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改变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病理性ST—T改变的鉴别。方法对4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复极综合征以男性多见(82.97%)。ST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87.23%),大多伴J波(89.36%),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临床无需治疗。因其表现ST段抬高易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超急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病理性改变心电图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APE患者45例为APE组,NSTEMI患者85例为NSTEMI组,于入院6h内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差异。结果 (1)APE组V1-V3导联ST段压低、V1-V3导联T波倒置发生率为51.11%、46.67%,高于NSTEMI组的20.00%、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V4-V6导联T波倒置并ST段压低发生率为30.59%,显著高于APE组的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V1-V3导联ST段压低及其T波倒置是APE的重要预测因子;V4-V6导联T波倒置并ST段压低是APE和NSTEMI的重要预测因子。(3)APE低、中、高风险患者间比较,SⅠQⅡTⅢ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1-V3导联ST段压低与Ⅱ、Ⅲ、aVF及V1-V3导联T波倒置需高度怀疑APE的可能,而V4-V6导联T波倒置、V4-V6导联T波倒置并ST段压低发生NSTEMI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多型Brugada波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4岁.以发作性头晕就诊,无高血压病史.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 65次/min,P-R间期180 ms,QRS 114ms.体格检查t BP:125/70mmHg,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脏超声、血生化均未见异常.图A:窦性P波规律出现,HR 78次/min,V1~V3导联ST段抬高0.1~0.3 mV,V2导联J波增大,ST段呈下斜型抬高达0.3 mV,T波倒置.图B:窦性P波规律出现,HR 55次/min,V1~V3导联ST段抬高0.1 mV,V2导联ST段呈马鞍型抬高,V1导联T波正负双向.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Brugada波(Ⅰ型、Ⅱ型).  相似文献   

4.
王倩  祝晓鸥  刘薇  王金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73-2374
患者 男,58岁。2010年1月28日于我院健康体检,心电图如图1所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2010年8月31日再次体检心电图,如图2所示:V1~V3导联J点抬高,V1导联ST段呈下斜形抬高,伴随T波倒置,V2导联ST段呈“鞍马形”抬高,提示:窦性心律,2型Brugada波。  相似文献   

5.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兼症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中 《临床荟萃》1997,12(9):389-390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是心电图上常见的一种现象.其特征为:①J点抬高0.1~0.4mv,多见于胸前导联;②ST段抬高呈凹面向上(弓背向下)于V_3最明显;③部分J点不明确而呈R波下降支粗钝或类似r’波(假性 r’波);④T波常与升高的ST段融合,T波增高,两肢对称;⑤多伴逆钟向转位.ERS在一般人群中检出率可达6~8%.ERS患者常有颇多兼症,如胸痛、胸闷、心悸以及心律失常等.因此,常给临床诊断带来窘扰或导致误诊,尤其出现明显胸痛症状的病例,更易使人难以澄清.为提高对ERS的认识避免与某些疾病混淆,本文就ERS出现的胸痛,结合心电图等与某些疾病作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各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包括右胸导联V7~V9)。结果除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外,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0.1 mV;22例I、aVL、V5、V6导联q波消失;40例V3R~V6R ST段抬高≥0.1 mV。结论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本病例心电图特点入院时心电图有典型SⅠ、SaVL加深>1.5mm,Ⅲ异常Q波,即SⅠQⅢ图型。入院后2周的心电图表现逐渐出现TⅢ倒置,即TⅢ图型,胸前导联V1~4,R增高、ST段下移和T波深倒置,SⅠ、SaVL变浅,QⅢ消失并且出现小r。2应考虑的疾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本例心电图Ⅲ异常Q波应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鉴别,但该患者吸气后Ⅲ异常Q波变小、aVF异常Q波消失,Ⅱ无Q波;同时本例心电图V1~V3R波增高和T波倒置需与正后壁心肌梗死鉴别,后者V7~V9Q波大于R波的1/2,并且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应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部室壁运动障…  相似文献   

8.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意识。方法:对23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心电图均有ST-T的异常表现,8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Ⅱ、Ⅲ、aVF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Ⅰ、aVL、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9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V4-V6、导联T波倒置或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其改变范围小。结论:重视心电图的改变特点并与心脏超声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刘淼 《医学临床研究》2016,(7):1402-1404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 HCM )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特征。【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2例A HC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12导联心电图资料。【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左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较大,以V3~V6导联增幅显著,且有RV4> RV5> RV3> RV6;导联ST 段下移幅度00.3~03.0 mV ,以V3和V4导联为主;胸导联T波倒置的深度为01.2~15.4 mV ,并呈现TV4> TV5> TV3的规律;除Ⅲ、aVF、V1导联外,观察组其他导联 R波振幅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5)。【结论】A HCM患者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临床确诊仍需要结合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有助于确诊A HCM。  相似文献   

10.
王喜萍  韩艺辉  范艳慧 《临床荟萃》2006,21(21):1568-156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常有ST段和T波的改变。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可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两类。而ST段抬高ACS又分为ST段持续抬高和一过性ST段抬高的ACS。持续ST段抬高是指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部导联≥2mm)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此类患者绝大部分发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临床上多见。  相似文献   

