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图像特征联合胎盘植入高危因素评分对胎盘植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产后确诊为前置胎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剖宫产手术情况或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分为正常、粘连组(n=77,包括正常前置胎盘不伴植入52例和粘连型胎盘25例)和植入组(n=43,包括植入型胎盘38例和穿透型胎盘5例)。分析2组临床资料和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建立超声图像特征和胎盘植入高危因素联合评分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组评分量表的诊断界值,并计算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联合评分的诊断界值为5分,诊断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94.8%,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各为89.7%、90.1%。结论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在胎盘植入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侵袭性胎盘植入超声征象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126例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的患者,根据胎盘植入深度分为侵袭性胎盘植入组(n=81)和粘连性胎盘植入组(n=4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侵袭性胎盘植入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1)侵袭性胎盘植入组的胎盘厚度大于粘连性胎盘植入组,胎盘后低回声带中断/消失、多个胎盘陷窝、基底部血管为团状/梳状、宫颈血窦、有剖宫产史的比例均高于粘连性胎盘植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个胎盘陷窝(OR=5.338,P=0.007)、基底部血管(OR=3.044,P=0.019)、剖宫产史(OR=4.363,P=0.009)是侵袭性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1.583+1.675×多个胎盘陷窝比例+1.113×基底部血管比例+1.473×剖宫产史比例,五重交叉验证及Bootstrap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结论 基于超声征象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侵袭性胎盘植入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预测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患者中胎盘植入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分娩的182例有剖宫产病史的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病例资料。产前使用超声植入评分表(0~16分)对胎盘植入情况进行评分,追踪其剖宫产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以手术和/或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判断有无植入及植入程度。分析产前超声诊断植入的准确性,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不同胎盘植入类型间的超声评分截断值。结果:根据手术及病理诊断,182例中,阴性41例,粘连型70例,植入型59例,穿透型12例。术中出血量:阴性组[300 (200~400) mL]粘连组[675 (500~900) mL]植入组[2 050 (1 500~2 500) mL]穿透组[3 600 (2 700~5 000) mL,P0.05]。阴性组、粘连组均无子宫切除,子宫切除率:植入组穿透组(6.8%vs 16.7%,P0.05)。产前超声植入评分:阴性组(3.63±0.80)粘连组(5.23±0.92)植入组(8.56±1.74)穿透组(12.83±2.17,P0.05)。阴性与粘连型、粘连型与植入型及植入型与穿透型的超声植入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6和0.94。当超声评分截断值分别为4.5,6.5和10.5时,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87.1%,83.1%和83.3%,特异度分别为:87.8%,91.4%和86.4%,Youden指数为最大值,分别为:0.749,0.745和0.697。因此,确定实际临床工作中各植入类型超声评分截断值分别为5,7和11分。结论:评分表式的产前超声诊断预测疤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患者植入程度准确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产前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76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孕妇产前超声资料,其中39例接受单纯经腹超声检查(经腹检查组)、37例接受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检查组);比较2组诊断胎盘植入准确率,分析联合检查组胎盘植入分型准确率。结果联合检查组产前诊断胎盘植入准确率91.89%(34/37),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组[30.77%(12/39),P<0.001]。依据临床分娩所见或分娩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联合检查组粘连型胎盘植入0例、植入型6例、穿透型31例;产前超声正确诊断粘连型0例、植入型4例、穿透型13例,将17例穿透型误诊为植入型(16例)或粘连型(1例),漏诊2例植入型、1例穿透型,分型诊断准确率45.95%(17/37)。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显著提高产前诊断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球囊组,81例)与未实施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的患者(对照组,50例)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结局等指标上的差异,并对主要结局指标按胎盘植入不同类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球囊组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有7例患者(86%)发生动静脉血栓。胎盘穿透植入以及胎盘粘连患者球囊组和对照组在术中出血、术中输血以及子宫切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胎盘植入的患者,球囊组上述结局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可以有效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子宫切除率但存在血栓并发症风险;对于胎盘大面积穿透性植入患者仍应首选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胎盘超声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产妇资料,按照产检、剖宫产手术结论及病理结果,将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归为植入组(162例),其中粘连型98例,植入型41例,穿透型23例;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者归为非植入组(150例)。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影像学特点来进行评分,评价产前胎盘超声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意义。结果根据产前胎盘超声评分结果,植入组评分高于非植入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植入组中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ROC曲线为标准预测各型胎盘植入超声评分界值:非植入型与粘连型的界值为3分,粘连型与植入型的界值为6分;植入型与穿透型的界值为10分。超声评分与手术结论及病理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产前胎盘超声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晚孕期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母婴结局和终止妊娠的治疗方案。方法凶险型前置胎盘63例按照临床和病理诊断分为非植入组33例和植入组30例,分析相关指标。结果非胎盘植入组与胎盘植入组在年龄、既往孕次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在既往剖宫产次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非胎盘植入组阴道出血量和首次出现阴道出血的孕周与胎盘植入组差异无显著性。非胎盘植入组产时产后出血量、切除子宫例数、发生DIC例数均明显少于胎盘植入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胎盘植入组新生儿存活25例(84.85%),11例发生2种以上并发症;非胎盘植入组33例(100%),3例发生2种以上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在新生儿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及终止妊娠孕周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时产后出血量多,子宫切除率高,对母儿危害较大,应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时并发症情况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该院收治10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初次剖宫产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第1、5min的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和感染情况及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及手术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及手术损伤等相关并发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时并发症较多,风险较大,对母婴影响也较大。临床上应当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胎盘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0例胎盘异常产妇作为胎盘异常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120例胎盘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分析产前超声对胎盘异常的诊断结果及母婴结局。