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方法预防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治疗的宫腔粘连(IUA)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4例。入选者均接受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宫内节育器(IUD)、戊酸雌二醇、孕激素治疗,观察组术后则强化宫腔镜复查,并采取透明质酸钠、戊酸雌二醇、孕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月经改善效果、粘连分离次数及妊娠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粘连分离1次占比较多,粘连分离≥2次占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月经改善率、妊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强化宫腔镜复查,并采取透明质酸钠、孕激素、戊酸雌二醇治疗预防再粘连效果良好,利于改善月经情况,提升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吕冉冉  李巧云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388-3390
目的:比较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后两种预防再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科的136例宫腔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前口服戊酸雌二醇,术后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8例,A组宫腔注入玻璃酸钠+宫内节育器(IUD),B组宫腔注入玻璃酸钠+Foley球囊导尿管+IUD,术后观察宫腔形态,月经恢复及妊娠情况.结果:A组再粘连率32.3%,月经改善有效率79.4%,妊娠率45.6%;B组再粘连率5.8%,月经改善有效率95.5%,妊娠率71.6%,两组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使用Foley球囊导尿管+玻璃酸钠+IUD可有效降低再粘连的发生,提高月经改善有效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原阳县红十字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子宫纵隔残留患者,均实施再次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妊娠结局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操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子宫穿孔、出血、感染、周围脏器损伤以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自然流产率和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持续放置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对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子宫内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宫腔内持续放置水囊,并根据其激素用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雌激素治疗组和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组,1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再粘连发生率和宫腔形态满意率,比较两组患者B超内膜厚度、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大剂量激素治疗组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7.8%,明显大于低剂量雌激素治疗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P=0.032);两组患者再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550);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组患者宫腔满意率为97.8%,明显高于低剂量雌激素治疗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16);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低剂量雌激素治疗组(t=-17.720,P0.05);大剂量激素治疗组患者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均高于低剂量激素治疗组(t=-6.283、-6.784、-6.364、-6.037,P0.05)。结论宫腔镜下持续放置水囊联合大量雌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宫腔状况,促进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腔镜指引下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机械分离术后放置生物蛋白胶对防止术后再粘连的价值.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8月就诊于该院经宫腔镜诊断为各级IUA的患者66例.全部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2例.A组为治疗组(粘连分离后宫腔虎放置生物蛋白胶),B组为IUD对照组(粘连分离后宫腔内放置金属圆形IUD),C组为空白对照组.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5 d.全部患者于术前第4天开始晚饭前2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连续3 d.术前日早、晚8点分别于阴道内放置卡孕栓1 mg,次日在CSEA麻醉下实施手术.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及宫腔镜二次探查表明:A组病例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极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01),术后月经好转及术后宫腔恢复正常者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40,P=0.001).结论 经过药物预处理后宫腔镜指引下的宫腔粘连机械性分离术是一种即安全、简便,又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避免了能源性分离手术给子宫内膜及肌壁造成的损伤.术后宫腔内留置生物蛋白胶很有效地防止了再粘连的发生,使手术治愈率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曹玉梅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04-1805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后宫腔再粘连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宫腔镜确诊有生育要求的宫腔粘连患者67例:采用IUD(宫内节育器)+人工周期治疗37例(A组);采用宫腔内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1周后拔管放置IUD+人工周期治疗30例(B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再粘连及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A组宫腔再粘连率40.54%显著高于B组16.67%(P<0.05);A组1年内妊娠成功率24.32%显著低于B组50.00%(P<0.05).[结论]宫腔内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IUD+人工周期治疗效果优于IUD+人工周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纵隔长度和经宫颈子宫纵隔电切术后不同处理方式与二探时宫腔粘连及残存纵隔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纵隔子宫电切治疗患者进行分组,根据初次电切时纵隔长度分小纵隔组≤1.5cm和大纵隔组>1.5cm;根据术后处理方法分单纯放置宫内节育器组和节育器加用雌孕激素治疗组。术后3个月宫腔镜二探,观察对比纵隔长度和术后不同处理方式的子宫腔修复情况。结果 107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6例残余纵隔>0.5cm行二次电切;21例存在宫腔粘连。术后纵隔残存与原子宫纵隔长度显著相关(P<0.05);宫腔粘连与术后处理方式没有明确相关性。结论大纵隔手术后存在残留可能性大,宫腔镜二探可以弥补第一次手术不足,雌孕激素治疗对预防术后粘连尚无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患者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后防止宫腔粘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在该院门诊宫腔镜中心确诊为子宫中隔并排除其他不孕不育因素的患者共212例实施了TCRS手术,按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处理方式分成4组:宫腔内仅放置节育环组(A组),单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组(B组),宫内放置节育器和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组(C组),未用任何处理组(D组).结果 在后续随访中,发现1422%的患者有残余子宫中隔,4.74%有宫腔粘连,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A,B,C,D组患者术后的宫腔粘连发生率分别为7.55%,6.00%,1.92%和3.51%,术后妊娠率分别为35.85%,40.00%,42.31%和45.61%,流产率分别为5.66%,6.00%,5.77%和8.77%,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术后宫腔粘连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对子宫中隔患者行TCRS时宫内放置节育环和(或)加用雌激素治疗在预防宫腔粘连或提高术后妊娠率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纵隔子宫术后应用纤维蛋白封闭剂(生物蛋白胶)替代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纵隔子宫患者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随机分成A、B两组。术后A组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B组宫内放置纤维蛋白封闭剂。观察两组术后官腔情况。结果:A组30例患者子宫异常出血阳性者24例,阴性6例;腰腹疼痛或不适感阳性22例,阴性8例。B组30例患者子宫异常出血阳性者2例,阴性28例;腰腹疼痛或不适感阳性3例,阴性27例,两组有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宫腔镜复查官腔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超声检查子宫内膜连续性无显著差异。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纵隔子宫术后宫内放置宫内放置节育器(IUD)与纤维蛋白封闭荆的临床效果相同,但后者术后临床症状更轻微、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能辉  张怡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6):14-15,18
