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肺栓塞性肺高压局部溶栓和全身溶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与外周静脉全身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只小猪自体血栓注入建立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成两组: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A组10只),外周静脉全身溶栓(B组10只)。溶栓前、溶栓后2h测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率(HR),心输出量(CI),血气分析(PaO2、PaCO2、pH),纤溶酶_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结果两组肺动脉压、CI、PaO2、PaCO2、PAP、DD、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A组的肺动脉压、PaO2、PaCO2、PAP的变化较全身溶栓组B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肺栓塞治疗中局部溶栓的疗效优于全身溶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在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2 0只小猪自体血栓注入建立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2组,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A组10只)、局部溶栓不加抗凝(B组10只)。溶栓前、溶栓后2h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股动脉收缩血压(SABP)、心率(HR)、心输出量(CI)、血气分析(PaO2 、PaCO2 、pH)、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结果 两组SPAP、CI、PaO2 、PaCO2 、PAP、DD、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 <0 0 5 ) ,A组的SPAP、PAP的变化较B组的变化更显著(P <0 .0 5 )。结论 肺栓塞治疗中,局部溶栓加抗凝的疗效优于单纯局部溶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联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矽肺并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矽肺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1(丹参川芎嗪+常规治疗)、观察组2(丹参川芎嗪+Bi PAP+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14 d后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观察组1、观察组2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的疗效优于观察组1(P0.05);在降低肺动脉压及改善右心功能方面,观察组2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1(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Bi PAP治疗矽肺并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疗效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并肺心病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磊  陈成水 《新医学》2015,(1):53-57
目的探讨CT肺栓塞指数(PAOI)联合右心功能参数检测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栓塞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经64层CT肺动脉成像(CTPA)确诊APE患者43例,依据PAOI分为重度(4例)、中度(9例)和轻度组(30例),并设立同期CTPA阴性患者25例为对照组,测定4组在CT上的右心室短轴最大直径(RVd)、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LVd),计算两者之比RVd/LVd,同时检测脑钠肽、肌钙蛋白I(c Tn I)及Pa O2,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E患者RVd、RVd/LVd、脑钠肽和c Tn I显著升高,LVd、Pa O2有下降,APE患者随着PAOI分组级别升高LVd逐渐减小,RVd、RVd/LVd逐渐增大,脑钠肽、c Tn I呈逐渐升高,氧合指标Pa O2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OI联合右心功能对APE患者肺栓塞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有利于量化判定肺栓塞的严重程度,指导危险分级、临床合理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A 组)和抗凝治疗组(B 组),每组36例患者。A 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序贯为抗凝治疗;B 组给予单纯抗凝治疗(方法同 A 组后续抗凝方案),治疗1周后复查两组肺动脉压力、心脏彩色超声、CT 肺动脉造影(CTPA)、血气分析、脑钠肽、肌钙蛋白等指标,评价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两组治疗1周后鼻腔、阴道、内脏出血及死亡情况,以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 A 组总有效率达88.9%(32/36),明显高于 B 组的总有效率75.0%(27/36)(P <0.05);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中 PaO2的升高及肺动脉收缩压的降低,A 组明显优于 B 组(P <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87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全身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高于观察组的9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采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低浓度一氧化氮(NO)吸入和尿激酶在实验猪肺栓塞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意义.方法 12只健康幼猪分成两组,分别建立肺栓塞模型.尿激酶组6只,模型建立后静脉给予2万U/(kg·h)共2 h;联合组6只,模型建立后静脉给予2万U/(kg·h)的同时持续2 h吸入10 ppmNO,两组均观察180min.每组于栓塞前30 min,栓塞后0 min,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共6个时间点分别测定生理死腔(Vophy)、肺泡死腔(Vdalv)、肺内分流(Qs/Qt)、平均肺动脉压(PAP)、血压(SBP)、心率(HR)、心输出量(CO)、动脉血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数据分析采用单因数方差分析(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栓塞前比较,两组栓塞后VDphv,Vdalv,Qs/Qt,PAP明显增大(P<0.01),但PAP于栓塞后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渐减小.PaO2栓寨后较栓塞前明显减小(P<0.05和P<0.01).HR、SBP、CO、pH、PaCO2栓塞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联合组PAP较尿激酶组明显减小(P<0.05和P<0.01),其余指标两组动物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栓塞发生后,尿激酶溶栓基础上联合低浓度NO吸入可以快速降低肺动脉压,但不会发生血液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恶化,NO反跳也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介入方法配合导管内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96例,均无溶栓、抗凝治疗禁忌证,根据患者手术意愿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经股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插管至肺动脉,采用经皮导管碎栓、吸栓、球囊扩张术和溶栓设法恢复栓塞段肺动脉前向血供,术后予以充分抗凝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2小时尿激酶持续溶栓,溶栓后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发症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以及肺动脉开通情况。