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总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以及微囊化技术发展情况,探讨该种营养因子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性。 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6-0l/2000-10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及其与微囊化技术相关的文章。检索词“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ischemia damage to nerve tissue,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4-10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关系及其与微囊化技术相关,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微囊化技术”。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根据数据库文献摘要提供的信息,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0篇关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损伤和脊髓损伤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15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5篇文章中,264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21篇为综述类文章。 资料综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有营养支持作用;可使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死亡减少,轴突再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使脑梗死大鼠大脑半球免于自由基、钙超载等缺血性损伤,阻止缺血后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再灌注损伤,是对抗缺血性损伤的有效保护因子。微囊化技术在内分泌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前景,营养因子可能在微囊化技术中发展重要作用。 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微囊化技术的发展促进该种营养因子发挥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临床脊髓修复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囊化异种许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具有许旺细胞的周围神经损伤后,能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是同种神经组织移植存在供体来源受限和供体损伤的限制;异种神经组织移植存在免疫抑制和排斥反应。微囊技术是一种良好的免疫隔离手段,探讨用微囊化处理的异种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能否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解决供体来源问题,以便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4-01/2004-10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chwann cells,transplantation,xenogenic.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01/2004-10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检索词“许旺细胞,移植,异种,脊髓损伤”。限定自由词为“微囊化”及“大鼠”。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脊髓损伤修复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30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资料提炼:30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2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8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22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轴突再生障碍是脊髓损伤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把具有许旺细胞的周围神经移植到损伤脊髓中.能促进脊髓的修复,但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微囊是一个免疫隔离载体,把微囊技术应用到脊髓损伤修复中,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证明能大大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结论:由于微囊可克服组织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得用异种细胞和基因工程细胞治疗疾病成为可能,从而有望解决同种组织细胞移植的供体来源短缺、移植排斥反应等难题。  相似文献   

3.
微囊化异种许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具有许旺细胞的周围神经损伤后,能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是同种神经组织移植存在供体来源受限和供体损伤的限制;异种神经组织移植存在免疫抑制和排斥反应.微囊技术是一种良好的免疫隔离手段,探讨用微囊化处理的异种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能否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解决供体来源问题,以便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4-01/2004-10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chwann cells,transplantation,xenogenic,spinal cord iniury",并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01/2004-10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检索词"许旺细胞,移植,异种,脊髓损伤".限定自由词为"微囊化"及"大鼠".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脊髓损伤修复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30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资料提炼30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2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8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22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轴突再生障碍是脊髓损伤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把具有许旺细胞的周围神经移植到损伤脊髓中,能促进脊髓的修复,但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微囊是一个免疫隔离载体,把微囊技术应用到脊髓损伤修复中,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证明能大大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结论由于微囊可克服组织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得用异种细胞和基因工程细胞治疗疾病成为可能,从而有望解决同种组织细胞移植的供体来源短缺、移植排斥反应等难题.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移植的细胞可在损伤部位存活、整合入宿主组织中,分化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和宿主细胞之间可形成突触样结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献,榆索词为"Spinal Cord Inluries,Neur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吲时计算机榆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干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干细胞后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的再生与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3篇涉及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元和轴突、髓鞘的再生及功能修复的研究,8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①在脊柱骨折中约有16%~40%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传统治疗仅限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对症及康复治疗,疗效较差.②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生理及神经发育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神经组织或非神经组织移植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③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植入受损部位后,其释放的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且再生轴突能快速穿越移植物与宿主组织的边界,重建轴突的连续性.④关于干细胞及营养因子在损伤脊髓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对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如髓鞘相关抑制分子和胶质瘢痕形成,免疫排斥等.