统肿瘤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中al-AT非特异性升高,al—AT可作为消化系统肿瘤筛选和辅助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人类难以攻克的难题。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每年有超过90万的新确诊病例和大约70万的胃癌患者死亡,居肿瘤死亡病因的第二位[1],死亡的肿瘤患者中有90%已发生了转移[2]。且我国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即使给予理论上标准的根治性手术和放、化疗,许多患者也会发生复发及转移,并死于胃癌。究其原因无非包括早期诊断率低、缺乏既特异又敏感的肿瘤早期诊断手段、手术和放、化疗的有限性等。近  相似文献   

9.
余莉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625-1628
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全球 112 个国家中,肿瘤是造成人类 70 岁前死亡的第一或第二大原因[1].国际癌症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有 1930 万肿瘤新发病例和近 1000 万肿瘤死亡病例,预计 2040 年将达到 2840万例[2].面对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进一步探索其分子机制十分重要.同源框 CUT 样蛋白 1 (CUX1 )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进程、DNA损伤修复和组织器官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3].有趣的是, CUX1 在某些肿瘤中可以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而在另外一些肿瘤中又扮演着肿瘤抑制因子的角色.本文主要从 CUX1 的结构和蛋白同工型、生物学功能、促癌和抑癌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简称C12)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12检测系统检测9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包括糖类抗原(CA)12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CA242、铁蛋白、CA15-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SA)、人生长激素、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分析和比较不同组合肿瘤标志物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较高的有CA19-9 66.7%,CA242 55.6%,CA125 50.0%,CEA41.1%,AFP 23.3%,铁蛋白20.0%;CA19-9+CA242+CA125+CEA组合与C12联合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增加测试组合并未明显提高检出阳性率。结论 C12对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有必要开发和制备具有较强针对性、经济实用的新型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以增强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相关糖抗原(CA199、CA724)联检对消化系统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50例健康人及80例消化道肿瘤CEA、AFP、CA199、CA724的含量.结果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血清CEA、AFP、CA199、CA724的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联检较任何1项单项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有提高.结论 CEA、AFP、CA199、CA724联检对消化系统肿瘤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9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恶性肿瘤204例(恶性组)、良性消化系统疾病488例(良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CEA的阳性率为52.8%,胰腺癌CA199阳性率为93.1%,肝癌AFP阳性率为89.5%。恶性组CEA、CA199、CA125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胰腺癌患者CA153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AFP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AFP、CA153、CA125、CA199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mi R-214/199a可以以促癌因子或抑癌因子的角色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可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就mi R-214/199a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检测17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及其中60例肿瘤术后患者、225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8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肿瘤标志物C-12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胰腺癌外,12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标志物阳性率(P〈0.05);60例肿瘤患者6项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242、AFP、CA125、CA15-3)血清水平术后均低于术前,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多肿瘤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消化系统肿瘤筛查,以及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210例进行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并对检查诊断结果与胃镜肠镜诊断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的对消化系统肿瘤的病变部位以及各种病理变化进行显示,以及提供准确率很高的诊断结果,且经检查诊断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诊断结果为晚期或需化疗其它原因转院。结论:应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系统肿瘤进行检查诊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霄 《康复》2021,(4):18-19
在肿瘤发生转移的部位中,骨转移占据了相当比例。如肺癌、乳腺癌、肾癌、男性的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以及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癌细胞,都容易向骨骼转移。如今,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明显延长,出现肿瘤骨转移的情况也逐渐增多,对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便成为患者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消化道肿瘤是我国最为常见、死亡最高的恶性肿瘤,有文献显示,大部分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抑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近年来,我科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颌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46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云  黄兆民 《新医学》2003,34(Z1):108-109
目的总结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经验.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46例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颌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中8例(占24%)误诊,12例颌骨恶性肿瘤病例中5例(占42%)误诊.结论颌骨病变CT检查必须结合\线平片和临床,才能减少误诊,提高CT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正肿瘤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2018年,估计全球将有1810万新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乳腺癌[1]。我国2013年恶性肿瘤死亡数222.9万例,其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392.9万例,发病率为285.83/10万,中  相似文献   

20.
魏丽娜  程龙  张德奎 《新医学》2021,52(10):725-728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肿瘤已经成为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多数患者在发现病灶时已伴有远处转移,亟待寻找肿瘤早期转移的机制。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是一种新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异常,并且通过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等多种机制参与到肿瘤的进展过程。该文就DDR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其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