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导致呼气末肺泡萎陷以及肺顺应性降低,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者发病率为60%~80%,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科围生期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1]  相似文献   

2.
赵媛媛 《全科护理》2016,(34):3670-3672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和呼吸衰竭[1]。根据21世纪80年代北美统计,全部活产儿中早产儿发生率为10%~16%,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2]。新生儿  相似文献   

3.
<正>早期预警评分工具是预警系统中重要的评估工具,能随时警示临床护理人员,有效地帮助护理人员快速识别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儿,以便对患儿及时实施临床干预措施,以预防临床上发生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1-4]。相关文献报道,心肺衰竭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在儿童病房,心搏骤停发生率为0.1‰~20‰,生还率为27%~50%,而在新生儿早期,呼吸窘迫的发生率高达7%[6-7]。若早期发现心肺骤停和呼吸窘迫的指征,能够有效地降低儿童病死率[6-7]。  相似文献   

4.
钱敏  刘艳林  张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68-196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和呼吸衰竭[1].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推荐:为了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应早期使用CPAP和PS[2].国外研究[3]报道: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NCPAP相比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允许提前出院.  相似文献   

5.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respiratiorydistresssyn drome ,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病 ,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marysufactant ,PS)缺乏所致。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病死率极高。 1980年Fujiwara等[1] 首先应用从牛肺中提取的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NRDS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 ,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已为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2~ 4] 。我院新生儿科从 2 0 0 1年 11月—2 0 0 2年 4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入住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1例诊断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尚未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进行机械通气。体位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时间为0.5 h—2.0 h—0.5 h。观察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变化;患儿机械通气时俯卧位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气道峰压及肺顺应性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血气结果,改变患儿预后。[结论]优质护理在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新生儿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引起的呼吸窘迫,在新生儿尤其在早产儿中为常见的疾病,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猪肺磷脂是从猪肺中提取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可补偿早产儿缺乏的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肺通气换气功能,降低NRDS发病率.但有报道,滴入猪肺磷脂后短时间内动脉血气分析以及疗效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不是很明显,提示在此期间肺表面活性物质尚未在肺内均匀分布,造成人为的气道阻塞和肺水肿,影响了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1].本院新生儿科联合应用布地奈德、猪肺磷脂气管内滴入配合NCPAP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降低NRDS发生率,降低猪肺磷脂重复用药率、机械通气率及NCPAP使用时间,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临床特征的严重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其发病主要是由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症胸外伤患者易并发ARDS,病死率较高。文献[1]报道,重症胸外伤并发ARDS的发生率为3%-18%,病死率为40%-70%。  相似文献   

9.
赵晓燕 《全科护理》2011,(11):960-961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采取HFOV,并与治疗时、治疗后8 h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结果]32例患儿的血气分析在HFOV治疗后有显著改善,与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OV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羊水栓塞(AFE)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严重分娩并发症,死亡率高达60%以上[1],发病率4-6/10万[2]。Jecmenica等[3]研究发现羊水栓塞患者可在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指由心脏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4]。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5]。病死率可达31%-84.6%[6]。有报道称羊水栓塞后有40%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7]。我院2015年9月成功抢救了一例羊水栓塞并发ARDS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诊断中采用肺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观察组),同期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非肺病新生儿(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肺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搏动发生率(87.5%)和超声征象率(100.0%)均较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诊断中采用肺超声诊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以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有效诊断,因此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PS)气管内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支持.[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将肺表面物质固尔苏在患儿右侧卧位、仰卧位、左侧卧位经气管匀速注入用药量的各1/3量.[结果]18例患儿好转及治愈,1例放弃治疗,1例极低体重儿并发肺出血、DIC死亡.[结论]在用药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支持是PS发挥其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于35周以下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1].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2],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早产儿出生后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 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易患肺透明膜病.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气末肺泡萎陷而引起,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NRDS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NRDS是引起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早产儿死亡的50%~70%[1]。研究[2-5]发现患儿发病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并减少氧气吸入和机械通气的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选取60例,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n=30)则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就两组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肺顺应性以及炎症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总有效率是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的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新生儿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新生儿的肺顺应性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突出,可有效纠正其炎症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兰厚萍 《全科护理》2009,7(34):3112-3113
[目的]总结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行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病人痊愈出院14例;2例病人由鼻塞式CPAP改为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后,1例并发肺出血死亡,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加强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芳  王炜 《临床荟萃》2007,22(22):1651-165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生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自1980年日本藤原哲郎首次应用外源性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至今已有27年历史[1],欧洲2001年PS应用指南显示,预防或使用PS治疗可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病死率,减少缺氧、气漏(气胸或间质气肿)和呼吸机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及其分级。材料与方法:分析5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者的X线表现及其与分级的关系。结果:根据其X线表现的不同,可将新生儿呼吸窘迫征分为4级。结论:X线表现及其分级是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分娩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利  邬勋莲  骆雪英  李文华 《护理研究》2004,18(15):1350-1352
[目的 ]探讨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3年 10月— 2 0 0 3年12月在我科分娩的 12 0例产妇在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 ,如第一产程潜伏期采用深慢呼吸 ,第一产程活跃期采用浅快呼吸 ,第一产程减缓期采用喘吁呼吸 ,第二产程采用延长呼吸 ,以协助分娩 (观察组 ) ,并与产程中未采用呼吸方式的产妇进行对照。 [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总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减缓期、潜伏期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能稳定产妇情绪 ,有效减轻产时疼痛 ,防止产道裂伤 ,缩短产程 ,增加胎儿氧的供给量 ,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采取HFOV,并与治疗时、治疗后8 h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结果]32例患儿的血气分析在HFOV治疗后有显著改善,与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OV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