结论: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案,可恢复损伤大鼠脊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损伤脊髓具有再生潜势,但多种抑制因素阻碍了脊髓损伤的修复,如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均对脊髓损伤修复起抑制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7/2004-06的文章,检索词为“spinalcordinjury,apoptosis,neurotrophicfactors,MAG,Nogo,CSPG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3-07/2004-06的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凋亡、神经营养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胶质瘢痕”,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抑制脊髓损伤修复因素的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献,其中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7篇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神经细胞的凋亡:脊髓损伤后bcl-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而bax蛋白大量表达。说明脊髓损伤后促进凋亡因子占优势,而保护因子不足从而使神经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②神经生长的促进因子缺乏: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不能像周围神经系统的许旺细胞那样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是产生多种抑制因素,不能形成利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③髓鞘蛋白的抑制作用:脊髓髓鞘内具有多种蛋白成分,其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35/250的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较为明确。而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含量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10倍。④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致密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对轴突的再生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而胶质瘢痕内大量的抑制因子则构成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化学屏障。结论: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几年国外学者在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少突胶质细胞的再生及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地进展。介绍国外近10年来对脊髓损伤的新认识,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科研和治疗方向。资料来源:应6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7-01/2006-10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神经营养因子;动物模型”,进行不同组合,选出相关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脊髓研究中的与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的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中以探讨其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文章。②探讨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生长锥作用,引导再生方向的靶点,突触再形成及功能重建的文章。③神经营养因子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①未被SCI收录的文章,相类似的研究。②无英文摘要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66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01篇,实际采用61篇,脊髓损伤机制相关文献12篇,轴突再生相关文献14篇,增长锥作用相关文献8篇,少突胶质细胞相关文献8篇,神经干细胞相关文献7篇,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文献12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基础:损伤的轴突再生及增长;轴突穿透损伤瘢痕区的能力;轴突朝着正确的靶区方向再生;轴突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终端形成突触,与神经元相接;神经传递功能重建及运动功能重新恢复。②脊髓损伤的神经病理分析:脊髓损伤后的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③脊髓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3个方面:对于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元的发展、再生,神经元通路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轴突增长锥;对轴突的再生起到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蛋白;细胞膜和细胞内信号传递。④脊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和因子:少突胶质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和Minocycline,内源性神经干细胞。⑤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最常使用的模型是全部离断、部分离断模型和挫伤模型。⑥脊髓损伤研究的前景:已经开始把动物实验中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干细胞治疗发现用于临床,如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国外已经开始临床Ⅳ期实验,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调控增殖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及神经干细胞治疗使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进一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引起轴突再生的机制,将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了解引导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向,将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损伤脊髓再生修复效果良好。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与硫酸软骨素ABC缓释微球联合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再生运动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取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模型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微球组、硫酸软骨素ABC微球组、NogoA抗体微球组、联合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微球+硫酸软骨素ABC微球+NogoA抗体微球)。后6组制备T10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于脊髓断端间缓慢注射一半相应药液,另用一块明胶海绵吸附另一半相应药液覆盖断端背面。结果与结论:①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5,6,7,8,9,10周,联合组评分高于模型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微球组、硫酸软骨素ABC微球组、NogoA抗体微球组(P<0.05)。②术后10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假手术、模型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均未检测出。联合组主反应潜伏期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主反应峰峰值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及NogoA、硫酸软骨素ABC缓释微球联合促大鼠损伤脊髓再生神经功能修复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8.
背景:促进轴突再生的原则是改善抑制再生的环境和提高轴突生长能力,措施主要有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和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用可降解微球加载药物是一种在局部提供持续药物释放的方法。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应用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再生病理形态学修复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T10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局部给予生理盐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NogoA缓释微球、ChABC缓释微球及3种微球联合治疗,并设立未造模的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损伤后10周,每组行四甲基若丹明葡聚糖胺顺行示踪,及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能提高脊髓损伤局部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示局部脊髓再生修复加强,其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及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促大鼠损伤脊髓再生修复其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9.