结果观察组47例肺动脉主干血管均即刻开通前向供血,24小时后46例血氧饱和度达到100%,1例血氧饱和度达93%以上,胸闷、气短均有明显缓解。而对照组24小时溶栓结束后26例血氧饱和度达到100%,19例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4例仍位于90%以下,40例胸闷、气短有明显缓解。抗凝治疗1周后两组均复查肺动脉CTPA,提示介入治疗组42例肺动脉血栓基本消退,6例明显消退,而对照组24例肺动脉血栓基本消退,14例明显消退,8例部分消退。观察组无1例死亡,而对照组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对于大面积或次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能及时开通肺动脉,恢复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纠正低氧血症,明显改善症状及预后,是治疗肺动脉栓塞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中重度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4例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之后2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200 mg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1、14、90 d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14 d后,检测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溶栓1 d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4 d后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P<0.05);痊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栓塞国内并不少见 ,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 ,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1 ] 。美国肺栓塞死亡率 15 % ,国内尚无发病率的确切统计。溶栓疗法已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降低了病死率和肺栓塞的复发率。近年来我们采用尿激酶不同剂量与方法进行溶栓治疗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均为住院病人 ,诊断条件 ,有典型病史加下列之一者可确诊为肺栓塞 :(1)经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证实肺动脉有阻塞 ,充盈缺损 ,内壁不光滑及截断现象 ;(2 )心脏彩超发现肺动脉血栓、肺动脉高压 ,右心扩大或右室肥厚或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者 ,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中危组的溶栓与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APE中危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脑利钠肽(BNP),测定两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主肺动脉径(PA)、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观察治疗后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PaO_2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 Tn I、BN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VED、PA、PASP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E中危组患者采用溶栓联合抗凝或单纯抗凝治疗,均可明显改善PaO_2、cTnI、BNP水平及右心功能,但前者整体疗效更好,不良事件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抗凝治疗对中危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中危肺栓塞患者65例,按照入院时病程界限划分,共有39例肺栓塞患者病程在70 d以内(A组),26例肺栓塞患者病程超过70 d(B组)。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平均压及D-二聚体检查,住院期间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抗凝治疗,治疗后复查时再次测定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并作为对比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B组肺动脉平均压无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病程70 d以内中危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显著升高,接受抗凝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明显下降;而病程超过70 d者D-二聚体升高不明显,且抗凝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进行有氧运动,观察组53例加用抗阻训练,2组均持续训练3个月,观察2组患者训练前后氧化应激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FPG、HbAlc、TC、LDL-C、MDA及8-OHdG均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联合抗阻训练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其效果优于单纯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溶栓+抗凝+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溶栓+抗凝+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治疗肺栓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eteplase,r-PA)静脉泵注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us,PE)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PE患者76例,根据溶栓用药种类和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r-PA静脉泵注组17例、r-PA静脉推注组32例和尿激酶组27例。