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异丙酚采取3.0~8.0mg/(kg·h)速度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劈胸骨后、暴露和固定左前降支后、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暴露和固定左旋支后、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Ⅰ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Ⅱ组波动小,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较Ⅱ组少(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安全应用于OPCABG,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OPCABG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年龄48~76岁,射血分数平均(0.53±0.32),术前放置漂浮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分别在开胸前(T0)、吻合前降支(T1)、吻合回旋支(T2)、吻合对角支(L)、吻合右冠状动脉(T4)、心脏恢复原位置后(L)分别记录MAP、HR、CVP、PCWP、CI、CO、Sv02、SVRI、PVRI、LVSWI、RVSWI。结果吻合前降支时CI、LVSWI下降,PVRI增高,SvO2正常。吻合回旋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时,CI、CO、LVSWI、RVSWI、SvO2明显下降(P〈0.01),而HR、CVP、PCWP、PVRI增高(P〈0.05)。结论术者翻动心脏可导致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动作要轻,采取必要的心血管功能支持,避免发生严重低血压和心率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RAM/Mostcare监测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 65例行OPCABG患者,应用MostCare/PRAM仪监测术中每博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循环效率、最大压力梯度、每博输出量变异率和脉压变异率。比较桥血管远端吻合(乳内动脉吻合到前降支、大隐静脉吻合到左回旋支和/或右冠状动脉)前、中、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OPCABG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将62例需调整头低位维持循环等生命体征平稳者分为头低15°~30°组34例和头低30°~45°组28例,比较2组患者后降支和左回旋支远端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每博输出量变异率、脉压变异率在桥血管远端吻合中高于吻合前和吻合后(P0.05),吻合后高于吻合前(P0.05);每博输出量、心脏循环效率、最大压力梯度在吻合中低于吻合前和吻合后(P0.05),吻合后低于吻合前(P0.05);外周血管阻力在吻合中低于吻合前和吻合后(P0.05),吻合后高于吻合前(P0.05)。术后脉压变异率[(16.00±10.00)%]、每博输出量变异率[(11.90±6.80)%]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2 629.00±629.00)均高于术前[(13.00±10.00)%、(11.50±7.60)%、2 464.00±423.00],每博输出量[(60.00±20.00) mL]、心脏循环效率[-0.1(-0.58,0.14)u]和最大压力梯度[(0.71±0.27)mm Hg/s]均低于术前[(69.00±18.00) mL、0.11(-0.15,0.28)u、(0.79±0.24)mm Hg/s](P0.05)。头低15°~30°组后降支及左回旋支吻合前、后每博输出量、心脏循环效率、最大压力梯度、脉压变异率、每博输出量变异率和外周血管阻力与头低30°~45°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低30°~45°组患者术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救治4例,其中2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加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头低15°~30°组术中顺利。结论 OPCABG术中可出现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下降、容量的暂时欠缺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术后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头低位15°~30°的患者手术更平稳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分析135例OPCABG患者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及康复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大剂量与小剂量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2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H组)和小剂量组(S组)。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早于H组(P〈0.05)。结论:两种剂量芬太尼麻醉都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推荐用于OPCABG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5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5例OPCABG患者术前行心理、呼吸、循环护理指导,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重视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及康复方面的护理。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89例,Ⅱ级46例。结论:术前精心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有30例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G,包括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80~86岁,平均年龄83.5岁。所有高龄患者术前均行呼吸功能锻炼,时间1~4周。同期8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G 260例。比较不同年龄组的移植血管数目、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监护室时间、死亡率等,总结高龄冠心病患者行OPCABG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等。结果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其余29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例数为12例,发生率为40%,较8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6%)高(P=0.02),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为(10.5±5.5)h,较80岁以下组[(6.5±4.5)h]时间长(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0±5.5)d,较80岁以下组[(11.0±3.5)d]住院时间长(P=0.03)。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组和8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组平均再血管化数目分别为(3.0±0.6)支、(3.1±1.5)支,低心排出量分别为1例(3.3%)、8例(3.1%),呼吸系统并发症分别为9例(30%)、32例(12.3%),术后肾功能不全分别为4例(13.3%)、12例(4.6%),心律失常分别为16例(53.3%)、155例(59.6%),术后30 d死亡分别为1例(3.3%)、5例(1.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OPCABG,再血管化数目不受影响,近期临床效果较好,其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但术前需经过充分的评估和术前准备,尤其是呼吸功能锻炼。高龄患者行OPCAB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胃网膜右动脉(RGEA)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RGEA应用于OP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 38例应用常规移植血管(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外加REGA的OPCABG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全面严密监护,突出胃肠道和抗痉挛护理的特点,总结经验。结果 38患者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RGEA是OPCABG良好的移植血管,高质量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是OPCABG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TEE)和心导管技术同步检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后肺动脉楔嵌压(PCWP)的变化。方法应用TEE检测46例患者OPCABG术前后二尖瓣血流频谱(MVF)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同步应用心导管技术检测PCWP。对术前、术后所测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将PCWP与TEE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PCABG术后TEE测量的反映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和PCWP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0.05);MVF与PVF的多数指标与PCWP有相关性(r=0.30~0.76,P<0.01~0.05),其中反向A波峰值血流速度(PVa)、反向A波速度时间积分(VTIpva)及MVF与PVF相结合的指标Tpvadt mvadt、Tpvat mvat与PCWP相关性最好(r=0.75~0.89,P<0.001)。结论OPCAB术后即刻左室功能改善,TEE检测PVF和MVF可用来准确估算PCWP,对OPCAB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由于其手术费用低、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而逐渐替代了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但手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在靶血管的暴露、吻合中对循环造成扰乱较 CABG大,在麻醉的处理上有其特殊性.本文收集 1997年 10月~ 2002年 12月 49例 OPCABG,将围术期循环管理的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