背景:促进轴突再生的原则是改善抑制再生的环境和提高轴突生长能力,措施主要有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和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用可降解微球加载药物是一种在局部提供持续药物释放的方法。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应用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再生病理形态学修复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T10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局部给予生理盐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NogoA缓释微球、ChABC缓释微球及3种微球联合治疗,并设立未造模的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损伤后10周,每组行四甲基若丹明葡聚糖胺顺行示踪,及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能提高脊髓损伤局部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示局部脊髓再生修复加强,其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及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促大鼠损伤脊髓再生修复其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认识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阻抑因素,明确中枢神经损伤后及其修复与再生过程中胶质细胞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0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GliaorNeuroglia”和“CentralNerveSystemRegeneration”,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4-10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神经组织蛋白质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目的有直接关系的文章,纳入标准为实验研究类文章,对是否应用了随机、盲法、对照等条件未作限制。对观察性文章、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不予采用。资料提炼:共搜集到51篇关于神经胶质及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再生影响的随机与未随机文献,11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11篇文献中有8篇研究了神经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抑制作用,3篇研究了消除这些抑制性因素的策略。结论: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元再生微环境中的重要细胞基础,胶质瘢痕形成和髓鞘抑制性因子是中枢神经损伤后再生受限的重要原因,以胶质细胞为突破口、改善中枢再生的微环境将是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就近年来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中1999-09/2009-09与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pinal cord injury,tissue engineering"或"脊髓损伤,组织工程"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资料选择:选择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最新相关文献,最终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局评价指标: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选择,组织工程脊髓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再生所需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所需特殊内环境构建.结果:组织工程化脊髓种子细胞包括许旺细胞、嗅鞘细胞、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等.目前支架材料主要为合成材料或改性天然材料,如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表面被修饰后,利于细胞黏附和营养因子的聚集.将一些促进神经生长因子或抑制神经生长因子的抗体与聚乙二醇加工成耦合体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联合干细胞移植、并施加电场/磁场刺激修复脊髓损伤可能是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的有希望途径.结论:选择最佳组织工程组分是修复脊髓损伤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目的:验证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猴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是否优于单纯细胞移植。方法:将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恒河猴分为3组,联合移植组采用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单纯细胞移植组给予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制备脊髓组织石蜡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空洞形成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空洞面积。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脊髓结构严重破坏,空洞面积大、累及范围广;单纯细胞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较好,有小面积空洞,偶有较大空洞形成;联合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最好,仅存在小面积空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比较,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更佳,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脊髓空洞的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就其有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1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01/2004-10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展有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选取最新进展性文献纳入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本研究要求.资料综合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问题,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填充物填补损伤部位,定向再生为神经细胞锚靠周围组织完成上行下传功能的重建,移植时创造抑制胶质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胞体存活、促进自体神经细胞再生的微环境.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最有希望的展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L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NL组(SNL后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和GDNF治疗组(SNL后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每组根据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又分为术后3d组、术后7d组和术后14d组3个亚组,每组各10只.于大鼠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3d、7d和14d)进行行为学评估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其脊髓组织测定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SNL组脊髓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在术后3d开始明显增高,一直持续到术后14d(P<0.01或0.05);与SNL组比较,GDNF组脊髓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且持续至术后14d(P<0.01或0.05).结论:大鼠脊髓组织中NO和NOS可能参与了SNL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发生,鞘内注射GDNF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降低脊髓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我们先前研究表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联合施万细胞移植能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然而,GDNF介导这一过程的细胞靶点尚不清楚。在此,我们报道了GDNF可增加在体再生轴突的数目和直径,并促进体外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轴突向外生长,提示GDNF对神经元有直接作用。在施万细胞一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共培养下,GDNF显著增加施万细胞生成的髓鞘数目;GDNF处理对孤立培养的施万细胞增殖无作用,但可促进已与神经轴突有突触联系的施万细胞增殖;GDNF可增加孤立施万细胞中分子量为140kDa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但对黏附分子L1表达或神经营养因子NGF、NT3及BDNF分泌没有影响。总之,这些结果支持假设:GDNF提高轴突再生和施万细胞髓鞘形成主要是通过GDNF对神经元的直接作用介导的,并且提示GDNF联合施万细胞移植可能是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