r-PA静脉泵注组应用注射用r-PA 18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 2 h内缓慢静脉泵入;r-PA静脉推注组应用注射用r-PA两次缓慢静脉推注,每次18 mg,推注间隔30 min,每次推注时间≥2 min;尿激酶组予尿激酶20 000 U/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2 h内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后常规予华法林及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比较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肺动脉再通率、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以评价溶栓治疗效果,并观察各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30 d病死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再通率、Pa O2及肺动脉平均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r-PA静脉泵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r-PA静脉推注组和尿激酶组(P0.05);r-PA静脉泵注组30 d病死率为0,低于r-PA静脉推注组的25.00%和尿激酶组的22.22%(P0.05)。3组溶栓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缓慢泵注r-PA治疗急性PE的成功率不低于《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规定的传统溶栓治疗方法,且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下降,可能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PE溶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后24h行CT肺动脉造影评定疗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溶栓前、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transverse diameter,TD)、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三尖瓣反流压差(tricuspid valve pressure gradient,TRPG)、右心室壁运动幅度(right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amplitude,RVAWM),检测溶栓前、后D-二聚体、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记录溶栓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有效率为93.1%;溶栓后APD、TD、PAP、TRPG较溶栓前下降,RVAWM较溶栓前增加(P〈0.05);D-二聚体、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溶栓后出血4例,死亡1例。结论阿替普酶适用于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快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为截瘫患者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积极的临床指导。方法:126例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63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以下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H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TC、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G、HDL、TC、LDL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观察组TG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HDL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有氧运动训练截瘫患者对HDL、TG代谢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扭转截瘫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早期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改善显著(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可显著升高血浆NO表达水平和降低ET-1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也是临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有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显像、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螺旋CT中的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是通过螺旋CT的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计算的一种临床指标。本文就PAOI与APE危险分层,PaO2,PaCO2,P(A-a)O2,SaO2,RVd/LVd,MPAd,SVCd,肺动脉高压,D-二聚体等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浓度一氧化氮(NO)吸入在实验猪肺栓塞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意义.方法 15只健康幼猪分成两组,分别建立肺栓塞模型.对照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NO组7只,模型建立后,持续吸入10×10-6的NO.每组于栓塞前30 min,栓寨后0 min,30 min,60min,120 min 5个时间点分别测定生理死腔(VDphy)、肺泡死腔(VDalv)、肺内分流(Qs/Qt)、平均肺动脉压(PAP)、血压(SBP)、心率(HR)、心输出量(CO)、动脉血pH值(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研究发现两组动物Vdphy[NO组栓寒前(64.1±18.0),栓塞后(109.1±30.0),(107.6±26.8),(97.1±24.1);对照组栓塞前(51.1±10.8),栓寨后(129.2±22.1),(116.9±32.5),(103.9±22.8)],VDalv[NO组栓塞前(8.8±4.3),栓寨后(64.3±26.9),(54.0±25.9),(45.7±22.4);对照组栓塞前(10.9±3.6),栓塞后(97.9±21.5),(80.7±25.3),(70.9±22.5)],Qs/Qt[NO组栓寨前(1.76±0.6),栓塞后(2.90±0.8),(3.1±0.6),(2.9±0.8);对照组栓塞前(1.05±1.5),栓塞后(3.4±0.7),(3.4±0.9),(3.5±0.8)],PAP[NO组栓塞前(16.6±3.4),栓塞后(31.7±3.1),(18.7±3.6),(18.0±3.4),(16.6±3.6);对照组栓塞前(15.8±2.6),栓塞后(35.4±3.3),(25.0±2.2),(25.0±3.5),(24.8±2.8)]栓塞后较栓塞前明显增大(P<0.01).PaO2栓塞后较栓塞前明显减小(P<0.05和P<0.01).HR、SBP、CO、pH、PaCO2栓塞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组PAP和VDalv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和P<0.01),而PaCO2和PaO2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其余指标两组动物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栓塞发生后,低浓度NO吸入可以降低肺动脉压,使肺泡死腔减小,氧分压增大,但不会发生血液动力学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