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断及在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效果。结果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2.0%,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诊断符合率为23.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采用B超监视21例,腹腔镜监视4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例,B组失访1例。术后A组妊娠6例,妊娠率40.0%。B组妊娠6例,妊娠率66.7%,其中有5例已足月妊娠分娩,足月活产率为55.6%(5/9)。结论宫腔镜检术是诊断子宫纵隔的最准确方法,目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吸收防粘连膜及宫腔支撑球囊联合应用在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中根据中国宫腔粘连诊断分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术后用雌孕激素疗法3个周期(戊酸雌二醇4 mg/d共21天,后10天加用地屈孕酮10 mg bid)。根据术后处理方法分成3组:A组(14例)放置防粘连膜;B组(14例)放置宫腔支撑球囊及防粘连膜;C组(21例)放置宫腔支撑球囊。术后3个月均行二次宫腔镜探查,根据中国宫腔粘连诊断分级评分标准再次进行评分。结果 3个月后复查宫腔镜,三组患者宫腔镜粘连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防粘连膜+宫腔支撑球囊)效果最佳。三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TCRA术后同时放置防粘连膜及宫腔支撑球囊在中重度宫腔粘连的预防术后复粘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B超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价值。方法:在B超监视下,对26例子宫纵隔患者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30(15~40)min,出血量平均为15(10~20)mL,住院时间平均为3(1~5)d,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宫腔形态正常,无粘连积血,自然流产率由术前的90.2%下降至术后的6.7%,足月分娩率由术前的3.9%上升至术后的73.3%,无分娩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宫腔镜在宫腔粘连(IU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68例IU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所有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低剂量戊酸雌二醇,观察组使用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子宫内膜恢复状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R-α、ER-β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 =0.183,P=0.669)。结论:与小剂量戊酸雌二醇相比,大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宫腔镜手术在IUA患者中疗效更佳,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ER表达,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患者术毕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及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稽留流产进行清宫手术的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采用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清宫术,两组均术毕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1 ml,联合组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月经情况、宫腔粘连发生情况、血清粘连状态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的腹痛持续时间、阴道血流量、阴道流血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复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的月经正常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0.7%,术后月经恢复分布情况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同时联合组的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查,两组的血清粘连状态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显著的升高,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术毕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及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术后血液粘连状态,同时有助于患者恢复,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水囊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完全纵隔子宫可行性.方法 对31例完全纵隔子宫患者采用水囊指示法下宫腔镜电切术,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妊娠率及足月产率进行分析.结果 31例均在腹腔镜监视下1次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宫腔镜手术时间2.3~10.2 min,平均(6.7±3.3)min;出血量极少;术后住院天数3~6d,平均(3.4±1.7)d;术后3个月再次宫腔镜检查发现1例(3.2%)有轻度宫腔内膜状粘连;术后2年妊娠27例(87.1%);足月产19例(61.2%).结论 水囊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完全纵隔子宫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子宫纵隔畸形不孕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纵隔畸形不孕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及预后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预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子宫纵隔畸形不孕患者应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且预后妊娠率与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对纵隔子宫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3D-SHG)对纵隔子宫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临床怀疑有子宫畸形的66例患者(有症状组36例,无症状组30例)进行3D-SHG检查,与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结果对照,并在冠状切面对两组中不全纵隔子宫进行宫腔测量,计算宫腔变形率,进行组间比较。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不全纵隔子宫的宫腔变形率对判定有无流产症状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3D-SHG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完全相符。反复流产组中不全纵隔子宫剩余宫腔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宫腔变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得出不全纵隔子宫患者宫腔变形率对判定有无流产症状的最佳阈值为51%。 结论 3D-SHG对纵隔子宫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其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在流产后宫腔残留伴有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确诊为流产后宫腔残留伴有子宫纵隔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1例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加残留灶去除术诊治。观察并记录术中出血情况、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出血情况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随访妊娠结局。结果:7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3.8±3.1)min,术中出血量(15.2±2.8)mL。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4.3±0.5)d,住院时间(6.5±1.7)d,术后24 h内β-hCG下降大于50%患者69例(97.2%)。术后随访(28.5±3.3)个月,失访7例;足月产57例(80.3%),早产3例(4.2%),复发性流产4例(5.6%)。结论:采用宫腔镜技术治疗流产后宫腔残留伴有子宫纵隔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好,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子宫纵隔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子宫纵隔切除术,观察组在B型超声监测下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同时给予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随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较传统经阴道子宫纵隔切除术更具优越性;认真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使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更为安全有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手术方法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9例子宫纵隔患者进行镜下纵隔切开术。结果:9例中均为一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0min,出血少,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2例合并粘膜下肌瘤及内膜息肉一并切除,腹腔镜监视下手术能检查腹腔情况,并对腹腔病变予以处理,(1例浆膜下肌瘤,4例盆腔粘连,2例多囊卵巢,2条输卵管伞端阻塞),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例已妊娠,结论: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