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产前超声对胎盘异常的检出率为94.33%。与其他类型胎盘异常相比,胎盘植入的漏/误诊占比最高(25.53%)。母婴结局中,胎盘前置和胎盘早剥患者主要为剖宫产和早产,胎盘植入患者主要为剖宫产和产后出血。胎盘异常组的剖宫产、产后出血、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超声对胎盘异常的诊断准确率高,有助于对胎盘位置、结构等的准确判断。在进行产前超声筛查时,应进行全面扫查,以降低漏/误诊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探讨其干预措施.[方法]以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74例前置胎盘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产妇是否存在瘢痕子宫,将其分别纳入瘢痕子宫组(观察组,n=81)及非瘢痕子宫组(对照组,n=93),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入院孕周、前置胎盘类型、前置胎盘位置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次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无痛性阴道出血发生率、平均产前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经剖宫产终止妊娠.观察 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其术中输血率、宫腔填塞纱布率、胎盘附着面缝扎率、胎盘植入率、背包缝合率及子宫切除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早产率、窒息率、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与单纯前置胎盘类似,但对产妇结局的影响较单纯前置胎盘更为严重,应注重积极主动地对其干预,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胎盘前置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椎管内麻醉组(36例)和全身麻醉组(37例)。比较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麻醉效果、产妇术中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T1、T2、T3、T4时,两组产妇的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但全身麻醉组的MAP、HR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两组产妇的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产妇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椎管内麻醉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断脐时间、脐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较佳,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会影响新生儿安全,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故术前需给予产妇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2.
产前MRI特征性征象诊断胎盘植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前MRI特征性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拟诊胎盘植入孕妇的MRI资料,根据剖宫产手术结果,将其分为胎盘植入组(n=136)或无胎盘植入组(n=27)。比较两组间MRI征象的差异;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两组间子宫局部膨隆、胎盘内异常血管影、胎盘-子宫肌层结合面T2WI低信号带、胎盘局部凹陷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胎盘内信号不均匀、子宫肌层不连续、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局部凹陷征、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诊断胎盘植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的效能较高,当出现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局部凹陷征、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时,应高度怀疑胎盘植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麻联合盐酸纳布啡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的10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试验组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联合纳布啡麻醉,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小剂量轻比重腰麻。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前(T1)、麻醉10 min(T2)、结束时(T3)3个时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两组产妇术后12、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时刻两组产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T2及T3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T1时下降,但试验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效果优秀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持续时间为(70.26±3.65)min,低于对照组[(98.26±4.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8.98±0.65)分vs.(9.05±0.5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12、24 h,试验组产妇VAS评分为(2.06±0.22)、(1.01±0.06)分,均低于对照组[(2.98±0.16)、(1.61±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1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联合盐酸纳布啡对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其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产妇术后疼痛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超声预警指标。 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分娩临床及超声诊断胎盘植入4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正常分娩无胎盘植入80例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比较胎盘植入组与对照组产妇各超声异常指标的发生率。 结果胎盘植入组46例产妇前置胎盘、正常子宫胎盘界面消失、子宫肌层极度变薄、胎盘陷窝、胎盘床血管增多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是胎盘植入的高危超声表现;年龄、产次、剖宫产史、流产次数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针对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孕妇,产科医师和超声医师应提高警惕,尤其发现上述高危超声表现时,胎盘植入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次数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次数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2002年10月在我院1次以上剖宫产病例916例。结果:1次剖宫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3.19%,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55%,产后出血率为24.7%。1次以上剖宫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9.06%,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3.17%,产后出血率为50.6%,子宫切除术6例。结论: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母婴的并发症及危险性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及处理植入性胎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个医疗单位从2003年3月~2010年3月被临床和产后病理诊断为植入性胎盘(PA)103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产前被诊断有"植入性胎盘",对照组产前未能诊断出"植入性胎盘"。研究组孕34~37周时,术前2 d用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2 d后择期剖宫产,手术方式为胎儿娩出后不剥离胎盘即行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于剖宫产胎盘剥离时发现为PA并出现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对2组产妇及新生儿有关情况作对照分析。结果本样本数共103例,其中39例产前诊断有PA,64例未能诊断PA。产前诊断有PA的患者,产后出血量和产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产前诊断出植入性胎盘并择期手术能减少产妇分娩时出血的发病率,诊断出植入性胎盘在孕34~37周择期剖宫产分娩不会增加新生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处理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及合并植入性胎盘,产后大出血的处理。结果26例患者均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早产13例,围产儿窒息15例,围产儿死亡3例,合并胎盘植入17例,产后大出血16例,子宫全切11例。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前置胎盘,同时降低胎盘植入患病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