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肠外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2月~2009年6月16例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肠外瘘发生率为8.6‰,发生原因有回盲部炎症穿孔、阑尾残端瘘、医源性肠损伤、肠梗阻等。其中盲肠瘘13例,回肠末端瘘3例。10例肠外瘘经扩大瘘口、局部引流换药治疗治愈;4例上述治疗的同时进行完全肠外营养,并应用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治愈;2例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手术方式治愈。结论行阑尾切除术时操作应细致耐心,重视腹腔引流,防止肠梗阻,可降低术后肠外瘘的发生。肠外瘘发生后,应早期充分引流,妥善处理瘘管,加强营养及支持治疗,及时行确定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是腹部手术后不多见但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病程长,病人痛苦大,经济负担重,治疗棘手,预手较差。导致术后肠外瘘的因素较多,但其中一些经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那些医源性损伤或技术上失误所致者。因此,如何预防术后肠外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仁义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1011-1012
目的:探讨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45例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肠吻合口相对狭窄、肝内胆管狭窄合并肝内残余结石、胆总管残留或再生结石、初次手术吻合方式不当和胆(肝)管癌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行胆肠Roux-Y吻合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并仔细操作,减少医源性因素所造成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正>肠道手术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若术中处理不当,术后可发生较多并发症,肠外瘘则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肠外瘘,极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感染、败血症、营养不良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且病程长、病死率高。临床上常由于对该并发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的认识不足,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2012年4月,我科收治了1例高龄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多处肠外瘘,经积极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肠外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1年2月公开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维普(VIP)及万方文献数据库关于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肠外瘘相关文献35篇,分析文献报道中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肠外瘘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发生组,另取同期接受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未发生肠外瘘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未发生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并找出可能影响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肠外瘘的相关因素。结果 发生组手术方式、修补方式、术后感染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开放性手术、网塞修补或网塞+平片修补、发生术后感染是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肠外瘘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开放性手术、网塞修补或网塞+平片修补、发生术后感染是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肠外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肠外瘘是普外科中危重病症之一 ,创伤、腹腔感染、胃肠手术后愈合不良及Crohn病等是其主要原因。肠外瘘病情复杂、病程长、严重者可致死亡 ,我院自 1 997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肠外瘘病人2 3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病人中 ,男 1 6例 ,女 7例 ,年龄 1 9~62岁 ,平均 3 6岁。腹部创伤术后致小肠瘘 4例、小肠吻合口瘘 6例 ,乙状结肠瘘 1例 ,肠梗阻术后并发小肠瘘 3例、小肠吻合口瘘 2例 ,晚期结肠癌并肠梗阻行捷径手术致小肠吻合口瘘 1例 ,回结肠吻合口瘘 1例 ,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 2例 ,胆道手术意外损伤致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肠外瘘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1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常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随访6个月,将发生肠外瘘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肠外瘘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肠外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215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肠外瘘20例,占9.30%;未发生肠外瘘195例,占90.7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肠外瘘与性别、疝囊大小、麻醉方式、腹部手术史、疝部位、是否合并糖尿病无关(P0.05);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肠外瘘与体重指数、疝环粘连程度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24kg/m2、疝环粘连程度为中重度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肠外瘘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肠外瘘发生率较高,其中体重指数及疝环粘连程度是导致肠外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可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指数,从而降低肠外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手术后胃肠瘘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自1980~2003年收治的手术后胃肠瘘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误伤、胃肠管吻合技术欠佳、腹腔引流不当、保留无生机肠管、遗漏腹腔远隔脏器损伤、阑尾脓肿手术对阑尾处理不当等,是导致术后胃肠瘘的医源性因素。结论: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中,如何预防术后胃肠瘘较研究胃肠瘘的治疗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平优 《护理学报》2008,15(1):25-25
肠外瘘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壁破损,致肠内容物流出体表,多发生于胃肠道与胆道手术,通常在术后1~2周出现。由于肠液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可导致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糜烂,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2006年10月,我科收治1例胆肠吻合术后发生肠外瘘的病人,由于病人曾多次行外科手术,致使本次术后发生肠外瘘的瘘口周围皮肤内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结核术后肠外瘘患者的护理经验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2008年1月-2020年1月腹腔结核术后出现肠外瘘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入组患者术前疾病种类、手术方式,以及术后肠外瘘诊治情况,综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体位与活动、胃肠减压护理、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造瘘口护理、合并肺结核护理,总结分析其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早期瘘11例,晚期瘘25例,发生时间3~11 d,平均(7.95±3.21)d。低流量瘘24例,高流量瘘12例,瘘液量为50~630 mL,平均(488±255)mL。行非手术治疗25例,治愈24例,死亡1例。行确定性手术治疗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除2例死亡患者外,其余入组患者肠外瘘均治愈,随访情况良好,无肠外瘘复发。结论通过积极治疗、综合护理,腹腔结核术后肠外瘘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