11.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误诊与鉴别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Early repalarization syndrome)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有时伴有心悸、胸闷、大汗及心律失常.因此临床常易造成误诊,其ECG表现的特征为:①J点抬高0.1~0.4 mv,多见于胸前导联,有时可见于Ⅱ、Ⅲ、avF导联;②ST段抬高呈凹面向上(弓背向下)与V2、V3导联最明显;③部分J点不明确而且呈R波,下降支粗钝或类似γ′波(假性γ波);④T波常与升高的S-T段融合,T波对称性增高;⑤多伴有逆钟向转位,ERS在一般人群发病率约为6%~8%.由于ERS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故易造成误诊,现就ERS与某些疾病的鉴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顾晖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15-21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护1心电图1.1典型的心电图改变1.1.1缺血型T波改变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高耸,双支对称,波形变窄。在V1~V6导联,高耸的T波可高于QRS波。1.1.2损伤型ST段移位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移位通常表现为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有时亦表现为严重的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升高0.1~1 mV不等,同时伴有对侧ST段下降。损伤型ST段移位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心电图特征。1.1.3坏死型Q波急性心肌梗死的坏死型Q波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4 s。1.2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规律动态观察心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P-R段偏移对急性心包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V6导联ST/T〉0.25对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为观察组,7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对照组,分别测量每组的心电图P-R段是否偏移及V6导联ST/T比值以0.25为诊断界点。结果:急性心包炎组心电图在早期多表现有P-R段偏移,而早期复极综合征无该表现;急性心包炎组心电图V6导联ST/T〉0.25与早期复极综合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包炎组心电图有P-R段偏移的具有早期诊断价值;V6导联ST/T〉0.25具有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例1,男,23岁,健康体检。既往健康,无心动过速发作及晕厥病史。常规内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部X线、腹部B超、心脏彩超检查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P波,P-R(P-δ)间期160 ms,QRS波时限110 ms,Ⅰ,Ⅱ,VL,VF,V2~V6导联可见直立的δ波(预激波),Ⅲ,aVR,V1导联可见倒置的δ波;Ⅰ,Ⅱ,VL,VF,V2~V6导联可见J点抬高,ST段自J点呈凹面向上型抬高0.1~0.15mV(见图1)。运动试验后心电图示:心率增加后抬高的ST段回降到等电位线,T波振幅降低(见图2)。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Mahaim型预激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将单纯性CLBBB患者的心电图与CLBBB合并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LBBB合并AMI的ECG特征性改变。结果:CLBBB合并AMI的ECG改变表现为QRS波群及ST-T改变:Ⅰ、avL、V5、V6导联的QRS波群出现异常Q波时,则常常是合并广泛的间壁梗塞所致;当心前导联的R波高度明显降低而V5、V6有明显的S波时,则常合并前壁或侧壁梗塞所致;Ⅱ、Ⅲ、avF有异常Q波时,则考虑合并下壁心肌梗塞。左侧心前导联ST段抬高,右侧心前导联ST段抬高0.80 mV以上,或超过同导联T波高度的一半,且J点不易识别,尤其是有动态变化的规律时,即可诊断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结论:CLBBB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ST-T的特征性改变对诊断CLBBB合并AM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韶春 《临床荟萃》1990,5(9):424-425
一、早期复极综合征(Premature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为心电图学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综合病征,常可误诊为心梗的超极性损伤、心包炎、左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改变如下:S-T段抬高,常见于心前导联V_2至V_5,在V_3或过渡区导联最明显。S-T段抬高呈凹面向上型,通常小于2毫伏,少数高达5毫伏。抬高的S-T段极短,其后为一对称高大的T波,T波可呈不稳定型。QRS波与S-T段连结处可出现明显胚胎型J波,R波降支模糊,有明确的J点。有些患者可出现假性R波,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但其水平面向量QRS环终末向量前或稍向左,而不向右,此系QRS波终末部份与J点融合所致。 本病的另一特点是:运动后或者静点钾盐,服普鲁本辛后T波从倒置变直立,S-T段抬高恢复正常(运动后),本症多见青年人,持续可数年。Spodick将48例早朗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早期ST段移位进行区别,认为在肢导联和心前导联上同时出现P-R段移位,加上ST向量呈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上期回顾】86岁女性,因左侧胸痛于社区医院行心电图检查发现Ⅲ导联ST段呈下斜型压低,T波倒置,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SC)转我院急诊科。转院后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与入院前心电图比较有较大差异。【析因求证】分析院内外心电图的差异很可能源于肢体导联误接,将左侧上、下肢导联反接。即刻分别正接、反接肢体导联心电图复查验证,结果导联正接与反接的心电图改变,无论是QRS波群还是P波的变化,均与患者入院前后心电图一致,见图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判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梗死相关血管(IRA)和预测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下壁AMI患者163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163例下壁AMI患者中,有冠状动脉(RCA)病变112例,左回旋支(LCX)病变5I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LCX病变心电图多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则提示合并有心室AMI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者。结论: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AMl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并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VR导联ST段抬高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及旁道定位作用。方法:12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均经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证实,分析其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12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中有5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aVR导联ST段抬高在AVRT发生率为67.2%,AVNRT为16.1%(P<0.05),诊断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67.2%、83.9%和75.8%。在39例aVR导联ST段抬高的AVRT中,有28例位于左旁道,7例位于右旁道,3例位于后间隔,1例位于前间隔。aVR导联ST段抬高定位左侧旁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是77.8%、50.0%、71.8%和76.5%。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及旁道定位。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霞 《新医学》2005,36(11):631-632
1引言 在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或对胸痛的判断,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快速正确的诊断,对于AMI的患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最常用的AMI的诊断标准是: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中出现ST段抬高。然而,AMI患者第1次心电图检查便能明确诊断的不足半数。在AMI的早期,心电图可以是正常或接近正常。确诊的AMI患者中,约10%可以没有ST段的移位。在大多数病例中,连续的心电图可观察动态演变,最终确诊。在心电‘图上,AMI的动态演变主要表现在T波、ST段和QRS波群或Q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